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云路
我自詡是個民主的父親,兒子從小到大從未對他動過一下手,一般也很少“過問”他的學習成績之類,家教貫徹“欣賞、夸獎、鼓勵”6個字。
但在兩件事上我曾對兒子有過“嚴加管教”:一是寫字;二是睡覺。
先說寫字。兒子開慧早,入學時漢字已認得差不多,兩位數(shù)的加減法也會做了,上學于他是個輕松的事,每次考試都是班里第一。但他不喜歡寫字,常常字跡潦草。有段時間檢查他的作業(yè),發(fā)現(xiàn)他寫字不認真,就讓他重寫。還會額外添加任務,比如必須工整地在格紙上寫兩頁鋼筆字。這樣的“作業(yè)”攢上幾天,我會抽時間一頁頁講評,哪個字寫得好,好在哪兒?那個字寫得不好,為什么?好的畫圈,差的打叉。如果整頁字都寫得不夠認真,我會罰他“加倍”重寫。礙于我的“權(quán)威”,兒子表面會服從,但看得出心里不服氣。一天,我教他寫字的時候在紙上寫了一句格言:“字是男人的一半相貌”。他有些驚訝,覺得我夸大字的重要性。我告訴兒子,不要以為寫字是小事,將來你長大了,無論是聯(lián)系工作還是與人交往,很多時候都要通過文字進行。字代表著一個人的風貌與學養(yǎng),若一個人字寫得不漂亮,很影響別人對他的印象!兒子聽進去了,再寫字時就很認真,并且把這句話寫進了一篇作文中。作為父親,這也是我比較得意的一筆。
再說睡覺。小孩子貪玩,特別是到了晚上容易興奮,但我要求他每天9點半必須上床,這才能保證充足的睡眠。這個要求平日還可以做到,但兒子從小是球迷,遇有重大的球賽就難免沖突。如何解決這種沖突,我寫在了《中國孩子成功法》中。
這本書出版時兒子已經(jīng)上北大。那天兒子回家,見到新書后拿進屋里翻看,一會兒聽到他哈哈大笑,一會兒又高聲調(diào)侃“太過分了”,知道他讀到了有趣的情節(jié)。
他邊翻書邊對我說,你怎么在書里寫了這么多我小時候的事情。
關(guān)于睡覺,書里有一段,講“化解沖突的技巧”。
雖然我們不主張家長打罵孩子,主張對孩子要和藹平等,可是,再和藹、再平等的家長都會面臨孩子的無理要求。對于很小的孩子,按時睡覺是保證其健康必須遵循的原則。那么,他到了晚上12點還要看電視,就破壞了這個原則。
你就要重申這個原則。你可以和藹,不發(fā)脾氣,但是不能退讓。
比較小的孩子在性格上沖動得很厲害,你不讓他在12點以后看電視他就一直哭鬧,你倒是挺和藹的,不打罵,把電視關(guān)了,或把電源拔了,或把房門鎖了??墒呛⒆記_動得很厲害,這時候要找到通融的方式。
這種通融的方式總的來講,叫做“局部的退讓,整體上的不退讓”。
僵、僵、僵,你說不讓看,他非要看。明明他要看一個小時,你就是不讓看一分鐘。僵在這兒了。你說:好,再看十分鐘吧。然后你一生氣,走了。孩子再看十分鐘,自己回房間睡覺去了。這種“局部的退讓和整體的不退讓”,有時候是通融解決問題的一個非常自然的方式。孩子覺得你沒有退讓,可是孩子也找到了一個臺階。
我對兒子就用過這種方法。
有的時候沖突可能比這個還難解決。
他要看一個小時電視,你只讓他看十分鐘。如果他回去睡了,不失為解決問題的一種方法。可是,這是一場重要的球賽,他非要看完不行。你的“局部退讓,整體上不退讓”不能夠解決問題了。這時候萬不得已的方法叫做“實際上退讓,名義上不退讓”。
你可以這樣告訴孩子,明天一大早要起來上學,12點以后還看電視,對于一個小學生是不應該的,而且你答應過遵守這一條。今天你怎么說我都不同意你看電視。
然后,你就出門辦事了。然后,他就偷偷看了。
等你半夜一點鐘回來時,他已經(jīng)鉆到被窩里,裝著什么也沒看。
這是你“堅持原則”在一定程度的勝利。孩子雖然偷偷看了電視,但他覺得自己不對,覺得家長沒有妥協(xié)。他以后再這樣做的時候,就會考慮考慮。
寫下這些趣事的時候,兒子早已成年。我們有時還會議起書中的一些故事。兒子說:當年爸爸怎樣教育我的,我以后可能也會這樣教育我的孩子。這讓我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