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代福
這是一篇啟人心智的哲理散文。睿智的作者在文中闡述了一個人應有的生存態(tài)度:那就是追尋崇高。人生在世,一般只有幾十年的光陰,我們總得給后人留下點有意義有價值的東西。如果一輩子庸庸碌碌,一事無成,那我們豈不是白來這世上一遭嗎?因此,人生總是需要一些高尚的東西來指引的。這些高尚的東西,就是指我們應該追尋的人生崇高的目標。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有生活的信仰,一個超越自己理想的信仰。無論我們的成就有多高,對人生的理解有多深,如果沒有信仰,你就將失去奮斗的目標,只剩下彷徨與茫然、孤獨與失望。
文首。作者首先把具有理性和智慧的人同只知道“低頭覓食”的動物相比較,引出論題——“人,總要仰望點什么,向著高遠,支撐起生命和靈魂”。而不能像那些低級動物一樣,只一味沉迷于對自己眼前利益的追逐,茍活于世,絲毫不考慮生命的意義和價值。接著,作者對“仰望”的含義從多方面作了比較全面的闡釋。概括起來有三點:其一,仰望是一種精神昂揚的生存姿態(tài);其二,仰望是對普通情感的超越與升華;其三,仰望是對失望靈魂的苦苦追尋。然后,作者還指明了仰望的作用:它可以使人走出迷津,重返富有意義和價值的生命世界。
文中,作者首先舉了三個例子:俄羅斯老畫家從仰望滿月中獲得感動和幸福;哲學家康德從仰望夤夜星河中感受到茫茫宇宙永恒的肅穆和生命的崇高與莊嚴;貝多芬從仰望星體中獲得音樂創(chuàng)作的靈感。接著,作者引出了本文的中心論點,并點明了仰望的實質(zhì)——“仰望就是追尋崇高”。雖然我們普通人可能達不到大師們那樣的崇高境界,但千萬不可失去對崇高的追求。正所謂“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然心向往之”。這就要求我們,要不斷地修煉自己,更新自己,完善自己,努力做一個勤于進取的人。然后,作者又真實地描述了自己兩次仰望自然景物的切身感受以及從中獲得的人生感悟:一次是寫自己于泰山極頂看日出,當“一輪朝陽從海上噴薄而出”時,便引發(fā)了“我對遙遠未來的瞻矚與渴盼”;一次是寫“我”仰望諾日朗大瀑布,當“抬頭仰望大瀑布,才真正領略到那驚心動魄的氣勢”,從而感受到自己的渺小,真是“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人生的恩怨與榮辱、喜悲與成敗,又哪里值得一提呢!
文末,再次回扣論題:“人,總要仰望點什么,一輪紅日,一彎新月,一片云朵,一座山峰,一棵古樹……”作者在本文中所談的仰望對象均為自然景物,其實世界上值得我們仰望的還有很多。
全文按照“引-議-聯(lián)-結(jié)”的格式行文成篇,層次井然有序。開頭以人與動物的比較提出論題,接著闡釋“仰望”的含義,再列舉三個例證引出中心論點,然后又結(jié)合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談感受,最后回扣話題。觀點鮮明,例證充分,結(jié)構(gòu)嚴謹,說理透辟。尤其是文章的語言生動活潑,運用了排比、比喻、反問等辭格,增強了文章的說服力與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