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建云
年輕的時候,我不想要孩子。
從小到大,父母之間多年激烈的爭吵,讓我對生養(yǎng)孩子心生恐懼。母親為此屢屢勸我,我總說:“等我再成熟一點吧,我自己還是孩子,又如何能教育好孩子呢?”
就這樣,一拖八九年。等我心智漸漸成熟起來的時候,再怎么努力都懷不上,為這個緣故婆婆一家容不下我,心高氣傲的我也就離婚了。
離婚后,我過起了單身貴族的生活。我想,此生沒孩子也罷。看到昔日的女友們?yōu)楹⒆悠教砹嗽S多皺紋和苦惱,我覺得還是自己瀟灑。
在屢次苦勸我未果之后,母親終于有所行動了。
她突然去老家的福利院抱養(yǎng)了一個孩子,并且在老家擺了“滿月酒”。她對鄉(xiāng)親們說這孩子是我生的,還說日后我必定會接孩子回大城市讀書。
就這樣,我稀里糊涂地成了“母親”,還收了親戚朋友的許多“紅包”。為了老人家的面子,我只能把這個謊言延續(xù)下去。
幾年后,父親去世了。母親因為身體不好趕到上海和我同住。這個孩子總不能再送回福利院去吧?就這樣,在我心不甘情不愿的情況下,家里突然有了個5歲的孩子叫我“媽媽”。
說實話,孤兒很難養(yǎng)。女兒常為一點小事情就哭個沒完沒了。再大一點,遇到不順心的事情她就往外跑,我母親一瘸一拐地到處追。
這個孩子還非常情緒化,高興的時候就來親我,抱起來沒完沒了,我推開她,又怕會傷到她。
后來,等她再大一點,我給她報了個全托式的寄宿學校。為她花錢我一點都不在乎,但是一份對她的疏離和漠然始終在我心里,揮之不去。
很長一段時間,我內(nèi)心總有一個譴責的聲音:“如果是你親生的孩子,那你會這樣待她嗎?除了錢,你還能給她什么?”但我也會安慰自己:“她在我們家,總比呆在福利院要強。”
開家長會、找家教、周末帶她去興趣班……母親把所有的精力都花在這個孩子身上。看到她為了“外孫女”的事情而忽視我的需要,我常常會有幾分“嫉妒”:“媽,我覺得我不是你親生的,這個孫女倒像是你親生的一樣!”
母親早已習慣了我這樣“大逆不道”的講話方式,她寬容地笑笑說:“就是因為不是我親生的,所以才要對她好。至于你嘛,我再怎么虧待你,你也是我的女兒。”
就是為了母親所謂的“天理”,我慢慢學著擔負起一個母親的責任。我們母女性格不合,常常吵架。每次和女兒鬧別扭,我都責怪母親為什么把這么個“小冤家”領進家門。母親偷偷抹眼淚,再三囑咐我:“萬一哪天我死了,你無論如何也要把這個孩子養(yǎng)大,千萬不能送回福利院……”
就這樣,女兒一天天地長大。女兒傻乎乎地覺得我就是她親媽,只是惋惜自己是個沒爸爸的孩子。
不知不覺,時光匆匆滑過。女兒讀高中了,母親也因為淋巴癌而進入生命的倒計時。
母親臨終的時候,一直拉著我的手,讓我保證會善待女兒。那一刻,我哭成了淚人,母親說什么我都答應。母親拿出了一張存折,她老人家一輩子的積蓄都存在了“外孫女”的名下,足夠她讀完大學。
當她把這張存折遞給女兒的時候,女兒哭得很傷心,外婆是她在世界上最親的人……
“姍姍,姍姍……”母親彌留之際一直喊著女兒的名字。她的眼睛始終不肯閉上,直到我向她大聲保證:“我一定把姍姍教育成人,媽媽你放心吧?!?/p>
母親終于合上了眼睛,她的遺容非常安詳。
葬禮上,女兒一直攙扶著我。我忽然間發(fā)現(xiàn)自己老了很多,幾乎有點步履蹣跚。個頭比我還高的女兒好像很有力氣,幾次把哭昏過去的我扶了起來……
母親活著的時候,我覺得她像個老保姆,絮絮叨叨很讓人煩惱。然而,當我真的失去她的時候,我竟然悲痛到幾個月都出不了門。我一直不明白為什么自己在她生前,就是沒辦法對她親熱一點,沒辦法和她好好說話……
看到我的沮喪,女兒好像一下子長大了,住校的她不斷發(fā)短信安慰我。有一條短信是這么寫的:“好媽媽,你一定要愛惜自己,因為我愛你。外婆走了,我會照顧你的?!?/p>
周日,女兒回到家,總是把家里的衛(wèi)生搞一遍,買好一周的菜放進冰箱,還會給我炒幾個菜??吹剿诩依锩β档纳碛?,我好像又看到了我的母親。
馬上要高考,女兒同學的媽媽拎著補湯到學校去探望,而我,這個不稱職的媽媽似乎還需要女兒來照顧……
有一天晚上,我失眠了。腦中不停閃過母親生前的一幕幕,忽然我看到了她的淚眼:從我年輕的時候不愿意生孩子,到我離婚后頻繁地更換男朋友,再到我在怒氣中說要把女兒送回福利院……每一個場景中,母親的淚都在默默流淌。
看著母親的遺像,我突然間明白了母親的苦心。當她任性的女兒執(zhí)意去過一種“另類”的生活的時候,母親除了流淚和祈禱,還默默做了一件事——她含辛茹苦撫養(yǎng)這個“外孫女”長大,不就是為了讓我此刻不孤獨,讓我的晚年不至于凄慘嗎?
母親的愛無比沉重,讓我有點不知所措。幾十年誤會與疏遠的母愛,在一瞬間如驚濤駭浪般向我撲來,我忽然覺得,被這樣一位母親愛了半輩子是多么榮幸而美麗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