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嫻
被稱為“紙上芭蕾”的草書,它的筆畫像舞姿一樣變化多端,讓人禁不住細(xì)細(xì)揣摩。草書為什么形態(tài)多變,顯得如此瀟灑呢?原因之一便是字的結(jié)構(gòu)和所處的位置不一樣。
單人舞與雙人舞
獨(dú)體字與合體字中,相同部件的變形是非常明顯的。獨(dú)體字像是一個人的舞蹈,舒展四肢,盡情揮灑,有時動作的幅度還很大;合體字就像雙人舞,彼此之間需要相互照應(yīng)、默契配合,有時候還得讓讓自己的“搭檔”,才能使整個字看起來和諧而美好。
看看左邊的“月”字,它一個人跳舞,可以恣意舒展身體。瞧它飽滿的字形,像不像一個胖乎乎的企鵝,在練習(xí)單腳跳舞呢?
伙伴“龍”來了,“月”立刻收起了圓圓的肚皮,給右邊的舞伴讓出了空間。這一讓,就需要變形了,你瞧,它抬頭、挺胸、吸氣、收腹,連腳也不敢伸直,變得比原來瘦、簡潔,把自己隱藏在一兩筆間了。正是因為它的變形,這個“朧”的整體,才顯得勻稱。這種謙虛的精神,難能可貴吧?
看看右面這兩個字,也是一樣的,在合體字中,“山”的筆畫更簡約,尤其是末筆,原本像個大大的水袖,當(dāng)成為“仙”的部件時,那大大的“袖子”便收攏了起來。
跳好集體舞
一個部件,在合體字中,由于所處的位置不同,它們的形態(tài)也會有變化。就像一個舞者在跳集體舞的時候,處于不同的位置,舞蹈的動作也不一樣。
就比如“山”。在右邊的“崇”字中,“山”在上面,書寫的時候,需要和下面的“宗”筆斷意連,所以它的末筆就努力地向左撇去。仿佛舞蹈時舞者之間伸出手遙遙相牽,讓人感到自然流暢。
再看“岔”字,“山”部跑到了下面,像不像體操或者雜技表演中,一名舞者站在另一名舞者肩膀上表演?站在下面的“山”,要穩(wěn)穩(wěn)當(dāng)當(dāng),才能上下配合,使整個定格的畫面端正而美好。所以,你看,雖然這個字里沒有一個筆畫是平直的,但整個字站得那么穩(wěn),還是多虧了“山”的筆畫變形,末筆轉(zhuǎn)筆的幅度剛好穩(wěn)定了重心。
在形聲字岫(xiù)中,“山”是形旁,就成了“配角”。因為形聲字的聲旁,往往要唱主角。所以“山”的右手幾乎完全縮在袖子里,讓我們看不到。這樣讓“由”凸顯了出來,整體也更美觀了。
最后考考你,下面這五個字,分別是“只、杏、葉、如、問”,它們中都有“口”。仔細(xì)觀察,這些“口”都是怎樣變形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