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舟
周六是爺爺66歲的生日,爸爸、媽媽和我一起趕回鄉(xiāng)下給爺爺過生日。
爸爸在清掃庭院,媽媽在河邊幫奶奶洗菜,我坐在爺爺旁邊,看看門口繁茂的桂花樹,望望天,怡然自得地跟爺爺有一句沒一句地聊天。
“爺爺,我們家祖先是怎樣的人?”
“不清楚,原先太爺爺兄弟幾個從江北過來的。”
“江北?”我繼續(xù)問:“那有沒有族譜啊?”
“他們渡江過來的時候給弄丟了?!睜敔?shù)卣f。
“哦!”我隨口回答,心里卻一驚——族譜這么重要的東西,且不說記載著家族歷代顯赫人物的偉業(yè)、姻緣,那些關于家族的禁忌,甚至是文化習慣,就這樣被遺失了,那些文化豈不是也隨之如沙子般散落在風中了……我有些惋惜,抬頭看爺爺,他神色仍不變地自然。
由遠及近地,一陣急促的高跟鞋落地聲,姑姑來了。我起身打招呼,看到姑姑拎了一個保溫袋。
里面裝的是什么呢?
就在這時,奶奶喊著:“吃飯啦!”
坐到餐桌前,姑姑才把保溫袋打開,從里面捧出一只保溫盒遞給爺爺。
“喏,爸,66塊肉!”
爺爺接過盒子,打開,一陣撲鼻的肉香。
盒子里只有巴掌大的肉,被切得一塊塊的,每一小塊肉與肉之間都有清晰的界線,被分離開來。
“我弄了一上午呢,數(shù)了3遍,66塊正好!”姑姑笑著說。
我問:“為什么要66塊???”
爸爸答 :“66,吃塊肉,是江北人的習俗呢!”爺爺沒說什么,只是嘴角掛著淺淺的笑,舉起了筷子。
“江北人的習俗?”我反復地想著。
與其說是習俗,不如說是文化的傳承。
我如醍醐灌頂!
原來不曾有遺失文化之說!貧窮年代女兒在父親66歲生辰烹煮66塊肉的風俗,一直流傳到富裕的今天。如今吃肉不再是困難的事情,但姑姑仍辛苦地切肉、數(shù)肉,我仿佛能看到清晨的陽光灑進廚房,連歲月也被粉碎并揉進這細碎的陽光中,一遍又一遍地數(shù)著那些薄薄的肉片,不厭其煩地切肉,再數(shù),最后濃縮成小小的一碗——愛。
在孝與慈祥之間,在愛與被愛之間,文化似傳家之寶,在時光里被磨去棱角,精華被一代一代傳承,像流水一樣,承載著親情,流過苦難和快樂,興盛或衰落,深情不變。
餐桌上仍歡聲笑語,我在思考中逐漸明了。
隱形的族譜終于傳到了我手中。
我笑瞇瞇地說:“爸爸,以后我也幫你切66塊肉?!?/p>
(指導教師 賀克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