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中林 徐夢吟
摘 要:張炎的《詞源》作于宋元之交,是兩宋詞學論著中理論性最強、學術(shù)水平最高的。他對前人實際創(chuàng)作經(jīng)驗與相關(guān)理論進行了總結(jié),提出了作詞需“雅正”、能“屏去浮艷,樂而不淫”等詞學主張,這是與先秦《詩經(jīng)》的儒家詩教說的隔代回響。
關(guān)鍵詞:《詞源》 《詩經(jīng)》 詩教 雅正
宋末元初在中國歷史上是一個風云變幻、波詭云譎的時代,詞發(fā)展于此時,出現(xiàn)了所謂“風雅詞派”。清代汪森在《詞綜序》里就說過:“鄱陽姜夔出,句琢字煉,歸于醇雅。于是史達祖、高觀國羽翼之,張輯、吳文英師之于前,趙以夫、蔣捷、周密、陳允衡、王沂孫、張炎、張翥效之于后?!雹?真可謂是人才濟濟,蔚為大觀。與該詞派名家輩出的創(chuàng)作成果相應的是其對于詞學理論的孜孜追求和悉心研討。其中,被稱為“宋元之際詞學的理論建設中,具有最高理論形態(tài)的”② 就是有著“宋末四大家”之稱的張炎的詞學專著——《詞源》。
張炎(1248—1320?),字叔夏,號玉田,又號樂笑翁,鳳翔(今屬陜西)人,寓居臨安(今浙江杭州)。有詞集《山中白云詞》,存詞約三百首。另有《詞源》一書,該書頗為詳細地闡述了張炎的詞學理論與詞學主張?!对~源》成書略晚于《山中白云詞》,約在元成宗大德年間。該書分為上下兩卷,上卷是音律論,下卷是創(chuàng)作論,張炎的詞學觀主要體現(xiàn)在下卷中。
清代蓮僧題江賓谷《山中白云疏證》詩云:“晚派鄱陽策異勛,清空騷雅兩平分。趙家天破無完壘,日暮傷心作殿軍?!雹?這首詩中的“清空”“騷雅”不僅僅是姜夔的典型風格,更是“殿軍”張炎詞學思想的重要觀點。其中,“騷雅”之“雅”就是張炎《詞源》中一個不可忽視的重要主張。
張炎在《詞源·原序》中就開門見山地道出“雅正”兩字:“古之樂章、樂府、樂歌、樂曲,皆出于雅正?!雹?張炎從一開始就開章明義地直指“雅正”,說明在他的心中,這“雅正”是溯源于古時,而“樂章”“樂府”“樂歌”“樂曲”四者,其實是名異而義同,都指合樂可唱的詩。這句話就追溯了詞的發(fā)生發(fā)展史。隨后論及周邦彥時,張炎指出“美成負一代詞名,所作之詞,渾厚和雅”,這又是沿著開頭所立論的“雅正”來闡發(fā)的。“渾厚和雅”正是“雅正”之延伸,而后又對作詞者效仿清真之體制而“失之軟媚而無所取”的現(xiàn)象頗有微詞。接下來,張炎明確了雅詞的標準,即“特立清新之意,刪削靡曼之詞”,通過“取諸人之所長,去諸人之所短”的方式,轉(zhuǎn)益多師,有取有舍,方能“自成一家,各名于世”。最后,張炎更是以“生平好為詞章,用功四十年”的親身經(jīng)歷,闡明自己因“嗟古音之寥寥,慮雅詞之落落”,才寫下了《詞源》一書。
張炎在《詞源》中曾多次提到了“雅”或“雅正”,這形成了他的雅化理論,例如:
清空則古雅峭拔,質(zhì)實則凝澀晦昧。(《詞源·清空》)
皆景中帶情,而存騷雅。(《詞源·賦情》)
詞欲雅而正,志之所之,一為情所役,則失其雅正之音?!园资}雅句法潤色之,真天機云錦也?!良谲?、劉改之作豪氣詞,非雅詞也。(《詞源·雜論》)
那么,張炎所論的“雅”或“雅正”的具體內(nèi)涵是什么呢?《詞源·賦情》云:“簸弄風月,陶寫性情,詞婉于詩。蓋聲出鶯吭燕舌間,稍近乎情可也。若鄰乎鄭、衛(wèi),與纏令何異也!……若能屏去浮艷,樂而不淫,是亦漢、魏樂府之遺意?!?/p>
由此可見,詞若言情,只需“近乎情”,不可太過,否則,就流于鄭衛(wèi)之音,是下作而低俗的了。而纏令是唱賺的一種形式,是市井中的流行歌曲。它的歌詞出自市井,就其多數(shù)來說,雖然樸素自然,但粗俗簡陋,所以詞切不可“鄰乎鄭、衛(wèi)”而與纏令相同。這兩者是張炎推崇詞的雅化的反面例子。
在《詞源·雜論》中,張炎又說:“辛稼軒、劉改之作豪氣詞,非雅詞也。于文章余暇,戲弄筆墨為長短句之詩耳。美成詞……采唐詩融化如自己者……以白石騷雅句法潤色之,真天機云錦也。秦少游詞,體制淡雅,氣骨不衰?!?/p>
張炎對辛棄疾、劉克莊所作之詞,頗有微詞,認為他們的詞作“非雅詞也”。其意是說,作詞下字要雅,語言表達也要文雅,要能透過語言表現(xiàn)出文人的風貌和情趣。張炎極力推尊周邦彥的作詞之法,即效法唐詩的語言,甚至可以化用其中的詩句,求的就是一個“雅”字。而在論及秦觀詞作時,更是強調(diào)其詞的意趣與境界,即“咀嚼無滓,久而知味”。實際上,后兩條論詞標準都包含有儒家“溫柔敦厚”的詩教意味,這也正是張炎要求詞必須雅正的一個體現(xiàn)。
總之,張炎在《詞源》中推尊的詞的雅化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第一,詞在情感表達上要善于節(jié)情,能夠“屏去浮艷,樂而不淫”;第二,詞在語言上要雅致,遣詞造句要多體現(xiàn)文人士大夫的高雅風貌;第三,要追求“情景交煉”“久而知味”的意趣。
那么,張炎的雅化理論溯源于何處呢?
“雅”出《詩經(jīng)》,這是毋庸置疑的。據(jù)《毛詩序》說:“故詩有六義焉:一曰風……五曰雅……雅者,正也?!雹荨把拧钡谋举|(zhì)內(nèi)涵是什么?在“風”化下、刺上的“主文而譎諫”基礎上,具有“言天下之事,形四方之風”和“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興廢也”兩個特點,簡而言之,就是“大”“正”之意。在張炎看來,詞也應該做到能在立意上言王政興廢、天下大事,不能僅僅是“為風月所使”,要能“躋攀風雅,一歸于正”。張炎極力推崇的姜夔,正是“不惟清空,又且騷雅”的典型代表。而柳永、康與之因為“為風月所使”,周邦彥因為“失之軟媚”,這三人都不能當?shù)闷稹膀}雅”之稱。至于辛棄疾、劉克莊等人,是南宋所謂的“愛國詞人”,他們的詞作內(nèi)容多寫天下大事、王政興廢,都有諷諫的內(nèi)容,但為何也難入“騷雅”呢?這是由于“雅”還受到“詩教”的影響,包含著“溫柔敦厚”。
唐人孔穎達《禮記·經(jīng)解》正義有云:“溫謂顏色溫潤,柔謂性情和柔?!对姟芬肋`諷諫,不指切事情,故云溫柔敦厚,是《詩》教也。”⑥ 朱自清先生在《詩言志辨·詩教》一文中也說道:“溫柔敦厚是‘和,是‘親,也是‘節(jié),是‘敬,也是‘適,是‘中。這代表殷、周以來的傳統(tǒng)思想。儒家重中道,就是繼承這種傳統(tǒng)思想?!雹?《詞源》所說的“蓋聲出鶯吭燕舌間,稍近乎情可也”正是對應著《詩》的“發(fā)乎情,止乎禮義”,是“溫柔敦厚”的。為什么在南宋之際,張炎會在《詞源》中倡導與“溫柔敦厚”相關(guān)聯(lián)的“騷雅”之論呢?這就要從當時的社會思潮來考慮。南宋道學盛行,道學家在主張“文以載道”的同時,更倡導“詩以言志”,于是,重振詩教自然而然地成為了必然之勢。
《詞源》中標舉姜夔的詞作,這也是因為姜夔的詞作,如《疏影》《暗香》《揚州慢》皆是“美刺箴怨皆無跡”之作,是合度中節(jié)之作,是含蓄蘊藉之作。《揚州慢》以“猶厭言兵”四字而出,寥寥數(shù)語就將“無限傷亂語”娓娓道來,溫柔而不激憤,真真就是張炎所說的“不惟清空,又且騷雅,讀之使人神觀飛越”?!墩x》說:“詩有三訓:承也,志也,持也。作者承君政之善惡,述己志而作詩,所以詩人之行,使不失墜,故一名而三訓也?!卞X鐘書《管錐編》又說:“然說‘志與‘持,皆未盡底蘊?!峭饺纭墩x》所云:‘持人之行,亦且自持情性,使喜怒哀樂,合度中節(jié),異乎探喉肆口,直吐快心。”⑧ 這就是“溫柔敦厚”的另一種詮釋。
“騷雅”之倡導,是張炎《詞源》中的點睛之處。他主張作詞要做到“志之所之”,要“近乎情”,且能不“為情所役”,要“屏去浮艷,樂而不淫”,婉曲而不直接,溫柔敦厚而不強烈激切。這正是先秦《詩經(jīng)》所形成的詩教說的一種繼承與發(fā)展。在宋元之際的詞學理論發(fā)展史上,張炎的《詞源》系統(tǒng)地總結(jié)了宋詞的創(chuàng)作經(jīng)驗,在中國詞學史上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他與吳文英、楊纘、沈義父、陸輔之的詞法相比較,則是由經(jīng)驗的、知性的認識而進入了一個較高的理論概括的認識層次”⑨。這是毋庸置疑的。
① 〔清〕朱彝尊:《詞綜序》,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1頁。
② 謝桃枋:《宋詞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75頁。
③ 〔清〕朱孝臧:《疆村叢書》,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影
印本。
④ 〔南宋〕張炎:《詞源注》,夏承燾校注,人民文學出版社1963年版,第9頁。
⑤ 郭紹虞:《中國歷代文論選》,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63頁。
⑥ 〔唐〕孔穎達:《〈禮記·經(jīng)解〉正義》,中華書局1979年影
印本。
⑦ 朱自清:《詩言志辨》,岳麓書社2011年版,第116頁。
⑧ 錢鐘書:《管錐編》(第一冊),中華書局1979年版,第57頁。
⑨ 謝桃枋:《中國詞學史》,巴蜀書社2002年版,第136頁。
參考文獻:
[1] 方智范,鄧喬彬,周圣偉等.中國古典詞學理論史[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
[2] 朱自清.朱自清古典文學論文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3] 〔清〕阮元.十三經(jīng)注疏[M].北京:中華書局,1979.
[4] 〔清〕陳廷焯. 白雨齋詞話[M]. 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2001.
[5] 唐圭璋.詞話叢編[M].北京:中華書局,1986.
[6] 金啟華,張慧民.唐宋詞集序跋匯編[M].江蘇:江蘇教育出版社,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