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翠萍,陜西子長人。作品散見于《延安文學》等。
以前,只是零星讀過張愛玲的幾篇散文,感覺筆觸不像一位女性作者,倒像一個道行至深、尖酸刻薄的老男人,就像她的美國丈夫雅荷說的:“有一股老男人的腐朽氣味。”算來算去,張愛玲應該是一位非常杰出的女性作家。除了那些偉大的女性,像秋瑾、丁玲、蕭紅,一般的女性的文字是很局促的,探不到社會的底層,也夠不著人性的頂點,大多是期期艾艾的家族矛盾、感情糾葛、失落感傷。這怪不得女人不出類拔萃,也怪不得女人“頭發(fā)長,見識短”,這是千古以來女性足不出戶、先天羸弱的社會角色造成的。女性文學自古以來就像一塊牛皮糖,黏糊糊地纏人,淚滴滴地煽人,有時還會蜜甜甜地醉人,像瓊瑤,像畢淑敏,像張小嫻……解讀生命,挖掘人性的本質,以文字的復沓反反復復揭示一個社會深層次的問題,而且仿佛以一個預言家的禪悟來昭示尋常人的人性弱點,那是魯迅,是錢鐘書,是周作人……近來,由朋友的攛促,把自己平日涂鴉的小片小段給曬了出來。身體漸漸開始長臉,可惡的頸椎也良心發(fā)現(xiàn),能堅持一小時以上的讀書了,就讀到了張愛玲,讀到了她的讓我坐立不安的小說、散文、隨筆、評說等作品。萬籟俱靜的時候,一個人讀到精妙處,不由得要踱步,不由得要失眠,不由得要深沉,繼而開始小鹿亂撞,然后就拿起筆來。
有人說張愛玲的作品像水墨畫,我更愿意用濃墨重彩的西洋抽象畫來展開思維。我是論不了她作品的深刻性、尖銳性和悲愴性的。僅她的文字就讓我驚愕不已:她的想象力,她的張開力,她的穿透力,她的超常規(guī),和她的在這個世界的生存方式一樣,是那樣的特立獨行,那樣的依然決然,那樣的橫空驚世。她的專屬的語言意蘊,是詩歌的語言,是詩歌的意境,是詩歌的巨大的張力。更使人愛不釋卷的是她造景的密集程度,一部小說,一片散文,一則評說,她都忘不了怎么樣來使讀者耽溺于她的作品,而不感覺味同嚼蠟。小說《傾城之戀》,敘說的是一對亂世中的男女:男主人公是一個沒落貴族的花花公子,繼承了先輩的遺產(chǎn),有些學問,懂得風雅,擅于風情,但僅是一個華而不實的紈绔;女主人公則是個婚姻破裂,寄居于幾代同堂的娘家大家族的籬下,急于尋求解脫的沒落大家的小姐。二人偶遇,頗得好感,但卻不一定會有結果。然而因一場戰(zhàn)亂,才成就了他們。女人非傾國傾城的貌,男子亦非洛陽紙貴的才,卻以“傾城之戀”命題,意在城傾了,國亡了,才擲骰子一樣擲到了一起,一個“傾”字反傳奇而行之,可謂意味深長。“傾”用得可謂妙也!開篇,張愛玲又以悲涼的基調為我們拉開了一個悲劇故事的帷幕:“胡琴依依呀呀拉著,拉過來拉過去,說不盡蒼涼的故事——不問也罷!胡琴上的故事是應當由伶人來扮演的,長長的紅胭脂夾住瓊瑤鼻,唱了,笑了,袖子擋住了嘴……然而這里只有白四爺單身坐在黑沉沉的破陽臺上,拉著胡琴。”用這樣一種方式造景,以一句“他們唱歌唱走了板,跟不上生命的胡琴”定下了女主人公所處家庭的陳腐老套的基調。他們家的時鐘慢一個小時,歌也不在生命的板眼上。文章的主旨,表達的思想,人物命運的鋪墊,只用那么省略的幾筆,就濃郁了這個故事哀傷的色彩。這是張愛玲的小說獨有的特色,帶你進入一段夢幻般的意識流中。在《桂花蒸阿小悲秋》的開篇,寫上海悶熱的九月天時,有這樣一段景物描寫:“城市成了曠野,蒼蒼的無數(shù)的紅的灰的屋脊,都是些后院子,后窗,后巷堂,連天都背過臉去了,無面目的陰陰的一片,過來八月節(jié)還這么熱,不知道是什么心思?!庇谩吧n蒼”、“后”、“背”、“陰陰”幾個黯然的字眼暗隱主人公哥爾達頹廢靡亂而又端著架子的遺少生活方式?!斑B天都背過臉去了”,預示主人公這樣“爛污”的人生會有什么樣的結局呢?連天也覺得難為情的。故事直到結束也沒有點透主旨的只言片語,而是留給讀者思想馳騁的一條寬闊的路子。
張愛玲是大家閨秀,是一個有情有意的女子。她是精致的,優(yōu)雅的,細膩的。你讀過去幾頁,她會疼惜你的辛苦,感謝你的解讀,恩賜你一個通幽處,讓你略略停一停,稍作沉吟,稍事甜蜜。同在《傾城之戀》中,張愛玲在寫到女主人公感受到愛情的激情時,有這樣一段描寫:“那口渴的太陽汩汩地吸著海水,漱著,吐著,嘩嘩的響。人身上的水分全給它喝干了,人成了金色的葉子,輕飄飄的?!边@完全是一段詩語。一片藍天碧海,看似平靜而寂寥,但是卻在心底里吞吐著情緒。在一場愛情的游戲中,男女兩個人一邊享受著,一邊試探著,心事是不一樣的,這是張愛玲在我們閱讀中給我們留下的余地。張愛玲的比喻也是意外的:“也許每一個男人全都有過這樣兩個女人,至少兩個。娶了紅玫瑰,久而久之,紅的變了墻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還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也是衣服上的一粒飯粘子,紅的卻是心口上的一顆朱砂痣。”“普通人的一生,再好些也是‘桃花扇,撞破了頭,血濺到扇子上,就這上面加點染成為一枝桃花。振保的扇子卻還是空白,而且筆酣墨飽,窗明幾凈,只等他落筆。”(《紅玫瑰和白玫瑰》)“她們哪些男東家是風,到處亂跑,造成許多灰塵。女東家則是紅木上的雕花,專門收集灰塵,使她們一天到晚揩拭不了?!保ā豆鸹ㄕ舭⑿”铩罚K龖T于以生活化的物象和生命的哲理對等,非??谡Z化,通俗而易懂,且留給讀者展開想象羽翼的天空,把物化的東西擺在那里,讓靈動的意象帶你飛翔。讓你在讀到雙目酸澀,雙肩酸痛時,給你一席涼椅,一片綠蔭,一股馥郁的花香,一對傾訴的蝴蝶。在她的思緒里歇一歇腳,或可支頤沉思,或可倚欄品茗,或可追憶憧憬。于閑適中頓悟她的思想,于閑適中理解她的深刻,于閑適中受用她的才情,于閑適中感覺她的憂傷。
與其說她筆下的人物都有些小奸小壞,不如說她的文字有些小奸小壞。在《色戒》中,語出:“她又看了看表。一種失敗的預感,像絲襪上一道裂痕,陰涼地在腿肚子上悄悄往上爬?!碧熘浪窃趺聪氤鰜淼模x著讀著,不由得低下頭看看自己腳上的絲襪,癢癢的感覺竟像有一只蟲子在心上爬,一個哆嗦會把人撞翻在地。這是張愛玲的文字發(fā)動的動感力量。寫到麥太太提防一個薄幸的男人時,竟然語出“竟要提溜著兩只乳房在他面前晃蕩”。在《天才夢》里描述自己時,她結語:“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上面爬滿了虱子。”這樣的文字恐怕是只有張氏的枝頭才可能綻放的奇葩,只有張氏的才情才有這樣大徹大悟的妙語。
在她的散文、評說、隨筆里,張愛玲都忘不了精雕細刻,時不時地來一句驚句:“藍白的月光,靜靜的殺機?!保ā缎母乖挕罚爸袊说木o身背心的功用實在奇妙——衣服再緊些,衣服底下也還是寫實派的作風,看上去不大像個女人,而像一縷詩魂?!保ā陡掠洝罚伴L的是磨難,短的是人生?!保ā豆⑸钣洝罚澳菢油褶D的絕望,也覺得像極了她,在影子里徐徐下陷,伸著弧形的,無骨的白手臂?!保ā对娕c胡說》)。在《談畫》中,寫到《蒙娜麗莎》這幅畫時,有一句最精道:“的確是使人略感不安的美麗的恍惚的笑?!本瓦@一句,我以為已夠這幅畫笑納了。散文《愛》,張愛玲寫得很短,但在結尾卻描繪了這樣一幅情景:“于千萬人之中遇見你所遇見的人,于千萬年之中,時間的無涯的荒野里,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剛巧趕上了,那也沒有別的話可說,唯有輕輕地問一聲:‘噢,你也在這里嗎?”以一幅美麗截圖向讀者傳達出愛的真諦:緣!
這是我讀張愛玲之后,從心底里發(fā)出的一絲絲囈語。在我的眼里,張愛玲就是初秋原野上的一抹彩繪,彤紅霜葉上的一顆寒露。有韻有律的她的人,有色有景的她的文。如果你具有詩人的敏銳和靈性,閱讀張愛玲的作品,你可以細細玩味她的每一次造景,循著她的詩韻曲徑,進入一幀幀韻韻致致的圖畫,或眼觀,或鼻聞,或耳聽,或低吟,或神會,然后就能如法炮制出一首首如夢如幻的詩歌來。但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我筆抒我意,僅供你斟酌。
雨夜寸心
故事發(fā)生在雨夜,尤為讓人深刻于心。
雨從黃昏時下起,直至天黑也沒有停歇。屋外清涼,屋內潮濕,不似平常上床的時分,便臥于床榻,疏散而慵懶,思想始從暗色里飄忽,深藏于記憶里的身影、笑意、額紋、低語、剛直的發(fā)絲、有力的臂膀,卻使人總不想揮手告別。燈下堆了許多書籍,無外乎幾度花開花落,幾朵云卷云舒。聽著,翻著,想著,憶著,此時與彼景,此情與彼意,今夜與過往,會不會不期而遇,重疊突兀于眼前?
風往北吹,偶有一陣停駐在裸著的臂膀,于涼意里瘆得人心殤;偶有一陣沙沙地急響,在暗影里掀翻了記憶;偶有一陣卷起透濕的樹葉,訴說吳山里點點愁意。一色暗沉的夜,雨線斜斜。窗上映幾點昏黃的路燈影子,抬眼時,那雨絲竟有了搖曳的身姿,瘦削而流暢;竟有了柔婉的羞澀,猶掩著半個或整個臉龐;竟有了美人的倩影,凝神獨立,憑欄遠眺;竟有了滿懷的心事,低低怨訴。不久的爾后,不知道是風是雨,經(jīng)過燈的頭頸,經(jīng)過燈的腋下,經(jīng)過燈的影子,自夜空落下,然后,不見。雨在狐疑,風在彷徨,亦在躊躇,亦在惆悵。故事是有的,沒有開始,沒有尾巴。一闕猶在嚼著的新詞,是故事里的伊人在雨夜哀嘆: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
有雨的聲音在孤寂里陪伴,有風自簾幕的縫隙透進,心亦滴滴答答,柔柔軟軟地打不起精神,所有的思緒自然回不到緩緩沉沉的溪流,香細的鼾聲就更不易起始。輾轉于左側,面對幾段風干的情節(jié),幾次淡定的相逢,幾次街頭的擦肩,抑或還有幾次會意的淺笑,幾朵碰觸的火花,間或竟湊上前來,側過身來,微微地傾身,低低地耳語?;蚴歉恍?,促膝而臥,淺酌幾杯,歡笑幾聲,手指間的碰觸,便也心動。這來自于遲暮的歡情,又何嘗不是對青春的回眸,對生命秋天的回光返照。說不出情天恨海里,走過幾個熟稔的影子;萬千山水里,驚動幾場三生的夢境。輾轉于右側,聽命于古老的金玉良緣,默念起冬雪下的木石前盟。世間本就一段窗前的風景,有風有雨,一塊透明的玻璃,掩進生命全程的本相。故事在結束,故事在開始,點一爐沉香屑娓娓道來。命里的三千丈白發(fā),何抵這瀟瀟雨歇?這份古老而熟稔的美麗,便也是伶人入戲,一則笑話。胡琴咿咿呀呀地拉著,說不盡蒼涼的故事……
然而,需要時間,需要等待,我們回來,回到故事?;氐揭粋€鏡頭,拿一塊薄綿試一試,看清看細,這微距里不盡的淵藪:相逢、相知、相思、相憶,盡是美的,盡是善的,盡是鮮活的,盡是可以攬入胸懷的;一遍遍的呼喚,一聲聲的哽咽,直至嘶啞,直至涕泣。對立窗下,對立樹影,共剪西燭;伸出一只冰涼的手臂,握住一雙纖細的小手,相伴,同行,相依相偎,扶著雨滴,踏著水聲,共一把天堂折傘,訴一千顆星的秘密,看一萬個恒久的明月;或者可以棄傘而去,血是四十二度的發(fā)燒,臉龐是火爐里紅焰染色的,手臂是常春藤柔軟的,并行于一段幽僻的獨徑,有雨隔離喧囂的市聲,正好是訴情的氣場;懸于青春面頰的淚滴,竟是二十年一晃而過,滴下,竟也是一種剎那,永恒而持久的剎那,等你,在時間之外,在時間之內,說一句讓伊不忍重復的話:“還有誰?在這兒呢?除了你……”
天將近曉,雨稍歇,風已止。書還在,故事濕漉漉的。雨滴躺在新生的溪里,跌跌撞撞,路過城市,路過街燈,路過車笛,路過酒嗝,落在青灰的石上,叮叮咚咚。夜本就是一種落寞,雨便是一本懷舊的書,故事注定沒有注腳,說不準你就是一個孤證,被伊從書架上剔了出去,不再落駐于他微漠的心上:這邊雨,那邊雨,除卻天邊月,沒人知。
殘缺是美的,尤其隔著這樣的黃昏,隔著這樣的細雨。然而最好不是這樣的收尾,還有不知疲倦的知更,還有綠肥紅瘦的海棠,還有李易安和姜白石。你深陷于雨夜,雨明白了你,夜明白了你,伊還在那里等著,再傳一聲:“只有你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