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晉麗
[案情]2012年10月至12月期間,犯罪嫌疑人裴某以奔馳、寶馬等高檔、進口汽車為作案目標,用刀片、剪刀將他人停放在外的車輛后視鏡鏡片割下后藏匿,并在車上貼上留有其電話和銀行賬戶信息的字條,以不給錢就不歸還后視鏡鏡片的方式先后多次向多名車主勒索錢財。案發(fā)后,經(jīng)偵查對案,犯罪嫌疑人裴某以此方式先后偷竊12輛車的后視鏡鏡片,其中6次成功從車主處勒索財物共計人民幣4000余元。因涉案車輛均為高檔車輛,后視鏡鏡片鑒定價值高速5萬元。
本案的爭議焦點在于行為人的行為定性。對此,存在以下不同意見:
第一種意見認為,裴某的目的在于勒索財物,而不是占有車輛后視鏡鏡片出售獲利,不具有盜竊的主觀故意,應以敲詐勒索罪定罪量刑。
第二種意見認為,裴某客觀上實施了采用剪、割的方式將他人車輛上的后視鏡鏡片取下,致使車輛后視鏡毀損,無法正常使用,應以故意毀壞財物定罪處罰。
第三種意見認為,裴某所偷竊的機動車后視鏡鏡片價值明顯高于其敲詐勒索犯罪數(shù)額。從罪責刑相適應原則出發(fā),以盜竊罪定罪處罰更為適宜。
[速解]本文認為,本案屬于敲詐勒索與盜竊的牽連犯,應擇一重罪處罰。
首先,裴某的行為不構成故意毀壞財物罪。故意毀壞財物罪,一般是指故意毀滅或者損壞公私財物。數(shù)額較大的行為。該罪區(qū)別于貪利型犯罪的根本之處在于,出于個人報復、泄憤、妒忌等心理追求,以將財物毀壞為犯罪目的,而不是非法獲取、占有財物。本案中,顯而易見的是,裴某行為的目的在于獲得錢財,而非毀壞財物,故不符合故意毀壞財物罪的構成要件。另外,本案中存在受害車主事后找回鏡片,并順利安裝、恢復原狀的情形,認定故意毀壞財物罪顯然不能全面、客觀的對類似情形作出正確評價,不符合充分評價的原則。
其次,裴某的行為應視具體情形以敲詐勒索罪或盜竊罪定罪處罰,盜竊機動車后視鏡鏡片的行為屬于手段行為,勒索錢財行為屬于目的行為,認定裴某的盜竊行為與勒索行為具有刑法上的牽連關系更為適宜。
對于牽連犯,一般應擇一重罪定罪處罰。如果行為人敲詐得手后歸還所偷竊的后視鏡鏡片,車主可安裝、恢復使用的,敲詐數(shù)額達到追訴標準的。因未對車主造成實質性的財產損失,應以敲詐勒索罪定罪處罰。如果行為人未能敲詐到錢財并將后視鏡鏡片丟棄,車主沒有找回后視鏡鏡片的,在此情況下應以盜竊罪予以定罪處罰。此情形下,行為人將后視鏡鏡片丟棄的行為客觀上致車主財物損失,該行為后果明顯重于敲詐未遂,應以相對較重的盜竊罪定罪處罰。
有人會認為,行為人主觀上僅有敲詐勒索的目的,并沒有非法占有的目的,處以盜竊罪似乎比較牽強。其實,盜竊的經(jīng)典表述是以和平手段永久剝奪他人對財物的所有或占有。因此,如果行為人在未能敲詐得手的情況下,將后視鏡鏡片丟棄,雖然沒有實現(xiàn)非法獲取財物的主觀目的,但其主觀上對于其行為可能造成他人財產損失是明知且為故意,客觀上也實際造成了被害人為維修、更換后視鏡所產生的利益損失,具有相當?shù)纳鐣:π裕室员I竊罪予以定罪處罰符合刑法原理。雖然此部分費用被告人并未實際占有、獲取,但確屬被害人遭受的經(jīng)濟損失,侵財犯罪中有時犯罪人非法獲財情況與被害人損失情況并不一致,但并不妨礙將其未實際獲取的部分認定為犯罪數(shù)額。
在此需強調的是,針對上述情形下的盜竊罪在認定犯罪數(shù)額時應明確區(qū)分后視鏡鏡片與后視鏡整體價值的不同。實踐中也存在部分車輛的后視鏡與其中的鏡片不可分離,若強行拆除鏡片后,不可單獨修復的情形,鏡片毀損等同于后視鏡毀損,對此在鑒定時應明確說明,后視鏡價值可作為認定依據(jù),但在量刑時可結合實際情況酌情考慮這一情節(jié)。如果行為人敲詐錢財?shù)檬趾笥质购笠曠R鏡片丟失、毀損等致車主未找到后視鏡鏡片的行為,可視具體情形處斷為一罪或數(shù)罪并罰,此處不再贅述。
綜上,本案犯罪嫌疑人裴某以勒索錢財為目的多次盜竊他人車輛后視鏡鏡片,涉案數(shù)額特別巨大,而其敲詐數(shù)額相對較小,且有一些系敲詐未遂,依據(jù)牽連犯的擇一重罪處罰處斷原則,應以盜竊罪定罪處罰。
(作者單位:山西省太原市杏花嶺區(qū)人民檢察院[03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