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術團
摘要:《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課程是高職物流管理、應用英語、商務日語、金融管理與實務、市場營銷、連鎖經營管理、酒店管理、會計、電子商務、多媒體、計算機等專業(yè)的專業(yè)核心課。2000年以來,經過嚴謹詳細的調研工作后,本人開始開始在高職學院逐步進行工學結合的學生教育新模式的調研與推廣。本論文結合國內其他同等層次院校的進行的相關人才培養(yǎng)教學改革模式,根據(jù)高職學院教育教學工作實際,在工學結合培養(yǎng)模式下對現(xiàn)有高職院校的《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課程科目的教學改革開展相關的研究與分析,探討該課程的最佳教學與考核方法。
關鍵詞:高職《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課程工學結合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文獻標識碼:
一、課程教學中普遍存在的問題
《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是一門理論性和政策性強并可供實際操作使用的應用型課程[1]。該課程在高職院校內的設置目的是為了向學生進行國際貿易的基本理論知識以及實踐方案的理論傳授,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內容:使學生樹立國際貿易的現(xiàn)代意識,理解國際貿易對于全球、地區(qū)(國家)經濟以及社會發(fā)展的實踐意義;了解地區(qū)(國家)通過調解本地國際貿易快速改變該地經濟現(xiàn)狀的具體實例,以及國際貿易中的典型案例;了解國際貿易的基本術語與理論、了解國際貿易的基本流程,特別是其中的貿易合同與進出口流程;學習關于國際貿易的國際法律法規(guī)和國家法律法規(guī),并學習其實際應用。雖然高職及其國內同等層次院校在《國際貿易理論與事務》的課程中,教學實踐方法、學生素質等都不相同,但在普遍存在如下幾個問題,對教學的效果產生一定的影響。
(一)課程內容繁雜抽象,教學方法單一,教學中實踐難度大
目前《國際貿易課程理論與實務》中理論部分主要介紹國家分工和國際市場,介紹各個國家的貿易政策和貿易措施以及世界區(qū)域經濟一體化發(fā)展狀況[2]。這一部分教學工作主要是理論知識的灌輸,通常需要學生強記,手段較為單一。教師在課程講授過程,主要采取理論講解的模式,即使有一些突破,如組織學生觀看紀錄片、電影等,但是仍然停留在理論教學的層次,學生對于概念的理解仍然很空洞,缺乏具體的實踐操作作為輔助支撐,因此學生的學習興趣難以提起來。即使是在國際貿易的實務部分,理論式的規(guī)定條款和專業(yè)術語仍然占據(jù)了較多的教學時間和教學內容,且事務部分與理論部分的聯(lián)系緊密,學生由于在前半部分的理論學習中沒有掌握到方法,在后半部分的實務更加難以跟上教學節(jié)奏,學習興趣只會不斷下降。
(二)學生外語實操能力差,導致課程的教學目的很難達到
《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課程由于本身的教學性質和內容,對于的英語要求較高,而高職院校學生的英語實操能力本來就不高,這一矛盾直接影響了課程的教學目的難以達到。隨著我省高職分數(shù)線的逐年降低,許多學生進校時英語都不足60分,要想在短短的2年之內把英語提高到能看懂各類外文單證及專業(yè)貿易術語,難度有些大。部分制式的高職院校學生,如網(wǎng)絡遠程教育、在職教育等,學生的外語四級等級考試的過級率不足15%。由于這些學生常常將學業(yè)和文憑作為輔助工具,而講授教師也由于教學重心的不對稱,教學時間不足等因素,造成這些學生在該門課程的教學實踐中,常常難以達到基本的教學目的,甚至是教學計劃也難以完成。
(三)師資結構不盡合理,教師實踐不足
在《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課程的教學實踐過程中,師資結構方面存在三個方面的情況,也導致了該門課程教學任務的不達標。教師的教學水平參差不齊,高職院校的教學環(huán)境和教學師資本身就與大專院校存在著較大的差距,這個問題在各項課程的教授中均有不同程度的體現(xiàn)。首先,在《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課程教學中的教師有的是最近幾年的畢業(yè)生,實踐經驗少,部分教師甚至是直接從相關專業(yè)臨時抽調出來,其本身的相關知識與技能就不甚專業(yè);其次,教師的深造機會少,知識技術長期難以更新,不但由于長期單一的教學工作,其實踐能力也在不斷下滑,難以跟上快速更新的國際貿易現(xiàn)實形勢;再次,部分教師師德水平不高,對教學工作缺乏熱情,科研研究興趣不強,教案常年不更新,即使是學期某的考試考核試題也多有類似,而無創(chuàng)新,也為與當前的國際貿易形勢存在一定的脫節(jié)。
(四)課程以理論考試為主,考核結果與學生所學之間關聯(lián)不大
目前高職學生的課程最終成績主要由出勤、作業(yè)完成率以及測試成績組成,而出勤和作業(yè)完成率(并不是作業(yè)質量)并能直接反映學生的實際學習狀況,而上述所說考核試題常常多年不變,學生只需在考試前適當記憶一些歷年試題就能輕松通過考試,對于學生實際的學習質量也不能做出準確的評價。這樣下來,學生常常容易投機取巧,規(guī)避考核,從而忽略學習的本質要求。課程評價手段的單一性也是影響《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課程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站在這一角度上,各高職院校應當盡快改革考核方式,真正做到將教學要求同結課后考核緊密聯(lián)系起來,使學生所學能夠從考核結果中準確表現(xiàn)出來。
二、在該課程創(chuàng)新中的教學實踐及建議把汽車電子技術專業(yè)原有的《汽車構造》、《汽車診斷與維修技術》、《汽車檢測技術》等課程分解,重新構成汽車構造、維護、檢修和檢測模塊。形成模塊化的教學知識體系。
在實踐教學中參照國家職業(yè)標準和上海技能等級認證規(guī)定,將汽車拆裝、維護、修理、檢測形成汽車電工中級工、高級工的項目化的實訓教學技能體系。
參考文獻:
[1] 梅曉妍,王民權.高等職業(yè)教育形成性考核的探索與實踐[J].職業(yè)教育研究, 2007 1.
[2]伍建橋.高職課程改革與課程模式的構建[J].中國高教研究2006 2.
[3]方曉霞.以就業(yè)為導向的高職教育質量觀內涵探析[J].鄭州鐵路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 2011.1.
[4]王鑫. 工程教育體系下機械設計課程實驗和實踐環(huán)節(jié)研究,載于《中國電力教育》 2010.
[5]田光輝.高職汽車專業(yè)教學改革的探索[J].四川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