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
摘要:本文通過講好普通話、讀好課文、用好教材三方面,系統(tǒng)地闡述了如何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三好”老師。
關鍵詞:三好;語文;語文教學;老師
中圖分類號:G625.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3)09-0030-02
2012年4月,筆者有幸聆聽了立人鄉(xiāng)村圖書館編輯老師的座談,受益匪淺。尤其是他所倡導的教師應做一名“三好”老師,對我觸動很大。
一、把話講好
教師應該講好普通話,語文教學作為推廣和普及普通話的主要渠道,提高教師隊伍普通話水平,尤其是提高語文教師的普通話水平和教學能力,是搞好語文教學的重要基礎和保證。
1.充分認識語文教師講好普通話的重要性。語文教學的主要任務是培養(yǎng)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其中的“說”就是要求學生能用標準的普通話與他人交流思想、表情達意。作為承擔具體語文教學任務的教師,應該清楚地知道運用好標準的普通話進行教學,提高語文教學水平,對于學生掌握語文知識,將來踏上社會后的再發(fā)展有著多么重要的作用。此外,語文教師講好普通話,也是推進社會文明的需要。教師講好普通話,對于建設社會主義和諧文化有其獨特的作用。在當今信息時代,無障礙的交際顯得愈來愈重要。我們經(jīng)常聽到因為語言溝通障礙鬧笑話的事,輕者造成誤會,重者耽誤大事。因此,教師講好普通話,是培養(yǎng)高素質人才的需要,是促進社會文明和諧發(fā)展的需要,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
2.推廣和使用好普通話是語文教師的重要責任。葉圣陶先生說過:“口頭為語,書面為文。”就是說,語文課就是語言課,其中所學的文字、文章都是為語言的理解和表達服務的。語文教學作為普通話普及的最前沿,賦予了語文教師普及和推廣普通話的神圣重任。尤其是小學階段,小學生模仿力最強,因而小學語文教學要求教師必須講好普通話,這是學生掌握知識的必然要求,也是對教師語文素質的基本要求。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要切實從自身做起,規(guī)范使用普通話。要認真說,不但在課堂上說,在辦公室說,還要在家里說,在公眾場合說,到社會上說,人人說、時時說、處處說,切實承擔起推廣和普及普通話的神圣重任。
3.怎樣提高語文教師運用普通話水平?!皩W”和“練”是提高語文教師講普通話水平的關鍵。一是要學好拼音字母,掌握發(fā)音部位,對于局部個別的發(fā)音要反復練習直至完全到位為止。此外,多讀些拼音報上的文章,鍛煉說普通話的感覺,并注意與方言音的對應關系,舉一反三。二是不懂就查,要養(yǎng)成查字典的好習慣,尤其要注意一些字的多音與多義等。三要注意多聽一些播音員的發(fā)音,并與自己的發(fā)音相對照,找出差距,彌補不足。有人說:語言取決于環(huán)境。只要我們教師一起努力,加強學習和練習,提高講普通話水平,帶頭講好普通話,必將會成為學生學習、模仿的對象。
二、把課文讀好
語文新課標提出:要加強學生朗讀訓練的指導,培養(yǎng)學生的朗讀能力,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
1.注重讀準字音。在教學中,我充分發(fā)揮拼音的特殊功效,讓學生把不認識的字借助拼音多讀幾遍。然后利用課堂資源如:查字典、找同學、請教老師等方法進行識字。最后,在老師的帶領下帶著拼音讀生字卡片、去掉拼音讀卡片等,利用多種形式來鞏固學生的識字,突破讀準字音這個難點。
2.注重讀詞的訓練。學生在讀詞的過程中容易把詞讀破,特別是四字詞、五字詞的短語,在語氣的輕重上學生不易把握。在教學過程中,我就把詞語中讀音較重的字做上記號,以便學生把握。如:“我們、他的、美麗的、中國、鴿子、畫龍點睛”等詞語,讓學生反復練習,感受前重后輕、前長后短的發(fā)音方法。在指導學生讀詞的過程中我還注重學生興趣的培養(yǎng)。老師出示詞語,學生采取同桌對讀、組與組之間比拼、“開火車”等形式依次讀。在讀的過程中看誰讀得又快又準,是否有拖泥帶水的現(xiàn)象。又如:老師或同學說詞語,其他學生辨別老師語氣的輕重。
3.注重句子的訓練。在教授一篇新課文的過程中,我首先讓學生讀課文,把難讀的句子作上記號,然后小組進行交流,在交流中很多學生就會感到句子太長,不知該如何換氣,不知在哪停頓。出現(xiàn)上述問題,我就采取老師范讀,要求學生邊聽邊在書上做上記號,看看老師在哪個字、哪個詞的后面進行了停頓和換氣,然后讓學生學著老師讀一讀;老師板書難讀的句子,然后領著大家讀。通過反復的訓練,學生就不會覺得句子難讀了。
4.注重學生感情朗讀。感情朗讀是對理解課文、人與文本交流的一種情感上的升華。要想使學生讀好課文,必須要讓學生理解課文的意思,體會其思想感情。除此之外,還要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感官,讓學生在反復讀的過程中把自己喜歡的詞句、理解的詞句再結合書中的畫面或加上自己的想象進行拓展,最后再進行美讀訓練。如:課文《桂林山水》中第二小節(jié)描寫桂林的水,在指導學生朗讀之前,我先出示大海、西湖的圖片,讓學生觀察,說出兩者的特點,然后結合課件演示畫面,讓學生把自己當作大海上、西湖中的游客,想一想在波瀾壯闊的大海上,在水平如鏡的西湖上,自己的感受。通過學生的看、聽、說、想,很快就知道此小節(jié)該用感嘆、贊美的語氣去讀了。
三、要把教材用好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提出:“教師應轉變觀念,更新知識,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養(yǎng)。應創(chuàng)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積極開發(fā)課程資源,靈活運用教學策略,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弊鳛檎Z文教師就必須用好例子、用足例子、用活例子。
教材是實施課標的平臺,是育人的工具,是完成教學任務的載體,也是提高人文素養(yǎng)的憑借。所以,在教學中要深入細致地研究教材,不管拿到哪個文本,都不要急于進入所謂的“教學設計”,而要對課文仔細閱讀,從容咀嚼,明其思路、知其意圖、探其精微。抓準作者通過一詞一句一字,甚至標點符號來表達其思想的方式方法,全面權衡課文在教材中的地位與作用。這樣教師才能站得高、看得遠,站在主導的位置上,去引領學生質疑、指導學生探究,從而恰如其分地完成教學任務,教師才能引導學生通過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提高自身的能力。
做一名“三好”老師,它更多的是對教師教學能力的衡量,需要老師們在具體教學過程中不斷發(fā)展,不斷追求。沒有最好,只有更好,而一個追求進步的老師甚至可以把其作為自己一生孜孜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