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永光
【關鍵詞】“有效教育” 無效方式 對策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3)06B-0053-02
“有效教育”是孟照彬教授創(chuàng)立的一種新的教育教學模式,它凸顯了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課改理念,使課堂教學多了學生個性、創(chuàng)造性的表現平臺。但是在實施“有效教育”的過程中,有的初中語文教師認識膚淺,“見形學形”,不得要領,在教學上出現了熱衷于“空洞的熱鬧”、用“視覺盛宴”代替文本品讀、把語文課變成思想品德課、對學生采取放任自流等無效的教學方式,反映在原本需要精讀、深讀的語文課,卻遭到“架空”,語文教學成了空中樓閣和鏡花水月,致使語文教學的效能極其低下。本文分析了產生無效教學方式的根源及其表現,提出了改進無效教學方式的對策。
一、語文教學中的無效教學方式
1.熱衷于“空洞的熱鬧”
小組學習是“有效教育”的重要學習方式。但是有的教師只會依葫蘆畫瓢,為分組而分組,為討論而討論。原本是學生獨立思考而無法解決的問題才需要進行小組討論和探究的,但是授課教師為了呈現“小組學習”這個形態(tài),不管什么問題都用分組的方式來討論解決。結果是課堂上動輒就出現分組,學生不停地搬動桌椅和不停地湊在一起討論,煞是熱鬧。有一位教師執(zhí)教鄭振鐸的《貓》時,竟讓全班學生分成12個小組討論“文中寫到的幾只貓你最喜歡哪一只”。學生們各抒己見,爭得面紅耳赤。小組討論結束之后由各組代表發(fā)言,“蘿卜白菜,各有所愛”,各組的意見自然又是五花八門,最后教師總結時也只好說各人愛好不同,不能強迫每個人都喜歡某一只貓。這樣的分組討論,課堂氣氛確實很活躍、很熱鬧,但是對文本的深讀和挖掘被拋在一邊,明顯脫離了語文教學的宗旨。這樣的熱鬧自然是沒有實質意義的“空洞的熱鬧”。
2.用“視覺盛宴”代替文本品讀
在推廣“有效教育”的過程中,多媒體被廣泛運用于教學,白板教室已經逐步取代了黑板教室。于是,語文課堂教學也悄然發(fā)生了“革命”。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方式多為誦讀,課堂上瑯瑯讀書聲不絕于耳。但是自從有了多媒體之后,教師們似乎不忍心讓學生在課堂上讀得口干舌燥,于是就給學生看視頻、圖片或是聽音樂。多媒體可謂給學生呈現了一場場“視覺盛宴”。如一位教師執(zhí)教《貓》這篇課文時,花了近10分鐘給學生展示幾十幅“萌死人”的貓的圖片,貓們個個可愛至極,看得學生驚呼連連,大呼過癮。另一位教師執(zhí)教《斑羚飛渡》這篇課文時,可能覺得讓學生品讀文字太累了,學生怎么讀也讀不出形象,就用動畫片來展示斑羚飛渡峽谷的情景,使學生一下就弄懂了斑羚是如何成雙配對地飛渡的??上У氖牵@樣的課堂,學生的頭腦中只有圖像和畫面,沒留下一絲一毫的語感,記不住課文的只言片語,更不用說去回味優(yōu)美的文字和精彩的片段了。
3.把語文課變成思想品德課
“有效教育”致力于使課堂成為學生個性、創(chuàng)造性的表現平臺,“探究”是其常見的課堂形態(tài)。但是,有的教師在引導學生探究的時候,不是注重引導學生探究課文的行文思路、篇章結構、人物形象、語言風格、寫作手法、藝術特色等,而是熱衷于引導學生討論文本所蘊含的思想教育意義,從而使語文課變成了思想品德課,語文教師無形中扮演了思想品德教師的角色,結果是“耕了別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如教學《陳太丘與友期》,師生用于討論誠信做人和寬大為懷的時間竟然占去了教學時間的三分之一;教學《斑羚飛渡》,師生們不停地討論應該如何愛護動物、不要把動物逼上絕境;教學《羚羊木雕》,討論朋友間該不該送貴重禮物的問題成了教學的重頭戲。古人說:“文以載道,文道統(tǒng)一?!钡沁@些教師只重視“道”而忽略了“文”,使語文教學成了“論道”的工具。
4.對學生的學習放任自流
孟照彬教授說過:“課堂上,教師能否成功地交出主動權,就決定了這節(jié)課是新課型還是傳統(tǒng)課型?!睘榱吮砻髯约翰皇菚r代的落伍者,我們的教師很熱衷用新課型授課。不過,“放主動權”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很難。許多教師已經習慣于按部就班的“填鴨式”教學,現在突然要求他們把課堂主動權交給學生,一些人就束手無策,不知道放棄主動權之后自己該做什么,只好給學生隨心所欲地打發(fā)一節(jié)課的時間,課堂教學由“填鴨式”變成了“放羊式”。學生成了無頭蒼蠅,探究的方向忽東忽西,漂浮不定,讓聽課者不由得想起了柳宗元“叫囂乎東西,隳突乎南北”的名句。如一位教師執(zhí)教《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文時,一上課就用多媒體展示了課堂要求:“學習目標自我確定,學習方法自我選擇,學習過程自我調控,學習結果自我反饋?!苯Y果教師在教室里成了“坐也不是,站也不是”“沉默不好,出聲不得”的多余人。學生有的看書,有的查字典,有的討論,倒也忙得不亦樂乎。但是,一節(jié)課結束時,聽課教師觀察發(fā)現,有的學生只給每個段落標上了序號,有的只查完了生字的拼音,有的只是在談論自己的童年趣事……
二、改進無效教學方式的對策
架空文本使語文教學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把語文教學引上了無效無為之路。有人說:“解讀文本的深度,決定課堂的高度?!边€有人說:“只有深度挖掘文本,才能高位發(fā)展學生。”由此可見深讀文本永遠是語文教學的根本。
首先,適當回歸傳統(tǒng)教學,重拾誦讀教學法
讓學生反復誦讀文章,不斷加深理解,最終體會文中的文字、意境之美和領悟文章的思想感情,這種教學方法符合人類學習語言從感性認知入手,經過語言體驗,最終達到更高水平的感性認知乃至理性認知的認知規(guī)律。讀,永遠是語文教學的必要手段,只有通過反復誦讀才能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尤其對于廣西少數民族地區(qū)的學生來說,誦讀更不可缺少。
其次,要從細微之處挖掘文本
能挖掘出細微之處的教學,才是深讀文本的教學?!犊滓壹骸分锌滓壹骸芭懦鼍盼拇箦X”中“排”字的深意,《爸爸的花兒落了》中“我”看到弟弟妹妹年幼而意識到自己長大了的心理描寫,《湖心亭看雪》中“痕”“點”“芥”“?!钡奶厥獗磉_作用,《金色花》中母親說自己的孩子是“壞孩子”所蘊含的深情等,都是值得深挖的細微之處。
再次,教學要緊緊圍繞“知識點”
“有效教育”強調知識性、個性、創(chuàng)造性“三性合一”,其中的“知識性”,與傳統(tǒng)教學所強調的教學重點、難點和中考的考點是完全一致的。記敘文的六要素,議論文的論點、論據、論證,說明文的說明對象及其特征、說明方法、說明順序等,只要教師能緊緊抓住這些知識點,教學就能緊扣文本。
最后,教學中不要搞形式主義
語文教師要有強烈的回歸文本意識,不要盲目追求課堂教學的華麗形式,不要再沉迷于課堂教學的空洞熱鬧。一定要讓語文教學變得理智和沉穩(wěn),讓學生有更多深入文本的機會和更多沉靜思考的時間與空間。只有這樣,才能有效運用“有效教育”教學法,切實提高語文教學質量。
“有效教育”已推廣多年,其先進的教育理念、操作性強的教學程序,無疑為語文課堂改革提供了指導和幫助。在使用時,語文教師應避免盲目性和形式化,盡量減少教學過程中的無效行為,讓“有效教育”真正成就有效的教學。
(責編 周翠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