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菲
摘 要:道德教學對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很多德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過于重視道德認知因素的重要性,輕視了情感因素對于道德的影響,導致德育失衡,這不僅難以提高教學有效性,也難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情感性德育教學范式是一種新型的教育思想,既強調認知的重要性,也強調情感的重要性。本文主要分析情感性德育教學范式的作用及對德育教師情感素質的要求。
關鍵詞:情感性德育教學范式;德育教師;情感素質
教學不僅僅是一種信息加工的過程,更是一種情感加工的過程。情感性德育教學范式,即在德育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僅要考慮到學生的認知因素,還要考慮到情感因素,并將情感因素的重要作用發(fā)揮出來。
1情感性德育教學范式的作用
1.1對學生的道德形成與發(fā)展具有促進作用。人類的道德分為知、情、意、行四個部分,這四個部分是一種有機的整體,情感性德育教育能夠對這幾個內容都發(fā)揮出重要的作用。以“知”為例,情感教育能夠提高學生對于道德規(guī)范和道德觀念的認識程度。實際上,道德知識與自然科學知識有著較大的不同,自然科學知識是基于大量定量研究的基礎上而來的,而道德知識則是對具體現象的一種定性研究,道德知識的結論多是多角度的一種結論,該種結論會由于人們經濟、政治、文化的差異表現出一定的個體性。道德認知教育會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包括教育者與被教育者之間的情感關系、教育者自身的道德水平、教育內容、受教育的情感狀況等。心理學家的相關研究表明,受教育者在學習道德知識時,往往會以自身已有的道德經驗為出發(fā)點,并將此作為參考,在學習與參考的過程中出現道德情感體驗。情感性德育教學范式能夠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情感體驗,幫助學生在體驗的過程中得到發(fā)展。
1.2能夠陶冶學生的道德情操。情感性德育教學范式能夠起到培養(yǎng)學生道德情感、陶冶學生道德情操的作用。為了實現該種作用,教師必須要具備豐富、高尚的情感,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言傳身教,發(fā)揮出應有的主導地位,滿足學生的情感需求。同時,在教學中要積極地融入情感教育,發(fā)揮出情感的力量,讓學生獲得積極的情緒和情感體驗。為此,教師必須要積極挖掘出教材中蘊含的顯性和隱形情感因素,讓學生得到直接的情感體驗。
1.3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意志。道德意志是道德的重要組成部分,堅韌不拔的意志對于學生的成長有著積極的作用。一般情況下,學生的意志與情緒體驗活動息息相關,假如道德實踐中的挫折是伴隨積極的情緒體驗活動而產生,此時學生就會將其看做一個挑戰(zhàn),一個提升自己、發(fā)展自己的良機,也會抱著積極的心態(tài)來看待挫折??梢钥闯?,在道德實踐過程中,道德意識對于調節(jié)學生的情緒和道德行為有著積極的作用,在情感性道德教育的過程中,只要教師能夠將這一規(guī)律應用到教學過程中,就能夠幫助學生形成堅強的道德意志。
1.4能夠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德育教育的最終目的就是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有關的調查顯示,情感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積極的情感能夠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情感性教育教學范式強調讓學生處于良好的情緒狀態(tài),這種情緒狀態(tài)不僅有利于學生的身體健康,也能夠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同時,建立在這種基礎之上的人際關系也能夠有效促進學生的成長,繼而實現全面發(fā)展。
2德育教師情感素質分析
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情感的內容較多,包括對教育的情感、對學科的情感、對學生的情感等,為了提高德育教學的效果,教師必須要提升以下的情感素質:
2.1公正感。公正感即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要用公正的態(tài)度對待每一個學生。對于暫時的后進生,要多加鼓勵,深入學生群體中,與學生成為朋友,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和主體地位,并根據學生的實際特點制訂一套因材施教的教學模式。
2.2責任感。德育教學對于教師責任感的要求較高。只有具有強烈責任意識的教師,才能夠教育出有責任感的學生,才能夠激發(fā)出學生對各種社會熱點問題的分析和思考,才能夠讓學生意識到自己肩負的使命。
2.3尊重他人。中學生正處于性格養(yǎng)成的關鍵階段,具有強烈的逆反心理,十分重視情感,對于人格的平等也有著高度的追求。教師如果能夠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就夠促使學生朝著好的方向發(fā)展。為此,教師必須要意識到學生存在的個體差異,學會維護學生的權益、尊重學生的人格差異,讓學生在充滿尊重的氛圍中學習和生活。
2.4幸福感。幸福感是教師的發(fā)展動力。在德育教師具有幸福感之后,教學活動就能夠充滿創(chuàng)造性和藝術性。也只有在教師具備幸福感之后,教學活動才能夠實現真、善、美的有機統(tǒng)一。
參考文獻:
[1]沈善榮.情感性德育教學范式的作用及德育教師的情感素質[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8,12,(20).
[2]鄭培秀,王向華.移情在青少年道德教育中的作用[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7,(06).
[3]周衍.淺談教師情感素質的自我培養(yǎng)[J].遼寧經濟職業(yè)技術學院.遼寧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6,(04).
[4]劉述亮.體育教師的情感素質淺析[J].保山師專學報,20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