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我們需要什么樣的音樂教育
——再讀《音樂教育的哲學——推進愿景》

2018-10-31 02:08
中國音樂教育 2018年7期
關鍵詞:貝內特教育工作者愿景

管 樂

在當代音樂教育領域,貝內特·雷默的《音樂教育的哲學》(A Philosophy of Music Education)一書自20世紀70年代問世以來,在世界各地引起廣泛關注,對確立審美教育的哲學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貝內特·雷默(Bennett Reimer)是美國著名的音樂教育家,1970年其著作《音樂教育的哲學》出版,此后被翻譯成法文、日文和中文等版本傳遍世界各地。1989年和2003年,作者分別對原著進行了擴充和深化,并相繼出版了第二版和第三版。

2011年,由人民音樂出版社出版的《音樂教育的哲學——推進愿景》正是該書的第三版。與第二版相比較,第三版更新了近百分之九十的內容,從理念到實踐,從美國到全世界,雷默以全球化的視野和兼收并蓄的學術態(tài)度,闡述了音樂教育的哲學基礎、核心要素及推進愿景,使其成為廣大音樂教育工作者經(jīng)典的指導性讀物。正如堪薩斯大學詹姆斯·道赫提博士所言:“這次對他哲學的‘修訂’打下了某種新的基礎,因為它熟練中肯地應對了21世紀音樂教育工作者面對的困難問題?!睂τ谥袊x者而言,筆者認為本書更大的意義在于——它在一定程度上啟迪我們去探索——我們需要什么樣的音樂教育。

一、我們需要一個哲學基礎

為明了本書的研究議題,作者在篇首開宗明義地拋出“我們?yōu)槭裁葱枰軐W”的思考。他指出,如果一個人想勝任自己的專業(yè),想要在整體上卓有成效,那么某種哲學——即有關該專業(yè)的本質和價值的整套基本信念——則是必須的。貝內特·雷默指出,正是因為缺乏一種能夠穩(wěn)固地確立其基本價值的哲學,音樂教育工作者在實際工作中往往顯得迷茫和無序,甚至不自覺地在遵循一些本質上反音樂教育的哲學。如果能幫助音樂教育工作者形成一種有推動力的哲學,那么這個專業(yè)將會更加扎實,更加牢靠。而研究音樂教育的本質和藝術價值,恰恰有助于我們去探索這樣一個學科的本質和特色,這正是音樂藝術和其他學科不一樣的地方。于是,建構于音樂本體的價值認識——“音樂教育即審美教育”成為貝內特·雷默哲學思想中的核心內容。在《音樂教育的哲學——推進愿景》中,雷默進一步深化了“以審美為核心”的思想觀點。他在序言中強調,我保留并且再次承諾堅持這個信念:“對音樂本身的體驗——聲音如何影響人類生活——是有生存力的音樂教育哲學的基石,也是卓有成效而且堂堂正正的音樂教育課程的基石?!雹?/p>

貝內特·雷默的“音樂教育即審美教育”這一哲學思想的建構、形成有其特定的歷史背景和現(xiàn)實意義。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之后,美國教育改革的時代背景激勵著更多的學者去探尋每個獨立學科的意義和價值。符號哲學的興起,尤其是蘇珊·朗格 (Susanne Langer)創(chuàng)作于20世紀五六十年代的著作成為雷默音樂教育哲學觀點的理論基礎。作為著名的哲學家和符號論美學代表人物,蘇珊·朗格以其代表作《情感與形式》確立了20世紀西方符號論美學。她把藝術問題、藝術符號上升到哲學的角度,認為“藝術是人類情感的符號形式的創(chuàng)造”“音樂是情感生活的音調摹寫”“藝術教育也就是情感教育”。②雷默的音樂教育哲學繼承了朗格的哲學觀點,強調了音樂藝術的本體性。引申到認知領域,他認為藝術的認知模式和其他學科不同,只有審美的認知方式——非語言概念的認知模式,才是與藝術的特征相適應的。1967年,由美國哲學家納爾遜·古德曼發(fā)起的零點計劃(Project Zero)在哈佛大學立項,這一持續(xù)了近30年的科學研究,以藝術傳播體系的視角,改變了以往哲學界受人類語言與邏輯符號研究現(xiàn)狀的局限,也從另一側面彰顯了20世紀后半葉美國對藝術教育的高度重視。

1970年,貝內特·雷默的《音樂教育的哲學》出版,標志著審美教育運動的巔峰,同時也對我國的音樂教育改革產(chǎn)生了深刻的影響。2003年,該書第二版(1989年版)被翻譯成中文后在中國出版之際,恰逢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基礎教育改革訴求熱烈之時,回歸音樂本體的“審美教育” 給中國的藝術教育帶來了改革的新氣象。2001年,我國進行第八次基礎教育改革,在《全日制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實驗稿)》中將“以審美為核心”置于課程理念之首;2011年,教育部再次修訂音樂課程標準,仍將“審美”視為第一理念,改變了之前我國音樂教育忽視音樂本體價值的傾向,啟迪廣大音樂教育工作者去重新理解和審視這一事業(yè)的內在價值與哲學意義。

二、我們需要融合的哲學立場

既然保留“以審美為核心”的教育哲學,為何還要繼續(xù)出版本書的第三版呢?貝內特·雷默在《音樂教育的哲學——推進愿景》中回答了這個問題:“在第一版到第二版之間,有將近20年的時間跨度,其間,在認知科學領域完成了大量的工作,我感到這些工作為我所表達過的哲學增添了實力……隨著我理解力的成長,我對有效的音樂教育內涵的意識也在成長?!雹?970年,《音樂教育的哲學》在美國問世,審美音樂教育哲學逐漸成為北美乃至世界音樂教育的主流聲音。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受美國國內功能論、實踐論、語境論三種觀點持有者的影響,審美音樂教育理念不斷受到來自各界的挑戰(zhàn)和質疑,其中以20世紀90年代戴維·埃里奧特(David Elliott)的“實踐論”的反應最為激烈。埃里奧特批判雷默把音樂教育的目的局限在對音樂形式的純粹體驗上,提出“音樂教育的重要性取決于音樂在人類生活中的重要性”④。他認為音樂是人類多樣性的實踐活動,音樂與學生的日常經(jīng)驗、生活體驗密切關聯(lián),并指出表演是學習音樂的最佳途徑。

面對音樂教育界不同的聲音和批判,雷默心平氣和地從不同角度加以分析,主張在承認差別的基礎上將不同觀點的合理部分融合起來。他認為,音樂教育的哲學已經(jīng)從一個相對意見一致的時期(20世紀60年代到20世紀80年代)前進到一個相對多樣化的時期。在哲學立場沖突的現(xiàn)階段,對不同思想融合(合作)的態(tài)度可以保持哲學的平衡和專業(yè)的凝聚力。在著作中,雷默引用了音樂教育家保羅·伍德福的觀點——把態(tài)度從爭斗轉變?yōu)榘?,能夠恢復一種非常需要的對共同體和共同價值觀的意識,同時也尊重必要的意見分歧,從而提出了對音樂教育哲學的融合態(tài)度。

對于埃里奧特的“實踐論”教育哲學,雷默肯定了音樂的文化維度。2002年,雷默主編《世界音樂和音樂教育:直面問題》一書,關注多元文化音樂教育的現(xiàn)實困境。在《音樂教育的哲學——推進愿景》中,雷默直言:音樂向來是以文化為根基的。音樂教育工作者的主要的基礎性的作用,是成為引領大眾走向很多種音樂內在的專家向導。這些內在的東西,包括音樂審美的、社會的、政治的、文化的立場。⑤另一方面,針對埃里奧特以表演為中心的實踐主義觀點,雷默發(fā)表了自己不同的看法。他指出,過程(實踐)和產(chǎn)品(形式)彼此互相依賴,兩者都是基于實踐的哲學必要的組成部分。在現(xiàn)實生活中,表演并不足以滿足音樂教育所要求的一切。把聽賞看作表演和音樂創(chuàng)作的從屬是沒有道理的,因為它破壞了音樂教育和所有人的相關性。他進一步指出,音樂家(那些作曲、表演的人)顯然是這個行業(yè)不可或缺的……但同樣不可或缺的是對那些聲音的分享,不僅在于創(chuàng)作者和表演者,也在于聆聽者。⑥

當下,“審美教育哲學”與“實踐教育哲學”已成為21世紀音樂教育哲學的兩大流派,筆者無意在此多加筆墨探討孰是孰非,它們更多地展現(xiàn)了當今世界的多元化現(xiàn)狀、音樂文化的多樣化交流。事實上,埃里奧特提出“實踐教育哲學”的前提同樣來自于對音樂教育價值的關注,它拓展了音樂教育研究的空間和視野,也促使雷默去關注多元文化背景下與音樂相關的更多維度。正如作者在書中所言:這兩種范式都面臨著來自內外部的挑戰(zhàn),因此還需要更深入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雷默對“審美教育哲學”和“實踐教育哲學”的反思,體現(xiàn)了近半個世紀以來音樂教育哲學的發(fā)展與完善,也彰顯出了一名音樂教育家對學術的嚴謹與精進。

三、我們需要探索走進音樂的方式

音樂是將有組織的聲音素材編排在一起,并能夠得到其內在意義的一種藝術形式。構筑于審美教育的核心,貝內特·雷默提出了“基于體驗”的音樂教育哲學。他認為幫助所有人更有效地從內心認知音樂,是這項事業(yè)的首要目標?!耙魳方逃闹行娜蝿站褪?,讓所有表現(xiàn)形式的音樂體驗盡可能廣泛地達到所有的人,并且對每一個人都盡可能豐富地培養(yǎng)這種體驗?!雹咚敢龔V大音樂教育工作者去選擇那些更貼近人心的音樂作品,通過具有完整性、直接性、內在性的音樂體驗,去幫助每一位學生挖掘自己的音樂悟性。

基于對審美核心的堅守以及音樂語言的特殊性,雷默在書中用四個章節(jié)詳細闡述了音樂體驗的四個維度——感覺尺度、創(chuàng)造尺度、意義尺度和情境尺度。在探索走進音樂的方式的過程中,雷默特別強調了音樂體驗的創(chuàng)造尺度。他提出,應盡早為教育對象提供創(chuàng)造的可能性,“無論是什么年齡,也無論能力如何,音樂創(chuàng)造力的教學要求所有的學生從軀體、感覺到精神上,以他們自己的親身體驗,投身于創(chuàng)意。從而達到作為人的改變?!雹嗤瑫r,雷默還借鑒霍華德·加德納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論”,探討音樂“作為智力的角色”,即作曲、表演、即興表演、聆聽、音樂理論等對創(chuàng)造力的影響和意義。對聆聽的高度關注,顯示了這個領域有待開發(fā)的巨大空間。音樂要成立,就必須聽到聲音,無論是在想象中還是在實際中。作為一種共同建構音樂意義的行為,“聆聽”是所有音樂角色中最廣泛的,“通過這種途徑,音樂的鑒別和由此及彼的聯(lián)系是所得到的體驗的基礎……發(fā)展每個學生的聆聽智力,是音樂教育的一個至關重要的義務。”⑨

在著作的最后一個部分,雷默預設了他心中的理想的音樂課程——“走向綜合的通識音樂課”與“走向綜合的專業(yè)音樂課”。這樣的音樂課程涵蓋了三個層面的教育對象:酷愛音樂者、業(yè)余學習者、專業(yè)學習者。同時,為每一位參與者提供分享音樂體驗、獲得特殊滿足感的多樣性機會。雷默對走向綜合的音樂課程的建構提出了“全面課程的模式”,即音樂教育應明了為什么做、做什么、何時做、怎樣做,這樣的課程,應該經(jīng)歷價值觀的拷問、概念化的解讀、系統(tǒng)化的組織、執(zhí)行前的理解、實踐化的操作和體驗,才能實現(xiàn)內在的期望和愿景。事實上,如圖1所示,一方面,“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歷程同樣適合于音樂教育,高屋建瓴的哲學基礎與內在價值,會推動我們去探索更有意義的音樂教學;另一方面,“期望和愿景”是教育工作者永遠的目標,它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課程的理解、規(guī)劃、執(zhí)行和反思。

圖1 全面課程的模式

結 語

我們需要什么樣的音樂教育?再讀《音樂教育的哲學——推進愿景》一書,重溫音樂教育哲學自1970年以來在世界范圍內的傳播和發(fā)展,讀者看到的是——貝內特·雷默作為一名當代學者,在瞬息萬變的現(xiàn)代社會孜孜以求,與時俱進的大家風范。他對音樂教育工作者共同信仰的追求,他對“以審美為核心”的堅守,他對多元文化包容和開放的態(tài)度,他對音樂教育公平的探索,他對“走向綜合的音樂課程”的構想,為音樂教育事業(yè)開辟了更為明朗和開闊的視野。

我們需要什么樣的音樂教育?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作為一名美國音樂家,雷默多次在其論著中提出:隨著全球多元文化的發(fā)展,在吸收外來音樂的同時,也應當繼承和發(fā)揚本土的民族音樂?!叭绾卧趯W習并保留自己的傳統(tǒng)音樂和包容外族音樂文化之間達到一個平衡的狀態(tài)”,是時代賦予音樂教育工作者的歷史使命。立足當代、兼容并蓄有利于我們重新審視這一事業(yè)的本質及其價值,做有情懷、有智慧的音樂教育才是我們內在的期望與愿景。

注 釋

① 〔美〕貝內特·雷默著、熊蕾譯《音樂教育的哲學——推進愿景(第3版)》,人民音樂出版社2011年版,第3頁。

② 〔美〕蘇珊·朗格著,劉大基、傅志強、周發(fā)祥譯《情感與形式》,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6年版,第466頁。

③ 同注①,第1——2頁。

④ 〔美〕戴維·埃里奧特著,齊雪、賴達富譯《關注音樂實踐——新音樂教育哲學》,上海音樂出版社2009年版,第12頁。

⑤ 同注①,第150頁。

⑥ 同注①,第149頁。

⑦ 同注①,第105頁。

⑧ 同注①,第201頁。

⑨ 同注①,第337——338頁。

猜你喜歡
貝內特教育工作者愿景
貝內特稱不參加新議會選舉
教育“內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談立德樹人
對新時代教育工作者師德師風建設的探究
友誼的碩果,美好的愿景
共繪中國與東盟合作愿景
冰上舞蹈搭檔
我們真的懂孩子嗎?——一個教育工作者談0-3歲嬰幼兒早期教育
德國早期兒童教育工作者嚴重短缺
絢爛愿景 與你同行
雷默音樂教育思想與實踐述評——紀念貝內特·雷默
白水县| 陇南市| 措勤县| 北辰区| 清苑县| 荔波县| 綦江县| 泰顺县| 盐山县| 通河县| 潞西市| 昌黎县| 潜江市| 渝北区| 阿克| 文水县| 漳浦县| 当涂县| 山东省| 鄂尔多斯市| 襄城县| 江油市| 金沙县| 正阳县| 敦化市| 靖宇县| 南投县| 阳西县| 海阳市| 苗栗县| 平和县| 天柱县| 北京市| 广饶县| 色达县| 卢龙县| 西华县| 延川县| 福贡县| 宝兴县| 普定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