諶永萬
近年來,我收藏了一些民國期間四川部分地方鑄造的代用幣,有“犍商”、“溪廠”、“思商”、“如川號”、“青市”、“榮縣”、“富順”、“宜賓”等品種,現(xiàn)將有關(guān)情況介紹如下,請各位泉友鑒賞和指教。
“犍商”代用幣,是四川省犍為縣商會鑄造。據(jù)《四川近代史》記載“犍商”代用幣流行于上世紀(jì)20年代,流通于當(dāng)時的犍為、井研等地區(qū),作為小200文銅元的零星找補。該幣鑄造精致,質(zhì)量良好,錢文隸書,蠶頭燕尾,美觀大方,應(yīng)是書法家所為。幣面書“犍商”二字,背面書“欠卅”、“欠”、“欠拾”。“欠卅”直徑28毫米,重11.7克;“欠”直徑26毫米,重10.2克;“欠拾”直徑24毫米,重8克。該幣版別較多,有幣背“欠”字下面帶點的,有幣面“犍”字的“建”字底無點的。該幣信譽最高,在四川流通較廣。
“溪廠”代用幣,是犍為縣清水溪茶廠鑄造。幣直徑24毫米,重6.6克。幣正面書“溪廠”二字,背面倒置書“欠拾”二字。書法與“犍商”代用幣如出一轍,為隸書。據(jù)說版別有背字正置版。該幣鑄造精良,在廠內(nèi)外和所設(shè)茶葉店流通使用。
“思商”代用幣,是溆浦縣思蒙商號所為。幣直徑24毫米,重4.8克。幣面為“思商抵十”,中心有七點星。幣背面為共和雙旗。該幣鑄造一般,在溆浦縣商貿(mào)活動中流通。
“如川號”代用幣,是樂山市商會鑄。該幣鑄造特別,形狀像一片柳樹葉,十分漂亮。幣長26毫米,寬處為13毫米,重4.7克。幣面書“如川號”三字,背面書“一分”二字。該幣不僅在樂山商貿(mào)中流通,還在樂山市輪船上使用。
“青市通用”代用幣,是青神縣商會鑄造。幣直徑23毫米,重5.7克。幣面為“青市通用”四字,中心有七點星,背面有“抵欠十文”四字,鑄造比較粗糙。該幣在青神縣內(nèi)流通。
“宜賓市”代用幣,是宜賓市工會鑄造。幣直徑26毫米,重6.4克。面有“宜市”、“貳拾文”字樣,兩旁是雙龍紋飾,背有“宜賓市工會代鑄”和“20”字樣及雙龍紋。該幣流通時間長,磨損大。
“富順”代用幣,是富順縣商會鑄造。幣直徑20毫米,重2.4克。面有“富順”二字,雙旗珠圈紋飾,背有“商會代十文”,邊有珠圈和邊廓。
上述代用幣,都是用錫鑄造,因錫比銅鐵價格低,成本低,溶點低,易鑄造。這些代用幣,流通時間從上世紀(jì)20年代開始,直到1949年解放廢止,三十年左右。
上述代用幣,為什么能發(fā)生和發(fā)展呢?我認(rèn)為,一是當(dāng)時的主體幣是銀幣和銅元,面額大,普通商品流通不易找補,而鑄些小面額的代用幣作零鈔找補,起到了輔幣作用,廣大民眾是認(rèn)同的;二是代用幣的鑄造者,名義上是商會、工會、商號,實際上是當(dāng)?shù)卣С?、參與、保護(hù)、串通一氣,共同牟利,因幣值與面額明顯不符,坑害的是普通民眾;三是鑄造時也采取了避嫌措施,在面值前加上了“欠”或“抵”字樣,不直接與當(dāng)時的貨幣法規(guī)相抵觸。但代用幣實際上參予了貨幣流通,起到了貨幣作用,當(dāng)時是眾所周知的。
上述代用幣,雖然早已結(jié)束了它的歷史使命,但卻給我們留下了稀少的實物和較多的話題,值得泉界去收藏和討論。(責(zé)編:丁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