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援建的坦贊鐵路被非洲人民譽之為“自由之路”,曾產(chǎn)生巨大的國際反響。而在當年,美國政府曾盡一切可能阻撓中國的援建計劃。
美國的“拖延”策略
最初,坦贊兩國將援助的希望寄予西方國家和前蘇聯(lián),因為無論從技術(shù)能力還是經(jīng)濟實力上,這些國家更占優(yōu)勢。然而,西方的冷淡和前蘇聯(lián)的拒絕使坦桑尼亞總統(tǒng)尼雷爾很快轉(zhuǎn)向中國尋求幫助,贊比亞總統(tǒng)卡翁達卻仍寄希望于美國,并不時打出“中國牌”來試圖說服美國改變立場,他向美國官員暗示“周恩來正準備答應援建坦贊鐵路”,并請求西方國家搶先提供這種幫助。
美國國務院非洲事務局、非洲問題專家和副國務卿哈里曼支持援建坦贊鐵路,他們擔心,如果中國提供援助,將使美國“被隔絕于南部非洲”;而反對者如國務卿臘斯克則認為,將修建坦贊鐵路等同于中國在非洲的勝利言過其實。
1965年6月,周恩來訪問坦桑尼亞,有關(guān)中國將援建坦贊鐵路的傳言更加確鑿。美國政府商議的結(jié)果是:無論如何都要盡量阻止中國修建坦贊鐵路。美國開始游說英國和加拿大兩國資助坦贊的鐵路勘測,自己則向坦贊兩國政府提出資助公路勘測的計劃。不久,英加兩國同意出資進行坦贊鐵路的可行性研究。坦贊兩國也表示接受美國關(guān)于建設(shè)一條平行公路的計劃。至此,美國總統(tǒng)約翰遜才松了一口氣,認為“這些有重要意義的突破將使中共無計可施了”。事實證明,上述活動都是美國“拖延”策略的一部分,其如意算盤是既可安撫坦贊兩國,又可將中國阻隔在南部非洲之外。
以大北公路對抗坦贊鐵路
1965年11月11日,南羅得西亞的白人政權(quán)宣布獨立,這意味著贊比亞銅出口路線將被切斷。隨后,一直懷疑中國是否敢于援建坦贊鐵路的贊比亞對美國政府徹底失望了。1967年9月,中坦贊三國在北京簽訂協(xié)定,中國援建坦贊鐵路的事情正式確定下來。盡管已有一定的心理準備,中國決定援建坦贊鐵路的消息仍震動美國朝野。美國敷衍坦贊兩國,試圖通過拖延時間擾亂中坦贊協(xié)商、阻隔中國于非洲之外的計劃失敗了。
與此同時,美國一直醞釀中的平行公路計劃,即大北公路計劃正式提上了議事日程。1968年初,美國副總統(tǒng)漢弗萊出訪非洲9國。在贊比亞,漢弗萊宣布美國將幫助坦桑尼亞改造大北公路。
美國之所以選定大北公路對抗坦贊鐵路是因為:大北公路與坦贊鐵路幾乎是平行的,但花費僅為后者的1/10,當時坦贊鐵路正處于勘測階段,離正式修建還有一段時間,如果美國能在一年或一年半內(nèi)改造大北公路的路況,增強其運力,贊比亞就會充分考慮其是否需要背負5億美元的債務來修建鐵路。鑒于此,漢弗萊建議約翰遜必須盡快行動,“當中國人完成坦贊鐵路的勘測時,我們應當使這條公路顯現(xiàn)其形制”。坦贊鐵路的根本價值在于自由
盡管約翰遜政府盡最大努力阻止中國援建坦贊鐵路,但沒能成功。獨立初期的坦贊兩國均奉行中立主義的外交路線,但在美同企圖用“拖延”和“替代”策略來對抗中國的過程中,坦贊兩國的立場從中立偏西方轉(zhuǎn)向了中立偏華。
在某種程度上,約翰遜政府低估了坦贊鐵路在坦贊兩國人民心目中的價值,以為通過大北公路滿足贊比亞的運輸需要,就可以使坦贊疏遠中國。事實上,在坦贊兩國人民的心中,坦贊鐵路的根本價值在于獨立與自由,在于真正擺脫傳統(tǒng)殖民帝國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