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秀芳 陳巨川 吳秀俊
摘 要:用10%阿維·甲氧蟲酰肼防治稻縱卷葉螟藥效試驗。結(jié)果表明:濃度為60mL/667m2防治稻縱卷葉螟的效果優(yōu)于濃度為40mL和50mL/667m2,但效果更佳的為20%氯蟲苯甲酰胺。
關(guān)鍵詞:10%阿維·甲氧蟲酰肼;稻縱卷葉螟;藥效試驗
中圖分類號 S435.112+.1 文獻標(biāo)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3)08-85-03
10%阿維·甲氧蟲酰肼是陜西上格之路生物科學(xué)有限公司新近開發(fā)的一種高效、低毒、安全新型殺蟲劑。2011年4月-8月在安徽省績溪縣金沙鎮(zhèn)金沙村進行田間防治稻縱卷葉螟藥效對比試驗,現(xiàn)將試驗結(jié)果總結(jié)如下:
1 材料與方法
1.1 供試藥劑 試驗藥劑:(1)10%阿維·甲氧蟲酰肼(陜西上格之路生物科學(xué)有限公司);(2)20%氯蟲苯甲酰胺-康寬(上海杜邦農(nóng)化有限公司)。
1.2 試驗對象 水稻稻縱卷葉螟。
1.3 試驗田概況 試驗安排在安徽省績溪縣金沙鎮(zhèn)金沙村汪在勇承包田。前茬作物為蔬菜,供試水稻品種為深兩優(yōu)5814,2011年4月22日播種,2011年5月22日移栽,育秧方式為水育秧。試驗田地勢平坦,肥力較好,土質(zhì)為沙壤土,pH值6.2,有機質(zhì)為26.3g/kg,全氮為2.63g/kg,有效磷9.4mg/kg,速效鉀84mg/kg。6月14日追施尿素19kg/667m2。田間肥水管理及栽培條件均勻一致;7月13日至15日試驗田667m2蛾量157頭、784頭、314頭,7月14日為蛾峰日,7月20日施藥,7月27日和8月3日于藥后7d和14d查防效。施藥時水稻處于分蘗盛期,水稻紋枯病中等發(fā)生,二化螟和稻飛虱偏輕發(fā)生,五(3)代稻縱卷葉螟偏輕發(fā)生,所以五(3)代稻縱卷葉螟未防治。
1.4 試驗處理與設(shè)計 試驗設(shè)5個處理。A:10%阿維·甲氧蟲酰肼懸浮劑40mL/667m2;B:10%阿維·甲氧蟲酰肼懸浮劑50mL/667m2;C:10%阿維·甲氧蟲酰肼懸浮劑60mL/667m2;D:20%氯蟲苯甲酰胺懸浮劑10mL/667m2;ck:清水空白對照。每個處理重復(fù)3次,共15個小區(qū),隨機區(qū)組排列,每小區(qū)面積67m2。小區(qū)間筑埂以防止田水串灌。小區(qū)排列如下:
[B1\&C2\&A3\&A1\&B2\&D3\&D1\&ck2\&C3\&C1\&A2\&ck3\&ck1\&D2\&B3\&]
1.5 氣象情況 7月20日~8月3日試驗期間共有3個降雨日。
1.6 施藥時間與方法 四(2)代稻縱卷葉螟卵孵盛期(7月20日上午)施藥。各處理按規(guī)定藥量,667m2噴液量50kg,采用3WBJ-16DZ型背負(fù)式靜電噴霧器常規(guī)細(xì)霧噴施,施藥時力求均勻周到,空白對照區(qū)噴施等量清水。稻飛虱和病害單獨按常規(guī)方法防治。
1.7 調(diào)查內(nèi)容與方法
1.7.1 安全性調(diào)查 施藥后1、3、5d分別觀察試驗藥劑對水稻有無藥害現(xiàn)象。
1.7.2 藥效調(diào)查 調(diào)查時間:施藥前調(diào)查蟲口基數(shù),施藥后7d和14d分別調(diào)查。
調(diào)查方法:每小區(qū)取5點,每點查5從,共查25從,分別調(diào)查蟲苞量和殘蟲量,計算卷葉率防效、害蟲防效以及蟲口減退率。藥效計算方法:
蟲口減退率(%)=[(處理前的活蟲數(shù)-處理后的活蟲數(shù))/處理前的活蟲數(shù)]×100
防治效果(%)=[(處理區(qū)蟲口減退率-空白對照區(qū)蟲口減退率)/(1-空白對照區(qū)蟲口減退率)]×100
卷葉率防效(%)=[(空白對照區(qū)的卷葉率-處理區(qū)的卷葉率)/空白對照區(qū)的卷葉率]×100
2 結(jié)果與分析
2.1 安全性 施藥后1、3、5d觀察,各處理區(qū)水稻生長正常,無任何藥害現(xiàn)象發(fā)生,對水稻安全。
2.2 防治效果 施藥后7d防效,由表1可知,濃度為40mL/667m2、50mL/667m2、60mL/667m2的10%阿維·甲氧蟲酰肼和濃度為10mL/667m2的20%氯蟲苯甲酰胺防治效果分別為:85.17%、85.05%、93.65%、99.18%,卷葉率防效分別為:52.96%、53.92%、57.60%、69.92%。經(jīng)方差分析,防治效果在0.05水平上,組間差異不顯著,濃度為50mL/667m2的10%阿維·甲氧蟲酰肼和濃度為60mL/667m2的10%阿維·甲氧蟲酰肼差異顯著,濃度為50mL/667m2的10%阿維·甲氧蟲酰肼和濃度為10mL/667m2的20%氯蟲苯甲酰胺差異顯著,在0.01水平上,組間差異不顯著;卷葉率防效在0.05水平上,組間差異不顯著,濃度為50mL/667m2的10%阿維·甲氧蟲酰肼和濃度為10mL/667m2的20%氯蟲苯甲酰胺差異顯著,在0.01水平上,組間差異不顯著。
施藥后14d防效,由表2可知,濃度為40mL/667m2、50mL/667m2、60mL/667m2的10%阿維·甲氧蟲酰肼和濃度為10mL/667m2的20%氯蟲苯甲酰胺防治效果分別為86.45%、67.83%、84.71%、95.88%,卷葉率防效分別為:80.53%、77.29%、85.69%、85.84%。經(jīng)方差分析,防治效果在0.05水平上,組間差異不顯著,濃度為50mL/667m2的10%阿維·甲氧蟲酰肼和濃度為10mL/667m2的20%氯蟲苯甲酰胺差異顯著,在0.01水平上,組間差異不顯著;卷葉率防效在0.05水平上,組間差異顯著,濃度為50mL/667m2的10%阿維·甲氧蟲酰肼和濃度為10mL/667m2的20%氯蟲苯甲酰胺差異顯著,在0.01水平上,組間差異不顯著。
3 小結(jié)與討論
3.1 小結(jié) 10%阿維·甲氧蟲酰肼對水稻安全。施藥后7d,濃度為40mL/667m2、50mL/667m2、60mL/667m2的10%阿維·甲氧蟲酰肼這三個處理間,濃度為40mL、50mL/667m2的10%阿維·甲氧蟲酰肼防效較差,防效相當(dāng),濃度為60mL/667m2的10%阿維·甲氧蟲酰肼防效較好,濃度為40mL/667m2、50mL/667m2、60mL/667m2的10%阿維·甲氧蟲酰肼與10mL/667m2的20%氯蟲苯甲酰胺相比較,10mL/667m2的20%氯蟲苯甲酰胺的防效較好。施藥后14d,濃度為40mL/667m2、50mL/667m2、60mL/667m2的10%阿維·甲氧蟲酰肼這三個處理間,濃度為50mL/667m2的10%阿維·甲氧蟲酰肼防效較差,濃度為60mL/667m2的10%阿維·甲氧蟲酰肼防效較好,濃度為40mL/667m2、50mL/667m2、60mL/667m2的10%阿維·甲氧蟲酰肼與10mL/667m2的20%氯蟲苯甲酰胺相比較,10mL/667m2的20%氯蟲苯甲酰胺的防效較好。
3.2 討論 通過試驗后對防治效果和卷葉率防效進行方差分析可知,10%阿維·甲氧蟲酰肼在同等條件下,濃度為60mL/667m2對稻縱卷葉螟的防治效果優(yōu)于濃度為40mL/667m2和濃度為50mL/667m2。濃度為60mL/667m2的10%阿維·甲氧蟲酰肼與濃度為10mL/667m2的20%氯蟲苯甲酰胺相比較,后者對稻縱卷葉螟的防治效果優(yōu)于前者。
在本次實驗中,防治稻縱卷葉螟時,10%阿維·甲氧蟲酰肼的最佳濃度為60mL/667m2,但效果更佳的為20%氯蟲苯甲酰胺。10%阿維·甲氧蟲酰肼在增加藥量情況下,效果是否優(yōu)于10mL/667m2的20%氯蟲苯甲酰胺,還有待于試驗。
(責(zé)編:吳祚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