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日榮
齊威王曾是個喝酒玩樂不理朝政之人。有一天他正在宮中吃酒、看舞蹈、欣賞音樂,下官進(jìn)來報告:“有一個人,名叫鄒忌, 腋下夾著一張琴,看樣子像琴師,說想求見大王,為大王彈琴,現(xiàn)正在門外等候?!薄凹热皇乔賻?,就讓他進(jìn)來,我要聽琴?!饼R威王命道。鄒忌施過禮,齊威王讓他坐在身邊。“聽說先生善于彈琴,請彈奏一曲讓大家欣賞欣賞?!饼R威王說。只見鄒忌慢慢地將琴取出,輕輕放在面前的條幾上。調(diào)好弦,定好調(diào),撫弄了一回琴,然后便坐在那里不再動了。眾人默默地等,過了好長時間,也沒動靜。齊威王著急,催促他快彈。但鄒忌將手放在琴上撫來撫去,就是不彈。齊威王面帶不悅之色,厲聲問道:“先生為何不肯彈奏?”“光會彈琴,算不得什么本領(lǐng),還必須精通琴理?!编u忌把琴推向一邊如此作答?!拔乙恢币詠碇宦犎藗儚椙?,還沒聽過琴理,你既精通,就講給我聽聽吧。”齊威王不再責(zé)怪。
鄒忌侃侃而談:“琴是高雅樂器,琴聲不僅悅耳,還陶冶人之情操,能使渾濁之人變得清白,貪婪之人變得廉潔,懶惰之人變得勤勞,俗氣之人變得高雅。琴弦粗細(xì),聲音高低,手指配合,彈撥緩急,皆非常重要。這些得當(dāng),則音調(diào)悅耳;不當(dāng),噪聲難聽。治理國家亦如此,上下一致,政通人和,國家就昌盛。”
齊威王聽鄒忌所言句句在理,唯不知琴技如何,欲看個究竟:“你講得挺有道理,可否彈一曲聽聽?”
“大王,您有點著急吧?我乃琴師,彈琴是本行。一時沒彈,您就如此著急。您治理國家,國家在您手中,就好像琴在我手中一樣,您撫著齊國這張大琴,九年來沒彈奏一曲,也難怪人們著急?。 ?鄒忌故意慢慢吞吞地說。
鄒忌借琴喻理,使齊威王猛然悔悟:“我明白了,那您就幫我把齊國這張大琴彈起來吧!”
齊威王把鄒忌留在宮中,向他請教治國大事。鄒忌提出一整套治國安邦措施:增加生產(chǎn),厲行節(jié)約,選賢任能,辭退那些不稱職之人,訓(xùn)練軍隊等等。齊威王見鄒忌大才堪用,即刻拜為相國。
此后齊國勵精圖治,不斷強(qiáng)盛起來。
齊威王聽人勸誡,成就了一番霸業(yè)。
武則天對犯顏直諫、面折廷爭的狄仁杰也能敬而待之,其所言,多有從之。狄公逝后,武皇泣曰:“朝堂空矣!”
唐太宗尤以善納諫著名,隋朝滅亡使他深知,君王凡事不能獨(dú)斷專行,所以他對于臣子諫言頗顯大度,這也成就了敢于進(jìn)諫之魏征。魏征上奏直來直去、不留情面,李世民有時很討厭,但還是容忍接受。因為他曉得,得人勸誡才能知對錯。倘國君只愛聽臣子溜須拍馬之言,做臣子則只會說好話,這樣的王朝要想長治久安那就難了。
史鑒鑿鑿,不可不察。無論治國、做人,聽得進(jìn)別人勸誡,才能立于不敗之地。先人有云:“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甭爠e人勸誡就是以人為鏡。
責(zé)任編輯:戚本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