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建輝
摘要:隨著城市濕地公園對水體景觀的設計運用越來越多,草本水生植物的種植施工標準也越來越高。目前園林草本水生植物在施工上存在忽略常水位線、種植密度不合理、忽視最佳施工時間和后期養(yǎng)護等諸多問題,文章以廣州市海珠區(qū)萬畝果園濕地公園為例,針對以上問題深入探討濕地公園中草本水生植物的種植技術措施。
關鍵詞:草本水生植物;施工技術;濕地公園;廣州萬畝果園
中圖分類號:S68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641(2013)06-0000-00
前言
凡生長在水中或濕土壤中的植物通稱為水生植物,包括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1]。水生植物是水生生態(tài)系統(tǒng)中最重要的初級生產者,在水生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物質和能量循環(huán)中處于十分重要的位置[2]。水生高等植物能有效地凈化富營養(yǎng)化湖水,提高水體的自凈能力[3],同時也是人工濕地系統(tǒng)發(fā)揮凈化作用必不可少的因素之一[4]。在園林中,草本水生植物以其獨特的美學性和生態(tài)性得到越來越廣泛的運用,但由于部分施工人員欠缺或不夠了解草本水生植物種植技術,而且現(xiàn)今園林工程施工中對草本水生植物的種植并無具體的規(guī)范標準,這些都導致了草本水生植物在種植后成活率不高或長勢不好,極大地影響園林水景效果與功能。本文以廣州市海珠區(qū)萬畝果園濕地公園為例,深入探討草本水生植物的施工種植技術措施。
1項目應用的水生植物類型
享有廣州“南肺”與“南腎”美譽的萬畝果園位于廣州海珠區(qū)東南部,占地約1 200 hm2,其中水域面積14.7 hm2,作為廣州最大的完整的濕地,對城市生態(tài)具有重要意義,萬畝果園濕地公園工程重點關注生態(tài)、濕地、野趣,注重河道、綠道、堤岸、景觀的建設。
在園林中,按水生植物的生活習性和生態(tài)環(huán)境,可分為浮葉植物(浮葉花卉)、挺水植物(挺水花卉)、沉水植物(觀賞水草)、海生植物(紅樹林)以及沿岸耐濕的喬灌木等濱水植物[5]。因草本水生植物類型和種類不同,所呈現(xiàn)的景觀效果各有千秋(圖1)。通過研究萬畝果園內氣候、水文、土壤等條件以及草本水生植物的特性,確定種植的草本水生植物種類,其中主要運用的是挺水植物和浮葉植物,漂浮植物用得很少。
2草本水生植物種植應用方面存在的問題
水生植物作為園林要素之一,在園林設計中運用頻繁,但是在應用中水生植物常常呈現(xiàn)出長勢參差不齊、旱死、悶死等現(xiàn)象,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種植技術一成不變,忽略常水位線的重要性。常水位線是草本水生植物的生命線,意義重大?,F(xiàn)今一些施工項目當中,施工人員對各草本水生植物的種植采取“一概而論”的方式,忽略其各自不同的常水位線要求,因此,項目施工后期草本水生植物經(jīng)常出現(xiàn)長勢不良繼而死亡的現(xiàn)象,有的是因缺氧而“悶死”,有的是因缺光照而“餓死”,有的因缺水而“旱死”等。
忽視草本水生植物的種植密度。因不同種類的草本水生植物的特性和項目所需景觀效果不同,草本水生植物的種植密度也應有所不同。但在一些園林水景項目中,常因草本水生植物種植間距過小而導致植物間通風、光照條件差,進而導致水體微生物滋生和植物長勢不良,這些都破壞了城市水體景觀效果。
忽視植物最佳施工時間。為了加快施工的進度,并在種植后迅速取得較好的景觀效果,一些施工員在種植水生植物時往往忽視植物生長季節(jié),而植物受傷后則不能盡快萌發(fā)新根,從而導致植物長勢不良而死亡。
草本水生植物后期養(yǎng)護不力。要營造優(yōu)美的水景效果,同一水面中往往混栽多種草本水生植物,因各水生植物的繁殖能力、抗病蟲害能力不同,忽略后期養(yǎng)護或養(yǎng)護不力都容易造成因浮水植物的過快生長而使水面過于密集,繼而影響沉水植物的生長,破壞水景美感。
3 廣州萬畝果園草本水生植物種植質量控制要點
水生植物是創(chuàng)造園林水景的重要素材,它不僅極大地豐富了園林的水體景觀,還與水質處理系統(tǒng)、生態(tài)保護系統(tǒng)巧妙地結合為一體[6]。種植草本水生植物,應做到因地制宜,因時制宜[7],才能充分體現(xiàn)草本水生植物的美學功能和生態(tài)功能。
注意常水位線,控制草本水生植物的種植深度。常水位線是草本水生植物的生命線,且不同草本水生植物的常水位線不一樣,如蘆葦?shù)某K痪€為10~25 cm,菖蒲的常水位線在10 cm左右,荷花的常水位線為0.3~1.2 m,而種藕時應保持水位在20~40 cm之間,才能生長發(fā)育最好。在種植施工過程中應十分關注不同的常水位線,才能避免出現(xiàn)“悶死”“餓死”“旱死”等現(xiàn)象。廣州市萬畝果園濕地公園在種植草本水生植物前會先確定所選定植物的水深適應性,并在現(xiàn)場用水準儀測定適合植物生長的常水位線,再對其進行施工放樣(圖2)。
控制草本水生植物的種植密度,確保景觀效果。一般根據(jù)植物體量、植物種間競爭能力強弱、植株的分蘗性、分枝特性、土壤肥沃度等因素確定草本水生植物的種植密度。為了確保工程竣工后水生植物能迅速恢復到生長的最佳狀態(tài),并且保證全面覆蓋水面,萬畝果園濕地公園在施工中尤其注意旱傘草Cyperus alternifolius L. subsp. flabelliformis (Rottb.) Kukenth.、燈芯草Juncus bufonius L.等體量小的植株的種植密度,如燈心草科(Juncaceae)的種植密度為20株/㎡;因萬畝果園土壤肥沃,對于像花葉水蔥Scirpus validus Vahl var. validus、垂花水竹芋Thalia geniculata等分蘗性強的植物在生長最活躍階段僅需兩個月便可成倍分生,因此可適當稀植。如花葉水蔥種植密度為15芽/叢、12叢/㎡,垂花水竹芋的種植密度為10芽/叢、2叢/㎡;而分蘗性弱或者不分蘗的植物如歐洲慈姑Sagittaria sagittifolia L.、黃菖蒲Iris pseudoacorus L.等水生植物的種植間距應小,保證水體景觀豐富度,如歐洲慈姑的種植密度為15株/㎡,黃菖蒲的種植密度為2芽/叢、20叢/㎡(以上均為廣州萬畝果園實際施工工程數(shù)據(jù))(圖3)。
控制萬畝果園水生植物的種植時間。因萬畝果園施工工期長,為提高草本水生植物的成活率,必須依據(jù)植物的生長特性確定種植季節(jié)與時間。旱傘草、黃花鳶尾 Iris wilsonii C. H. Wright等耐寒性差的草本水生植物安排在植物的生長期種植,因為低溫會導致植物恢復速度下降并導致植物受到凍害,而對于像蘆葦Phragmites australis (Cav.) Trin. ex Steud.、花葉水蔥、垂花水竹芋、千屈菜Lythrum salicaria L.等耐寒性強的草本水生植物可在植物的休眠期種植(圖4)。
萬畝果園大部分草本水生植物的種植時間是8~9月份,在高溫天氣下施工時,移栽的水生植物必須帶土坨或者使用營養(yǎng)缽,在運輸過程及運入工地后必須進行遮陰處理,種植后應及時補水并保持濕潤。
提高草本水生植物種植土壤的肥沃力,促進植物良好生長。種植土壤不但能培養(yǎng)挺水植物,而且能為草本水生植物提供養(yǎng)分。萬畝果園水生植物種植土壤來自兩方面:一為原水體的淤泥,二為周邊河流、湖泊等的淤泥。這類粘性比較重的種植土回填后必須進行沉降、硬化等工程處理,并在表層鋪上直徑1~2 cm的粗砂,防止灌水或震動造成水渾濁現(xiàn)象。
另外,由于不同植物對土壤的要求不同,在草本水生植物種植過程中需要進行詳細規(guī)劃。如在萬畝果園濕地公園中,垂花水竹芋、千屈菜等挺水水生植物宜用粘土、壤土等肥沃疏松的土壤作為栽培土;而水體駁岸邊如香蒲Typha orientalis Presl、花葉水蔥、旱傘草等喜濕潤的水生植物則采用壤土;沉水植物、浮水植物如睡蓮Nymphaea tetragona Georgi、狐尾藻Myriophyllum verticillatum L.等植物宜采用沙土類土壤。
后期養(yǎng)護。萬畝果園水域面積大,不同水生植物的繁殖能力以及對環(huán)境的適應性不同,所以必須對水面上的水生植物進行疏除控制,疏除浮萍Lemna minor Linn.這類繁殖快速的植物,以免覆蓋水面,影響沉水植物的生長(圖5~6)。
4 總結
草本水生植物的施工技術措施直接影響著濕地公園水景的生態(tài)性與美學性。因草本水生植物種類多樣且特性不一,為確保水景效果,其施工技術要從種植密度、土壤選擇、植株種類、施工時間等方面進行考慮,最大程度地提高植物的成活率,確保濕地公園營造出優(yōu)美的草本水生植物景觀。
參考文獻:
[1] Michael P.Masser .Water Garden,Southern Regional Aquaculture Center Publication [M].March 1999.
[2] 任照陽,鄧春光.新興綠色技術—水生植物修復技術[J].節(jié)水灌溉.2007(4):17-19..
[3] 朱彤,許振成.人工濕地污水處理系統(tǒng)應用研究[J].環(huán)境科學研究,1991,4(5):17-22.
[4] 況琪軍,吳振斌,夏宜琤.人工濕地生態(tài)系統(tǒng)的除藻研究[J].水生生物學報.2000.24(6):655-658.
[5] 李尚志.水生植物造景藝術[M].北京:中國林業(yè)出版社,2000.
[6] 柳驊,夏宜平.水生植物造景[J].中國園林.2003(3):59-62.
[7] 秦云昌.探析水生植物的科學種植要求[J].科技資訊.2011(10):207-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