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成偉
最近播出的遼寧衛(wèi)視復合天使這個節(jié)目,在微博和貼吧上,似乎引起了小小的風波。我真的很因大家的支持而感動,即便外面無數人的抨擊與謾罵,都抵不過同袍的一句,豈曰無衣,與子同袍……
這檔節(jié)目是五月中旬錄的,從錄制現場出來,內心就很復雜,擔心節(jié)目播出后會對漢服有很不好的影響,也因為我自己的學識積累不夠,在節(jié)目中,很多東西反駁的略顯空洞,一直感覺給同袍丟臉了……讓我沒有想到的是,大家對于我的是包容和鼓勵。
不知不覺,穿漢服已經快三年了,這幾年里,自己的生活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心態(tài)上,從之前的心潮澎湃到現在的淡定從容,從一腔熱血到內心的平靜……似乎這件事情,已經不覺得有什么特別,但是又不可能放下了,它似乎就變成了吃飯、睡覺一樣,一件必不可少又習以為常的事情……開始嘗試做自己許多自己認為對的事情,有成功也有失敗,有順利的也有不順心的事情,只能說,現在,我在以自己的方式去推廣我所愛的文化,不僅僅是漢服。
我們本就是一群普通人,所以,當我們改變不了世界的時候,我們可以選擇做好自己,漢服作為一種文化的載體,美于內涵,美于氣質,美于文化,而作為傳播者的我們,或許我們自身的氣度,對漢服的影響,比媒體要大得多,我們是傳播的二次加工者,我們所傳播的事物,是必然會被我們的認知和氣質所影響的。我們的形象就是漢服的形象,我們的素質便是漢服的素質,我們內在的提升便是漢服感動他人最好的籌碼。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有時候,我們的從容,才是真正自信的表現。
在我剛加入漢服運動的時候,就有人告訴過我,漢服運動的希望,不是存在于所有人都接受并認同漢服,而是在于,越來越多的人,尤其是年輕人的認同與理解。我們不是圣人,也做不到一呼百應,唯一能做的,不過是做好自己,用行動告訴大家,這個究竟是不是好的。至于多少人能夠接受,這個是時間的問題,并不是我們所能決定的。從容不迫的做好自己,才是對漢服運動最好的支持。《道德經》有云,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時間是淘沙的大浪,洗盡鉛華之后,留下的是最質樸的沉淀。經得起多大的詆毀,就受得起多大的贊美。
君子和而不同,我想,面對漢服運動,非友即敵,大不如非敵即友,每個人有每個人的認知,每個人有每個人的堅守,只要這種堅守不是消極的、陰暗的、負能量的,又何必非要唯我獨尊呢?改變不了別人的時候,就堅持好自己,各行其道,有時候也是一種博大。漢服運動,不就是一場正能量的推廣運動么?
不知為何那么多人討厭“正能量”一詞,不知他們是如何理解這個詞的,我只知道,世界上任何一種文明能存活至今,它都包含著對真、善、美的人性追求,這也是藝術產生的基礎,所謂正能量,不過是人對真、善、美的體會感受,如沐浴陽光而感到溫暖一樣,這是一種內心溫暖的呵護力,維系它的是內心的愛與堅強,以及對生命的期待。這是一個缺乏正能量的時代,漢服復興,卻正是帶給這個時代,大眾所缺乏的正能量。
時光如梭,漢服運動迎來了它之于公眾的第十個年頭了。從明末開始,我們的民族衣冠、禮儀、文化都遭受著諸多的摧殘,被踐踏的面目全非,而這數百年中,無數的志士豪杰,也在以自己的方式,傳遞著我們民族文明的火種。我常常對身邊的人把漢服運動比喻為一場火種傳遞的運動,或許,在我們這一代,看不見烽火燎原的盛況,但是,我堅信,我們用一生所呵護的,是民族復興的希望,終有一天,會在我們子孫后代的手中發(fā)揚光大。不是說有希望就不是悲么?我想,我們的前輩們、祖先們,正是抱著如此的信念,極其艱難的將我們民族文明的火種,傳遞至今。
漢服運動發(fā)展了整整十年,說明它不是一場年輕人的游戲,它離開了誰都會蓬勃發(fā)展,它已經形成規(guī)模、生根發(fā)芽了……新人越來越多,可是穿上漢服是為了什么?這樣的問題變得簡單而又復雜。隨著時間的推移,我越發(fā)感覺到自己內心的空洞、無知、淺薄以及狹隘,也感覺到漢服真正帶給我的,其實是一種對文化不斷去思考、尊重、兼容并蓄的一種情懷。我不再極端的去面對問題,可以接受各種觀點而充實自己,依舊會去夜店,但也喜歡茶樓……不僅喜歡漢族文化,也接受世界上任何優(yōu)秀的文明。
一直在思考,為什么會有漢服運動?有人說是漢民族的救族運動,有人說是文化復興運動,也有人說是尋根運動。最近我和一個研究西方文學的朋友探討過這個問題,她說,這是物質生活、文化基礎達到一定高度的時候,自然形成的精神歸宿的填補,而這場運動對于現在的意義,除了喚醒漢民族的民族意識、文化意識以外,更多的,似乎是在傳遞正能量,也在傳遞一種詩意的生活格調和氣質……所以,我堅信,任何人穿上漢服用心去體會和感受,都一定會變得包容、從容,因為這是祖先千年沉淀的一種底氣與質樸。
記得去年,我認識了我校外國語學院的一名老師,在和她談到漢服的時候,她突然感慨,你們在推廣的不是漢服,而是信仰,在這個沒有信仰的時代,推廣著你們的信仰。我頓時被老師的這段話感動了,突然發(fā)現,在不知不覺中,我居然成為一個擁有著信仰的人。而后,我看見了信仰的力量,我感受到了當我充滿赤誠與愛的去傳播一件事物時,受眾們所感受到的那種共鳴。演講也好,講座也好,或許技巧和內容上的東西,都是次要,唯有自己對傳遞的內容充沛的愛,才是打動人的根本所在吧。
漢服運動十年,本就是一場杳渺的旅途,我們不可能改變所有人,但是我們可以影響能夠影響的人,這才是漢服運動的希望。漢服運動,是一場正能量的傳遞運動,心中有陽光,世界就不黑暗,我們穿著漢服出去,為的是傳播漢服的美麗,而非抨擊不了解的人,正因為他不了解,才需要我們穿出去,去解釋,去說明,否則,穿漢服就真的只是秀衣而已了。
經常遇到這樣的人,對傳統(tǒng)文化嗤之以鼻,儒墨道法,一無所知,禮義廉恥棄而不顧反倒批判民族文化腐朽愚昧,自甘墮落。我常常思考,當中國被蒙元屠殺半數人口,文明倒退六百年的時候,西方正花錢買著中國的工匠技術飛速發(fā)展。在中國和世界科技同步發(fā)展的時候,滿清用三百年的荼毒和閉關鎖國,敲碎了華夏的精神和脊梁。當中國還在想著如何推翻滿清暴政的時候,西方正在飛速發(fā)展科技和積累原始資本。不禁想問,中國這一切,憑什么歸罪到傳統(tǒng)文化上?或許,外面的世界的確很精彩,但忘記自己的精彩同樣很無奈。美國前總統(tǒng)尼克松說過這樣一句話,當中國的下一代,忘記了自己文化的那一天,我們就可以去攻打這個民族了……或許,中國的下一代,已經開始忘記自己的文化了!但是,依舊有人會堅守下去,我堅信,總有人和我們一樣,在傳遞著我們民族文化的火種。天道酬勤,正所謂,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與其茍活于世,倒不如活著拼搏一番。人世間總有筑道追夢之人,不燃生命,何以燃信仰。若要問到底什么是我們堅持下去的理由,或許,是江陰八十一日肝膽的余溫,或許是崖山十萬忠魂的回音,抑或是衣冠上國禮儀之邦的殘夢,也或許,只是那拳拳的赤子之心吧。
特別想說,祖先傳遞下我們的文明,是希望它能給后世子孫帶來幸福,而不是苦惱,所以,面對一切的困難和無奈時,都請不要沮喪,用祖先留下的智慧好好的生活,這才是華夏文明最好歸宿。繼承華夏不是非要做多么偉大的事情一呼百應,也不是非要琴棋書畫詩酒茶樣樣精通,而是從祖先的智慧里找到屬于我們生活的氣質。我們要堅信,只要有一個人還在撫琴品茗,華夏的藝術格調就沒有過時,只要還有一個人讀《論語》,孔子就沒有死,只要還有一個人穿著漢服,文明就沒有消失。僅此而已。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我們堅守著祖先立下的誓言,繼續(xù)著祖先鴻鵠般高遠的志氣,學著體會祖先志存高潔的精神哲思。
我堅信,生活不只眼前的茍且,還有詩與遠方。唯有對明天的期待,才是我們過好當下的最好精神支力,面對漢服運動,我們還有很多新的十年,或許現實的羈絆依舊存在,或許依舊束縛著我們的手腳,但是內心的那份堅守,卻只屬于我們自己。總有一個聲音在告訴你,我們的民族叫作華夏,我們的祖先名叫炎黃。唯愿,此生不負,華夏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