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迎
黃伯榮教授是我國著名的漢語學家和漢語語言教育家。60年來,不論是在嶺南,在北京,還是在蘭州,在青島,黃先生為新中國漢語言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yǎng)殫精竭慮,嘔心瀝血,做出了杰出的貢獻。
本文正在起草過程中,驚悉黃伯榮教授不幸于5月12日因病與世長辭,噩耗傳來,痛惜萬分。在此,謹向黃老先生的不幸辭世致以深深的哀悼,并祈祝黃老先生的崇高品格和輝煌業(yè)績與世長存!
在陽江這幅靈山秀水里,伴著時代風云,一代英才輩出。著名的語言學家黃伯榮,就是陽江人民引以為驕傲的一員。黃伯榮教授今年已91歲高齡,他的人生充滿憂患、波折和坎坷,但更多的是奮斗、開拓和進取。60多年的辛勤耕耘,他在語言學領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先后出版或合編出版了語言學專著23本,發(fā)表語言學論文40多篇。其中,由他主編的《現(xiàn)代漢語》重印44次,總發(fā)行量達500萬套,創(chuàng)造了同類統(tǒng)編教材的最高紀錄;《漢語方言語法類編》和《漢語方言語法調查手冊》填補了現(xiàn)代漢語方言研究的空白,飲譽國內外。
懷著無比激動之情,我們走進這位漠江之子——語言大師黃伯榮教授波瀾壯闊的人生歷程。
書香世家,發(fā)奮求學
黃伯榮先生出生于書香家庭,到父親黃大穎這一代已是三代書香門第。他出生于1922年農(nóng)歷六月二十日。不幸的是,他剛滿周歲時,父親就因病辭世了。不過盡管黃伯榮年紀幼小,在母親的教育下,卻很懂事,他立志好好讀書,長大后做個有文化、有出息的人。從7歲起,黃伯榮就在父親生前任教的那所小學念初小,后來考上當時全縣最好的小學——陽江模范小學讀書。
黃伯榮在模范小學讀書,學習非常努力,課余時間總是泡在圖書館里讀書,他的成績是拔尖的。當時學校規(guī)定,總成績排在全班前三名的學生,德智體中每得一個甲等就可免交一塊銀元的學費,三項全得甲等就全免學費。黃伯榮的學習成績4個學期都名列第二,得甲等。因此,黃伯榮多次得到減免學費的獎勵。
1936年底,黃伯榮考進陽江縣立中學,即現(xiàn)在陽江市第一中學的前身。1940年初,再以優(yōu)越成績考進了省立兩陽中學讀高中。兩陽中學也是一所名校,1934年省立二中遷到陽江,抗戰(zhàn)爆發(fā)后,兩陽中學被迫遷到陽春松柏寨(即現(xiàn)在的松柏鎮(zhèn))的祠堂和木屋。在兵荒馬亂的戰(zhàn)爭年代,又遠遷偏僻之地,條件之艱苦可想而知,但黃伯榮不以為苦,反而學習更加刻苦了??部赖淖x書生活也豐富了黃伯榮的人生閱歷,在一些進步老師的影響下,他閱讀了鄒韜奮等人寫的進步書籍,開始學會思考人生和社會問題,初步形成了一些樸素的唯物主義思想和觀點。他對共產(chǎn)主義廢除剝削人人平等的社會制度有所了解,認識到自己不可能靠祖?zhèn)骷耶a(chǎn)而是要通過誠實的勞動來生活,開始同情共產(chǎn)黨,把自己的政治前途和命運同共產(chǎn)黨的政治主張聯(lián)系起來。
專攻語言,嶄露頭角
1943年秋,黃伯榮從兩陽中學高中畢業(yè),他當時只有一個心愿,一定要考入當時中國最著名高等學府之一的國立中山大學,后來由于戰(zhàn)亂原因他錯過了考期,卻意外收到了廣東省立文理學院的入學通知書。1945年底,黃伯榮毅然放棄文理學院的學籍,以優(yōu)異成績考取中山大學中文系,實現(xiàn)了心中久藏的“中大夢”。
中山大學文學院久負盛名,人才濟濟,尤其是上世紀40年代后期由著名語言學家王力執(zhí)掌文學院之后。王力是我國當代最有成就的語言學家和著名的教育家之一,享有“生前一代雕龍手,身后三千倚馬才”之美譽。黃伯榮在中大中文系學習了一年,適逢語言學系新辦,慕王力之名,即轉入語言學系。1949年夏天,黃伯榮本科畢業(yè)。接著考上了導師岑麒祥教授的語言學專業(yè)研究生。主攻語言學,旁及文字學,直到1951年秋畢業(yè)。中大六年,黃伯榮如魚得水,廣閱百家之書,博聞眾家之言,深得名家真?zhèn)?,為往后的學術研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1951年秋,黃伯榮研究生畢業(yè),由于成績優(yōu)秀,得到著名語言學家、導師岑麒祥的賞識,他被留在中大文學院,安排到語言學任教,從此正式走上了現(xiàn)代漢語教學與研究之路。在中大工作的三年中,黃伯榮致力做好教學工作并勤于筆耕。1951年,黃伯榮在《光明時報》語言文字副刊發(fā)表了第一篇論文《廣州話的幾個特點》。此后又接連發(fā)表了好幾篇關于陽江方言語法的研究論文,用學術實踐來推動現(xiàn)代漢語方言語法的研究。1954年6月,黃伯榮第一本著作《祖國的文字》由中南人民出版社出版。該書約10萬字,比較系統(tǒng)地介紹了漢字的起源、發(fā)展及其結構特點方面的知識。可以說,這是黃伯榮崛起于文字學領域中一次標志性的成果。
1954年,國家將創(chuàng)辦8年的全國獨一無二的中大語言學系并入北京大學中文系,以加強北大語言學力量,有重點地為我國培養(yǎng)語言人才。8月初,黃伯榮和王力、岑麒祥,周達夫教授以及近百名學生,來到既向往又陌生的首都北京。黃伯榮和他的老師王力安排在漢語教研室工作,他負責教授現(xiàn)代漢語課程。除了盡心盡力搞好日常教學業(yè)務之外,黃伯榮一頭扎進學術研究之中,并且迎來個人學術生涯的第一個豐收期。自1954年8月進入北大到1958年2月調往蘭州大學,三年半中他先后出版了《北京語言學習》、《廣州人怎樣學習普通話》、《陳述句、肯定句、祈使句、感嘆句》三本著作。這對于剛剛出道不久的黃伯榮來說,無疑是一個極大的收獲。
蘭大創(chuàng)業(yè),創(chuàng)造輝煌
1958年2月,響應國家支援大西北建設的號召,黃伯榮毅然離開工作近4年的北京大學,舉家西遷,到蘭州大學中文系工作。蘭州大學也是中國名校,解放后,國家執(zhí)行第一個五年計劃,實施開發(fā)大西北戰(zhàn)略,蘭州大學于1953年被確定為國家教育部直屬全國重點綜合性大學。為扶持蘭大,國家教育部決定從北京大學高校抽調一批年富力強的教師支援。經(jīng)人推薦,蘭大教務長陸潤林親自到黃伯榮的家里,懇請黃伯榮到蘭大做學科帶頭人,開辟新天地??释J出一番事業(yè)的黃伯榮為之心動了,報名調往蘭大,到蘭大擔任語言教研室主任,主持編寫了一部現(xiàn)代漢語教材,后來被任命為校系兩級的學術委員和學位委員。
1958年,全國高校開展了批判資產(chǎn)階級學術思想活動,接著是“拔白旗”運動,黃伯榮初到蘭大,處境和生活都非常困難。盡管條件艱苦、生活困難,黃伯榮仍然努力工作,出了不少有影響的科研成果。如學術論文《〈水滸傳〉疑問句的特點》(1958年)、《陽江話物量詞的語法特點》(1959年)、《漢語語法研究》(1961年)、專著《句子的分析與辨認》(1963年)等,其中在語言學界影響最大的是《句子的分析與辨認》一書。該書為后來他被選為全國《現(xiàn)代漢語》主編創(chuàng)造了必要的條件。
1966年,“文化大革命”風暴席卷神州大地,蘭州大學和全國一樣,陷入了一場災難之中。黃伯榮在教學和研究中都受到了極大沖擊。蘭大學生仿效批判“三家村”整理黑材料的辦法,從他講語法課用的案例和論著中的例句找“罪證”,貼他的大字報。
(1)“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杜甫詩。這是他講破折號用法所舉的例子??墒?,大字報就此說他借古諷今,用“朱門酒肉臭”誣蔑共產(chǎn)黨腐敗,用“路有凍死骨”影射困難時期,攻擊社會主義。
(2)大霧彌漫著山城,山城彌漫著大霧。
(3)兩個人穿一條褲子,一條褲子穿兩個人。
這是講語法句子主語和賓語對換而意思不變所引用的兩組例句,大字報又說他借題發(fā)揮,污蔑社會主義。在高中、大學讀書期間,黃伯榮參加過夜燈社和陽江同鄉(xiāng)會、同學會,造反派便把他定為“有‘特務分子操縱的反動組織的成員”,據(jù)此把他打成“歷史反革命”。他有很多學術成果,自然便成了“反動權威”。“數(shù)罪并罰”,黃伯榮成了“牛鬼蛇神”,被選進“牛欄”,成了“統(tǒng)管組”統(tǒng)管的對象?!敖y(tǒng)管”期間,天天要寫交代材料和揭發(fā)材料,背毛主席語錄,參加打掃衛(wèi)生;天天還要“早請示,晚匯報”,聽最新指示,輪番接受批斗。
隨著1976年10月“四人幫”的倒臺,中國終于結束了十年“文革”噩夢。教育事業(yè)和社會科學研究開始走進了萬象更新的春天。1978年,由河南鄭州大學講師張靜發(fā)起,聯(lián)絡全國23所高校打算新編一本富有創(chuàng)新精神的《現(xiàn)代漢語》協(xié)作教材。當年3月,這23所高校的學者和教師匯集鄭州,討論協(xié)作編寫《現(xiàn)代漢語》問題,時任蘭州大學講師的黃伯榮也應邀參加了會議,會議討論決定兩套方案來分頭擬訂編寫大綱。其中第一方案推選黃伯榮為召集人。當時還是蘭州大學講師的黃伯榮任主編,鄭州師范學院教授廖序東任副主編。
1979年3月,兩套教材的定稿會分別在蘭州和鄭州同時召開。在蘭州會議上,黃廖本《現(xiàn)代漢語》順利定稿,并交由甘肅人民出版社試用。1980年7月,經(jīng)教育部批準,黃廖本《現(xiàn)代漢語》專家審稿會在青島舉行。會議認為,這部教材總結前人的經(jīng)驗,吸取了科研新成果,貫徹了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原則,編寫體例和內容都符合教學的要求,推薦作為全國高校文科統(tǒng)編教材。
黃廖本《現(xiàn)代漢語》試用本1979年一經(jīng)問世,就發(fā)行10萬冊(套),隨后風行全國,最高時八成以上高校中文系選用此書作教材。該書由甘肅人民出版社在10年內印刷20次,從1991年起,轉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迄今共印制44次,總印量超過500萬套,創(chuàng)造了高校同類教材的最高發(fā)行紀錄。
煌煌巨著《現(xiàn)代漢語》是黃伯榮學術研究的一個代表作,也是我國現(xiàn)代漢語研究有代表性的重要成果。20多年來,黃廖本《現(xiàn)代漢語》在我高等學校和現(xiàn)代漢語研究界,一直享有崇高的地位,其發(fā)行量之大,讀者面之廣,在國內外影響之深遠,至今無人出其右者。黃廖本《現(xiàn)代漢語》曾多次獲獎。1986年,獲甘肅省教育廳頒發(fā)的省高校優(yōu)秀教材獎;1988年,獲原國家教委頒發(fā)的全國高校教材二等獎。此外,1999年,教育部公布文科27種重點推薦使用教材,其中就有這本教材。這些成果的取得,黃伯榮教授無疑起了關鍵性的作用。
支援新校,再攀高峰
盡管教學和科研水平高,出了不少成果,但教授職稱卻姍姍來遲。由于反對資產(chǎn)階級法權的極左思潮的影響,全國高校長期不搞職稱評定,再加上10年文革的原因,黃伯榮當了24年講師。1979年,黃伯榮才被評為副教授;不久就成為全國第一批碩士研究生導師,有學位授予權。1981年,評為教授,但由于諸多原因,至1983年才正式公布他的教授職稱。
1987年6月,臨近退休的黃伯榮又一次工作調動,支援新建的青島大學。青島大學曾有過輝煌燦爛的歷史,后來經(jīng)歷了曲折的發(fā)展。至1987年,又恢復成為一所擁有18個學院的大型綜合性大學,山東人很敬重這位名滿天下的學者,讓他非常舒心。在青島大學執(zhí)教期間,黃伯榮利用自己的影響力來加強中文系師資隊伍的建設,除幫助青年教師之外,還先后推薦了一些有能力的人到青島大學中文系任教。教學的同時,他帶領幾名中青年教師爭分奪秒地為撰寫《漢語方言語法類編》搜集資料,這部專著后來得以順利出版,填補了語言學這方面的空白。歲月不饒人,轉眼間工作了4年多,于1991年69歲時退休。
黃伯榮從1951年走上講臺到1991年退休,從南邊的中山大學到北邊的北京大學,再從大西北的蘭州大學甘肅大學到東邊的青島大學,先后在5所大學的講臺上耕耘了整整40個春秋。南北西東,他在神州大地上走了一個大大的“十”字。
對于勤勞的黃伯榮來說,“退休”二字只是政策上的字符,而實際上,他似乎比退休前更忙了。退休后黃老先生始終筆耕不輟,主編了三部著作,發(fā)表了6篇論文,還把《現(xiàn)代漢語》修訂了兩次。其中,1996年由青島出版社出版的長達180萬字的《漢語方言語法類編》,以及2001年由廣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12.5萬字的《漢語方言語法調查手冊》兩本專著屬填空白的,受到學界普遍的歡迎和肯定。《漢語方言語法類編》一書先后獲青島大學科研成果一等獎、青島社科聯(lián)社科優(yōu)秀成果一等獎、山東省教委高校優(yōu)秀成果一等獎、山東省社科聯(lián)社科優(yōu)秀成果三等獎。另外,黃老還應邀為《陽江縣志》寫了一章2萬多字的《陽江方言》,為家鄉(xiāng)縣志的編寫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2011年,已退休20年整,九十高齡的黃老先生迎來了他人生最輝煌的時刻:2011年7月18日—7月20日,由中山大學中文系和北京大學中國語言學研究所主辦的“高等院?,F(xiàn)代漢語,語言學概論教材教法研討會暨黃伯榮九十華誕慶典”在中山大學中文堂隆重召開,作為中山大學的兼職教授,黃先生冒著酷暑前來參會。北京大學、中山大學、蘭州大學、西北師大、青島大學代表以及黃先生弟子陸儉明、傅雨賢等教授到會同慶黃先生九十華誕,發(fā)表賀詞,高度贊揚黃先生的學術成就和人生品格。
“黃伯榮教授是我國著名的漢語學家和漢語語言教育家。60年來,不論是在嶺南,在北京,還是在蘭州,在青島,黃先生為新中國漢語言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yǎng)殫精竭慮,嘔心瀝血,做出了杰出的貢獻,產(chǎn)生了重要的影響,受到了學術界的普遍尊重。這是中國漢語語言界的光榮,也是北京大學中文系的光榮!”這是北京大學中文系在“黃伯榮九十華誕慶典”上的賀辭。她代表了黃伯榮教授工作過的幾所大學對黃教授的崇高評價——這一切,黃伯榮先生是當之無愧的。
“黃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作為杰出的漠陽之子,黃伯榮先生淡泊名利,甘于寂寞,安貧樂道,為祖國語言學科的繁榮默默地奉獻,真正做到生命不息,筆耕不止,無論是他在語言學界的貢獻和成就還是他的高尚人格,都令人崇敬。他既是中國語言界的一個標志,也是陽江一張有深遠影響的文化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