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小珍
[摘要]博物館作為存放文物的主要地點,博物館庫房工作的質量直接關系到文物存放的好壞,目前,我縣的博物館庫房比較簡陋,庫房面積56平方米(屬于太?。娣挪仄返墓窦懿蛔?,文物保護基礎設施缺乏,缺少管理,存在庫房的防蟲害、防塵、防潮、防火、防盜,庫房的溫濕度等問題。博物館庫房工作包括方方面面,本文將主要從對以上幾個問題的解決為切入點,提出幾點關于改進與提高博物館庫房工作的建議與思考。
[關鍵詞]博物館庫房管理;方法措施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13.08.038
[中圖分類號]G269.2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0194(2013)08-0069-02
博物館庫房工作由許多方面構成,其中文物的管理是十分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時代在進步,社會在發(fā)展,在博物館庫房工作中也出現了許多新型的、亟待解決的問題,這些都對博物館庫房工作者提出了非常嚴峻的挑戰(zhàn),博物館庫房工作者只有不斷堅持與時俱進、開拓創(chuàng)新的科學的管理制度才能使博物館的庫房工作適應時代的挑戰(zhàn),日臻完善,為保護文物這個作為中華民族博大精深載體的精神符號象征做出應有的貢獻。
1 博物館庫房管理工作的作用和內容
博物館庫房作為博物館內的重地,可以說是整個博物館的心臟部分。博物館庫房管理工作的嚴謹與否以及管理深度直接決定了文物在博物館得到保護和看守的力度。
在博物館庫房管理工作中,包括眾多的方面,大致可以分為內在和外在2個方面,外在及博物館庫房的安全系數,包括庫房鑰匙的歸屬,庫房內應設立登記制度,閑雜人等非經允許不得隨意進入庫房內,也包括制訂庫房人員應當遵守的安全操作規(guī)程和必要的庫房內安全檢查制度,還包括整個庫房的整潔程度,這些是比較外在的方面,而內在的方面主要就是博物館庫房內檔案的管理制度,重點是文物檔案管理制度,如果說前述的外在方面是硬件,那么博物館庫房管理的檔案工作就是軟件。
2 博物館庫房管理工作存在的問題
2.1 博物館庫房面積普遍較小,文物藏品柜架不足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博物館業(yè)務范圍的擴大,博物館中存放的文物數量越來越多,而文物的保護不是零零碎碎的隨意擺放即可,文物的放置是一項科學和系統的工作,它對博物館的面積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博物館必須保證每件文物都有特定的存放地點,尤其是易碎和易破的文物種類,否則不利于文物的保護,但是現在的事實是大部分博物館的面積有限,大部分偏小,文物被堆放在博物館內,物理和化學的變化都非常明顯,因而文物庫房管理工作的重點應該是解決文物被損壞的可能性和對博物館面積的要求之間的矛盾。
2.2 博物館庫房管理的設施,尤其是基礎設施有限
由于博物館庫房管理工作的特殊性,它需要一批經過專業(yè)訓練的人才進行博物館庫房管理。同時對文物保管場所的環(huán)境和基礎設施都有一定要求,這主要體現在文物保護基礎設施缺乏,缺少管理,尤其是庫房的防蟲害、防塵、防潮、防火、防盜,庫房的溫濕度等問題,博物館庫房工作包括方方面面。
2.3 博物館庫房的硬件設施有限
在影視劇中,博物館的庫房通常都是作為機密重地出現的,出入要有指紋認證,甚至還有人臉掃描,但是在現實的博物館庫房,尤其是文物檔案室,硬件條件卻和影視劇中的形象相去甚遠。
在實踐中,由于信息技術的局限和科技的有限性,我國有相當一部分的博物館庫房條件并不能達到標準,整體對硬件設施的投入力度很不夠。
3 關于提高和改進博物館庫房管理工作的幾點思考
針對前述的幾點在博物館庫房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筆者在經過思考后,提出如下幾點建議和意見。
3.1 工作人員加強安全意識
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反作用于物質,只有博物館的工作人員有一個良好的保護意識,他們才能按照博物館庫房管理的要求來行為,并且在發(fā)現安全隱患以后積極采取彌補措施,而不是聽之任之,在平時的工作當中也將更加仔細,而不是大而化之,粗而放之。
3.2 注意博物館庫房的安全性
博物館庫房作為館內的安全重地,博物館工作人員必須加大文物保管的安全意識。庫房內外不得存放易燃、易爆、腐蝕性物品及其他有礙文物安全的物品。庫房鑰匙分別交由兩名保管人員,并妥善保管,庫房鑰匙不得隨意轉交他人。庫房工作人員進入庫房須有2人以上;非庫房工作人員未經主管領導同意,不得擅自入內,經許可者,須由庫房工作人員陪同。進出庫房人員一律不許帶包,嚴禁在庫房內吸煙。創(chuàng)立庫房出入登記制度,非本館人員入庫須在保衛(wèi)科認真填寫《入庫人員登記表》,并由館領導或保管部負責人簽字。庫房人員須遵守文物安全操作規(guī)程,做到嚴肅認真,細致周到。庫房工作人員須遵守文物安全出庫手續(xù),未經主管領導同意,不得擅自提取文物。創(chuàng)立《庫房工作日記》,由專人記錄進出人員、時間、工作內容等情況,同時妥善保管好賬冊檔案,嚴守庫房機密。創(chuàng)立按時的安全檢查制度,由保衛(wèi)科迎賓保管部對庫房安全按時檢查,如防火、防盜等,如發(fā)現情況,須保護好現場,立即向館領導和上級有關部門匯報。保持庫房的整齊清潔,注意防潮、防塵、防蟲、防光等。工作人員離開庫房應做到柜門上鎖、門窗關嚴、拉閘斷電。
3.3 加強博物館庫房基礎設施建設
鑒于現在博物館的面積普遍偏小的問題,應當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適當擴大博物館的面積,至少不能讓文物雜亂無章地擺放在一個地方,而要在其固定的有一定面積的位置有序存放,以免發(fā)生文物之間相互影響或者不慎被摔壞等意外。
3.4 加強博物館的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
3.4.1 博物館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的意義
針對當前博物館庫房管理硬件基礎設施落后,軟件基礎設施不足,尤其是科技水平較低的情況,在博物館庫房管理中運用信息化的方法有必要性。信息化不等于數字化,它能夠為博物館庫房管理工作提供一個良好的工作平臺和工作環(huán)境、工作模式,博物館庫房管理的信息化有助于構建一個世界一流的文物存放環(huán)境,克服博物館存在的設施落后、對文物保護不力等問題。
3.4.2 采用數據處理能力強、效率高的網絡傳輸設備
在博物館的建設當中,除了實在的文物保護環(huán)境以外,博物館的網站建設和虛擬展示手段,如多媒體技術的應用也是一個很重要的部分,要保證圖片以及視頻的高清性和數據傳輸流利性的要求,必須采用數據處理能力強、傳輸效率高的網絡傳輸設備。有條件的博物館最好能夠采用千兆骨干或者萬兆骨干的桌面。
3.4.3 無線網絡和有線網絡相結合,實現博物館全館網絡覆蓋
從博物館內大大小小的會議到對博物館內存放文物的調檔和庫房資料的查詢和核對,都離不開網絡,值得注意的是隨著智能手機和信息化的發(fā)展,網絡在博物館的建設中也將發(fā)揮越來越大的作用。而信息點的分布也必須保證網絡的寬而廣,要全面覆蓋,否則資源配置的不合理會間接導致人力或者物力資源的浪費,而且,有線網絡管道的安裝可能會導致博物館庫房的美觀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造成庫房存放文物一定程度的不便利。
3.4.4 建立博物館專業(yè)的中心機房
博物館庫房中的設備占了很大一部分資金,資金的不足是導致博物館庫房設施落后的主要原因,而中心機房的建設就能夠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可以節(jié)省博物館庫房購買設備的成本,而且還有利于博物館庫房后期設備的維護,對設備維護成本的減少也大有裨益。專業(yè)中心機房的建設可以保證博物館網絡的穩(wěn)定性和數據傳輸的安全性,其中要注意博物館的空調系統要采用專用的機房空調,最好能安裝2臺,互為備份,切忌用家用空調代替專用空調;機房要配備自動滅火和自動報警系統,預防博物館文物失竊以及在失竊以后可以第一時間發(fā)現并及時挽救。
3.4.5 建立和完善和博物館庫房管理及文物檔案管理有關的國家文博信息專網
在信息時代,網絡具有不容忽視的作用。利用網絡,可以最大限度地實現資源的共享和快速的傳達。在博物館庫房管理工作和文物檔案管理中建立一個構架文博信息專用網可以使博物館的庫房管理工作人員和檔案的保管人員在第一時間獲得準確的信息,如此一來,工作人員可以以最快的速度了解到文物檔案被損壞的一般規(guī)律,便于及時作出正確和適當的反應,也方便未雨綢繆。
4 總 結
總之,博物館的庫房管理工作是一個紛繁復雜的過程,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全面進步與發(fā)展,提高國家軟實力,加強文化建設已成為政府當前工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國家和地方財政給予了文化產業(yè)大量的支持,成為文化遺產的一個重要載體,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博物館建設近年來正迎來一個黃金發(fā)展的高潮期,一大批原有省級以上博物館大多完成或正在進行改擴建或新建,并且在其中運用了新型的信息化和高科技的手段進行博物館庫房的管理,但是在實踐當中,仍然存在一些不足。
針對我國當前博物館庫房管理中存在的諸多問題,提出了一些粗陋的意見。在我國現今博物館庫房面積偏小,基礎設施薄弱以及管理工作秩序較為混亂的狀態(tài)下,如何改善博物館庫房的基礎設施環(huán)境建設,如何依托高度發(fā)展的信息科學技術,如何通過建立一個完整和高效的信息網絡,提高管理的主體——博物館庫房管理工作人員尤其是文物檔案管理工作人員的管理水平和管理方法,是我國博物館事業(yè)發(fā)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確保了我國文物的保護力度和安全系數,最終目的是要全力推進我國文化事業(yè)的大力發(fā)展。
主要參考文獻
[1] 丁竹. 論博物館藏品保管工作[J]. 文物世界,2011(5).
[2] 張舉亮. 淺談如何做好博物館管理工作[J]. 大眾文藝,2012(17).
[3] 林揚華. 福建森林博物館展示工程項目管理[J]. 林業(yè)勘察設計,2012(5).
[4] 張立勝. 當前博物館文物安全工作問題與對策[J]. 中國博物館,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