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澄澄
1938年,德國著名的KW(Kamera Werkst?tten)公司推出了Praktiflex Ⅰ型相機。相比Exakta 135單反相機,該機最大的創(chuàng)新在于:反光鏡上下運動與快門不聯(lián)動,也就是說它的反光鏡采用了非快門同步即時返回式設計,反光鏡只是隨手指下壓或抬起做上升或下落運動。
具體操作情況是這樣的:只要手指抬起,反光鏡就會下落,便于再次取景,同時也可觀察前一次照片拍攝的瞬間情況。它不會像Exakta 135單反相機那樣:快門釋放后,反光鏡固定在上翻狀態(tài),這樣就不知道被拍攝對象的即時情況,待卷片、上弦后反光鏡才會下落。不過,Praktiflex Ⅰ這種創(chuàng)新設計的缺點是:當使用長時間快門時較易失誤,必須按住快門釋放按鈕,確認長時間快門關(guān)閉后方可抬起手指,讓反光鏡下落,否則會造成長時間快門尚未關(guān)閉,手指卻已抬起,反光鏡也已下落所致拍攝失敗。也許基于此因,該相機干脆不設1-1/15秒的長時間快門,最長快門時間僅為1/20秒(隨后推出的第二版最長時間為1/25秒)。
由于該項功能設計相對先進,以至于十年后與Contax S型幾乎同時推出的五棱鏡135單鏡頭反光照相機“Rectaflex Ⅰ型”、“Alpa Ⅲ型”及以后推出的日本旭·光學公司(Asahiopt CO)生產(chǎn)的非五棱鏡135單鏡頭反光的Asahiflex Ⅰ型、Ⅰa型和前期Ⅱb型相機均使用了該項技術(shù)。
該照相機的快門調(diào)節(jié)盤的刻度有:B、1/20、1/30、1/50、1/75、1/100、1/200、1/300和以黑色顯示的1/500,共9擋,以后推出的型號,快門調(diào)節(jié)范圍改為1/25秒、1/50秒、1/75秒……直到1/500秒,共8擋。該相機有固定式俯視取景器,彈開時形成一個矩形管狀取景框,與Exakta相機取景框相似。稍有區(qū)別的是,彈起的矩形取景框由三片組成,左右兩片均呈直角狀折疊,省去了獨立的后片。相機的聚焦屏為底面磨砂的凸鏡,面積略大于底片,取景調(diào)焦較為方便。
Praktiflex Ⅰ相機為分離式后背,背部有一棱形標記,中間有大寫的“KW”字母,顯示相機的制造公司名稱。其壓片板由鋁合金制成,外觀為鋁合金本色,易造成快門釋放時光線反射至膠片,這會對照片質(zhì)量產(chǎn)生負面影響。
面對相機前臉,中間是鏡頭裝卸接環(huán),該環(huán)是公制的M40X1螺紋,鏡頭安裝牢固。往里是略大于膠片面積的反光鏡,增加了取景亮度。相機的配套鏡頭主要有兩種型號:一款是“Victar 1:2.9 f=5cm * Anastigmat”,鏡筒為鋁合金及銅鍍鉻材質(zhì),重量中等;另一款是“Carl Zeiss Jena Tessar 1:2.8 f=5cm”,鏡筒為銅鍍鉻材質(zhì),重量較大。另外尚有其他著名公司提供的成品配套鏡頭,在此不作一一贅述。
相機機身以天然皮革包裹,顯示一定品位。
Praktiflex Ⅰ型照相機的推出,在取景方便性上彌補了Exakta 135單反相機的些許不足,為135單鏡頭反光照相機的發(fā)展做了一項小小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