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芳
【關鍵詞】隨筆 作文教學 本真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3)06B-0061-02
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但素質教育持續(xù)至今,作文教學的現(xiàn)狀仍然不容樂觀。從學生方面看,主要表現(xiàn)為作文內容虛假化,很少有自己的真實生活體驗;作文構思模式化,不能突出學生的個性和自由;作文過程被動化,限制了學生自主選擇和表達的欲望。從教師方面看,作文教學目的的功利化,忽視了語文學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點;作文要求的統(tǒng)一化,讓學生缺少選擇的自由度;作文評價的單一化,使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缺少評價交流。那么,如何解決上述問題?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chuàng)造性表述的過程。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引導學生關注現(xiàn)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鄙钍撬囆g的源泉,也是作文的源泉,而隨筆則是生活的真實再現(xiàn)。教師可以從引導學生關注生活入手,通過寫隨筆積累生活素材,讓作文脫去華麗的外衣,花哨的技巧,走出脫離實際的課堂,反映現(xiàn)實的生活和真實的內心世界,讓作文回歸“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的質樸美。
一、走出課堂,讓隨筆貼近自然
教師應鼓勵學生多親近自然,把自己所見、所聞、所感訴之筆端。大自然中的春花秋月、藍天碧海、高山流水、飛禽走獸都可以作為隨筆的素材。信宜有優(yōu)美的自然風光,如神奇的半月巖、陡峭的大仁山、鳥語花香的天馬山、聞名粵西的太華山等,此外,信宜還有豐富的人文歷史和獨特的民風民俗,這些都是作文的好材料。筆者組織學生開展了“請到我的家鄉(xiāng)來做客”的語文活動,讓學生了解家鄉(xiāng)的自然風光、風土人情、歷史習俗等。在《我愛家鄉(xiāng)》的隨筆訓練中,一位學生這樣寫道:
我愛家鄉(xiāng),我更愛家鄉(xiāng)的李子。我的家鄉(xiāng)到處都是李樹,房前屋后,一片一片的;田坎山坡,一排一排的。到了春天李樹開花了,一簇簇潔白的李花堆滿枝頭,遠遠望去,讓人領略到“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的奇景,可好看了。不久花謝了,就長出了豆子大的青李子。過了一段時間,小李子長到了算盤珠子大了,慢慢地李子成熟了:“玉米花”紅燦燦的,“四月黃”黃澄澄的,“雞心李”紅得發(fā)黑。摘一個放在嘴里,紫紅色的酸酸甜甜的果汁一直流到了心里。
還有一位學生寫道:
石根山位于我的家鄉(xiāng)朱砂鎮(zhèn),與廣西交界。它以石的奇、特、秀、清聞名粵西,更以四季不同的韻味吸引著八方來客。春,綠意盎然,山花怒放,漫步山野,可以欣賞野花爭艷,感受鳥唱蟲鳴;夏,云霧纏繞群山,飄渺神秘,簡直是人間仙境;秋,日出日落,紅葉醉人,遠看楓葉成林,層林盡染,近看色彩斑斕,賞心悅目;冬,寒風蕭瑟,放眼兩廣林海,郁郁蔥蔥,韻味十足。
親近自然,能讓學生學會全方位、多角度地觀察自然,自主積累豐富的寫作素材,從而使隨筆言之有物,作文自然就會真實可感。
二、走進社會,讓隨筆描繪生活
生活本身就是一部曲折離奇的小說,是一部大百科全書,指導學生真實地再現(xiàn)生活,把親身的經(jīng)歷、真切的體驗、耳聞目睹之事融于筆端,讓學生感受到寫作是“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進而養(yǎng)成熱愛生活、勤于動筆的習慣,就能收到無心插柳柳成蔭的效果——我手寫我心。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寫作要感情真摯,力求表達自己對自然、社會、人生的獨特感受和真切體驗”;“多角度地觀察生活,發(fā)現(xiàn)生活的豐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創(chuàng)意的表達”。生活本身就是最好的作文素材,生活不缺少美,只是缺少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在教學中,筆者指導學生把目光投向現(xiàn)實生活,讓學生關注生活,熱愛生活,讓生活成為寫作的源頭活水。例如我校一位教師生病住院了,家里無法支付昂貴的醫(yī)藥費,學校便向全校師生發(fā)出了捐款倡議。一位平時比較懶散的學生卻出人意料地在他的隨筆中寫道:
面對生命,尤其是面對一個在懸崖邊的生命時,你是否會伸手去援助,去拉他一把,去給他一絲溫暖、一絲關懷和一絲希望呢?如果是我,我會說:“我會?!边@件事就發(fā)生在我們身邊,他是學校的一位老師,前幾天我還看到他在學校檢查紀律,如今卻生命垂危。當我聽到了這個噩耗的時候,覺得就像一塊大石頭砸在心上,隱隱作痛,有一股說不出的滋味。
教師要引導學生觀察生活中形形色色的人,觀察他們的行為舉止和神態(tài)外貌,聽聽他們的呼聲;觀察身邊有意義的事、有趣味的事、新鮮的事等,通過耳聞目睹去體會生活的無窮樂趣,去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真善美和假惡丑,隨時隨地把觀察到的、感受到的形成隨筆,積累素材,為寫作奠定堅實基礎。
三、自由發(fā)揮,讓隨筆抒寫內心世界
葉圣陶先生曾說,隨筆是最自由的文章。因為隨筆沒有太多限制,學生可以自由寫作,所以學生的思維會特別活躍,寫作的興趣會特別濃厚。隨筆讓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充分的體現(xiàn),學生怎么想就怎么說,怎么說就怎么寫,自由選擇文題,自由安排材料,自由選擇表達方式,充分發(fā)揮了主觀能動性,調動了寫作的積極性。 學生在成長的過程中,會遇到各種煩惱和困擾,這就可以利用隨筆自由記錄成長的心靈感悟,如考試的喜和憂、成長的快樂和煩惱、親情友情的溫暖細節(jié)等。如筆者班上一位寡言少語的學生在她的隨筆中寫道:
我來自信宜云開大山,我有大山般沉穩(wěn)的性格,我有大山般寬廣的胸懷,我有大山般崇高的理想??晌矣趾苊糟谛鷩痰亩际兄兴坪醪恢吩诤畏?,在教育城的高樓中找不到回家的方向……
又如一位學生寫對媽媽的誤解:
我在段考中取得了全級第十名的好成績,當我興沖沖地把這個好消息告訴媽媽時,她卻迎面潑來一盆冷水:“有什么了不起的?有本事不考個第一回來?”我強忍著淚水,沖進房間,我真懷疑,她是不是我的親媽!
學生把自己的喜怒哀樂、成敗得失訴之隨筆,是其內心世界的真實反映。對于學生在隨筆中流露出來的成長的困惑,教師應及時給予開導和幫助,通過寫評語,使隨筆成為與學生交流的平臺,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學生大多很喜歡老師充滿真誠和關愛的文字,因此,教師要善于利用評語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從而使學生樂于抒寫內心所感,愛上寫作,并使作文越來越貼近生活和內心世界,更接近寫作的本質含義。
四、及時傾訴,讓隨筆完善人格
隨筆是認識自我,認識生活,進行創(chuàng)意表達的過程。寫隨筆能夠讓學生深入地思考人生,反觀自身,學會客觀、多角度地觀察生活,深切地體會人生的各種滋味。作文時,教師應注重讓學生說真話,抒真情,但由于學生的閱歷尚淺,社會經(jīng)驗不足,判斷是非的能力不強,“說”出來的話并非都是積極可取的,有時難免流露出消極、自私等不健康的思想。教師應通過隨筆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思想中的消極因素,引導他們摒棄這些不利于健康成長的因素,幫助其樹立正確的觀念、形成健全的人格。例如在一次隨筆評講課中,筆者是這樣引導學生的:
學生張文娟(朗讀自己的隨筆):“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舉頭望著滿天的清輝,縈繞在我心頭的,是父母滄桑的臉龐。我怨天,為什么別人可以錦衣玉食,而我們卻要為一日三餐而奔波勞碌;我尤人,為什么我付出那么多的努力,成績卻仍然不如別人好?
教師:同學們,你們覺得這位同學的隨筆寫得怎樣?
學生陳菲:引用詩句,富有詩意。
學生王一帆:有一種淡淡的哀愁。
學生黃欣欣:文筆不錯,但我覺得作者的思想太消極。
教師:我覺得三位同學說得都有道理,這位同學的作文水平越來越高,但從她的隨筆,我看出她字里行間流露出對生活的失望。我們無法選擇出身,但未來卻掌握在我們自己的手中,我們的苦難,也許正是我們人生的一筆財富。孟子不是說“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嗎?我們相信這位同學一定能戰(zhàn)勝困難,勇往直前。
葉圣陶先生說:“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猶如溪水,泉源豐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地流個不歇。”通過隨筆書寫生活,積累寫作素材,讓學生寫作時去掉綺麗的詞藻,去掉虛偽的浮夸,走出脫離實際的課堂,走進真實的生活情境,回歸本真,作文自然就能如出水芙蓉般清新、脫俗、真摯。
(責編 周翠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