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聰
本文修復的青白釉葵口碟出水于廣東陽江海域,是南宋沉船“南海I號”上所載的船貨。特殊的埋藏環(huán)境使該碟周身附著一層黃褐色的海藻,除此之外,海洋環(huán)境對它還造成了物理性的破壞,口沿處有將近二分之一的部分缺失。這件器物造型優(yōu)美,口沿處的纏枝花卉紋生動精妙,依據(jù)此件器物的具體特征和所受病害情況,將通過清洗、加固與補全、作色三個步驟的修復工作將該碟修復完整。
一、清洗
這件宋代景德鎮(zhèn)青白釉葵口碟由于埋藏環(huán)境十分特殊,大量的附著物、可溶鹽存在于器物的表面和胎釉里,所以首先要去除器物表面黃褐色的附著物(見圖1)。通過樣塊實驗對比,選用2A溶液去除表面大部分的黃褐色附著物,局部不易去除的地方選用3%檸檬酸加5%EDTA-2Na的混合溶液清洗。附著物去除后進行脫鹽清洗,將器物置于去離子水中浸泡,定期換水并檢測去離子水的電導率情況,脫鹽清洗期間可通過超聲波清洗機加速器物的脫鹽進程。超聲波清洗機對于器物斷口邊緣勾縫內(nèi)的雜質、污垢也有一定的清除作用。當浸泡器物的去離子水電導率達到1μs/cm以下并且在一段時間內(nèi)電導率不再升高保持恒定時,則脫鹽清洗階段結束。完成清洗后可進行下一步修復工作。
二、加固與補配
這件器物口沿部分模印有纏枝花卉紋,缺失近半,在口沿完整處有一條較為明顯的裂隙,所以復原該碟首先要加固瓷碟裂隙處,然后依據(jù)口沿上完整的局部,翻制模具后填充材料進行補配。
加固瓷碟的裂隙處是為了避免在翻模的過程中對瓷碟口沿完好部分造成損傷。加固材料選用3%濃度的B72溶液,用滴管吸取適量B72溶液進行滲透加固,盡量使B72溶液完全滲透到裂隙中,以達到最佳的加固效果。補全工作是將這件待修瓷碟的外形復原完整。翻制模具的材料選用了廣泛用于玩具禮品行業(yè)的模具硅膠而非傳統(tǒng)的紅白打樣膏,這主要是因為該瓷碟口沿處模印的纏枝花卉紋并不十分清晰,用紅白打樣膏不易翻制,而模具硅膠黏度小,具有良好的流動性,易灌注,對于翻制復雜精細的花紋十分有效。但必須注意的是,模具硅膠的硬度不強,在翻模之后需要用石膏加固防止變形。由于瓷碟的葵口并不對稱,為了方便后面的修整所以只翻制了內(nèi)模(見圖2)。
將翻制好的內(nèi)模用夾子夾在缺失部分的邊緣,利用AAA超能膠混以1200目滑石粉及少量白色礦物顏料的膠泥緊貼缺失邊緣和內(nèi)模均勻涂抹、填充,這樣等大約12小時待樹脂膠完全固化后,將模具取下,用刻刀將填充部分的紋飾加以修整使之連貫。依照此法就可將整個葵口碟的外形修補完整。
補形完整的葵口碟不免會有坑洼不平之處,此時要用粗砂紙、細砂紙逐遍進行打磨修整,使整個碟的內(nèi)外壁平整光滑。這項工作在整個修復過程中十分重要,它是作色的基礎,如果器物表面不夠平滑會嚴重影響最終的修復效果。
三、作色
作色是修復工作中最為重要的一步,它關系到整個修復工作的成敗。作色采用進口的以乙酸乙酯作為溶劑的硝基汽車噴漆。這件景德鎮(zhèn)青白釉葵口碟顏色深淺不一,口沿邊緣釉色較深,上面有細小的開片,色彩豐富,雖然長期埋藏在海水中釉面被磨蝕但仍然較為光亮。所以要把握好顏色、亮度的變化就要控制好透明漆噴涂的量,分層進行作色。色彩與物體的材料性質、形象表面紋理關系很密切,先按照原器調(diào)配出主色,運用互補色原理調(diào)出各種相近的顏色套色。整個過程用噴筆噴涂與毛筆手繪相結合的方法作色,待顏色調(diào)配好后,在其中加入適量光油用噴槍對補配的部位進行噴涂。每噴涂完一層顏色之后放入烘干機中完全烘干,再用金相砂紙對噴涂好的部分打磨拋光,如此反復噴涂、打磨直至顏色大致與原器相同。接著通過手繪的方式用礦物顏料對噴涂部位進行細微調(diào)整,利用美術學中的明暗關系對口沿上的花紋進行藝術處理,增加紋飾的立體感,盡量模仿出開片的效果,力求使顏色過渡自然。
作色的最后一步是為作好色的瓷碟表面補光。雖然這件瓷碟長期受到海水的侵蝕,但是瓷器表面仍然具有透明光澤,所以在修補后的地方,要通過用噴筆噴涂一層透明光油進行補光。
經(jīng)過一系列的修復工作,基本使這件景德鎮(zhèn)青白釉葵口碟達到了顏色協(xié)調(diào)、紋飾清晰自然、能夠滿足展覽的要求(見圖3)。
在修復這件器物的過程中,有幾個問題需要注意和解決:首先是在用超聲波清洗機進行脫鹽清洗的時候要注意觀察以免過分清洗而對釉面造成損害。其次,在用噴筆噴涂的時候要檢查噴筆中是否含有水氣,如果噴筆中有水氣那么噴涂的部分在烘干之后會泛出白色,影響噴涂效果。最后,對于口沿處細小的開片紋理模仿仍有難度,在今后的工作當中還要積極地摸索解決的辦法,使修復效果更加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