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峰
說實話,兒子以前就是家里的小少爺,過的真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逍遙日子。為了讓兒子養(yǎng)成獨立做事的能力,從3歲開始,我和妻子決定讓他自己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我們不再做他的“全職保姆”。
我們讓兒子自己做事,他也愿意做,但有個問題,就是在做的過程中總喜歡喊我們幫忙,每次都是他自己做一半,我們要幫一半。
比如穿鞋子,兒子會讓我們幫忙把鞋子先給他拿過去,他才肯自己穿。再比如起床穿衣服,兒子的條件是大人幫助他穿上衣,他才肯自己穿褲子。兒子似乎不愿意完全獨立地完成一件他應(yīng)該自己完成的事情。我和妻子雖然不再是兒子的“全職保姆”,卻還是兒子做事過程中的重要“拐棍”——兒子總是在不是必需我們幫忙的時候提出請求,看來他距離獨立還很遠(yuǎn)。
有天早晨,兒子起床時喊:“媽媽,我要起床?!辈挥脝枺亲寢寢寧兔o他穿上衣。
妻子剛要去幫忙,我把她扯住了,小聲說:“不是說好了,讓他獨自學(xué)著做事嘛?!?/p>
經(jīng)我一提醒,妻子沒有去兒子房間,又回廚房忙活了。見喊不來媽媽,兒子又喊我:“爸爸,我要起床?!蔽乙膊焕硭?。
兒子急了,提高嗓門大聲喊:“媽媽,我要起床尿尿?!?/p>
妻子一聽著急起來,跟我商量:“你看,兒子要尿尿,這回是不是要幫他先把衣服穿上?”
我很有底氣地說:“不用,他憋急了自然會把所有的衣服都穿上?!?/p>
我為什么很有底氣認(rèn)為兒子能自己獨立完成穿衣服的任務(wù)呢?這源于我的一次農(nóng)家之行——
初春天氣轉(zhuǎn)暖的時候,家住農(nóng)村的哥哥打電話讓我回家?guī)椭矘?。我回到老家,幫哥哥做活。其實植樹這活兒挺簡單,就是挖好了樹坑,把樹栽下去,埋土填實,最后澆足水就行了。
春末,我惦記著自己的勞動成果,于是又回農(nóng)村老家,想看看我栽下的那些樹都成活了沒有。
哥哥陪我去了樹林,我一看小樹都發(fā)了新葉,可看起來都不太興旺,葉子耷拉著,很缺水的樣子。
我問哥哥:“春天是旱季,你看這些樹葉兒都蔫了,肯定是缺水,該澆些水吧?”
哥哥微微一笑,說:“不用澆,不用澆?!?/p>
我很奇怪,問哥哥:“都旱成這樣了為啥不澆水?”
哥哥說:“在第一個旱季澆水的小樹,成不了材的?!?/p>
第一個旱季澆水的小樹成不了材?這是什么話,又是什么道理?我一臉疑惑。哥哥見我納悶不解的樣子,說出了其中的原因——在小樹成長的第一個旱季,只有不澆水,這些小樹苗兒才會努力向地下扎根“尋”水,根才會越扎越深,有了深根,才會成材。反之,一看樹苗受旱就趕忙澆水,樹苗就會覺得淺土之上就有水,就不愿意向深處扎根了。沒有深根的小樹苗接下來遇風(fēng)就倒,遇澇就黃,遇旱就死,當(dāng)然成不了材。要想讓小樹苗長成大材料,重要的辦法就是讓它們自己熬過這第一個旱季,只有熬過這第一個旱季,它才會扎下深根,才會在以后的生長過程中抵風(fēng)抗?jié)?,?dāng)然也能抵得住更嚴(yán)重的干旱。
聽了哥哥的話,我心生感悟。
讓小樹苗在沒有外界幫助的條件下熬過第一個旱季,不僅是栽樹成材的道理,也是家教育子的道理呀——要想讓兒子成為一個能獨立做事的人,不能聽到孩子一有所求就立刻幫忙。這樣的幫忙,恰似第一個旱季的水,看起來是成長的甘露,其實卻是影響孩子日后成長的禍水。
是得讓兒子在獨立做事這個問題上“熬過第一個旱季”嘍——不輕易去幫助他,就讓他自己努力去完成應(yīng)該完成的事情吧。
任憑兒子如何喊“尿尿”,我就是不去幫他穿衣服。
兒子喊了半天,見無人來幫忙,只好自己穿了上衣,又穿了褲子,然后穿了鞋子,跑進(jìn)衛(wèi)生間方便去了。
妻子看見兒子的表現(xiàn),笑了,說:“活人果然不會被尿憋著。”
我也笑了,我笑的原因是:我看到兒子在成長的道路上,放棄了非必要的求助,有了“熬過人生第一個旱季”的成長歷練……
〔編輯:馮士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