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志剛
《論語》對于中國人來說實在是太重要了,這是經(jīng)典,經(jīng)典中的經(jīng)典。中國人讀《論語》,讀了兩千多年,所謂的“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近代也有人說“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論語》”,其實不然。對于尊孔尚儒的人來說,《論語》就是《圣經(jīng)》,字字句句都是真理;對于反孔輕儒的人來說,《論語》就是垃圾桶,裝滿了封建糟粕。所以,中國人讀《論語》,只有兩種《論語》。
自從國學熱開始之后,所謂賣什么吆喝什么,基本上對于《論語》的解讀就一邊倒地圣經(jīng)化了。
我們知道,西方人翻譯《水滸傳》,把書名翻譯成了“一百零五個男人和三個女人”,固然可笑,但是也從另一個方面解讀了這本書。如果按照同樣的方式來翻譯《論語》的話,基本上就應該翻譯成《私校校長和他的學生們的話》。
孔子在當時的社會標簽就是私立學校校長,如果從學生層次來說,也可以說是民工學校校長。我們知道,在什么山頭唱什么歌,清華、北大的校長肯定不是委員就是代表,開口閉口都是中國人民的教育事業(yè);可是門頭溝技校的校長恐怕主要給學生介紹的就是怎么找個工作混口飯吃,怎樣去大城市鐵嶺打拼一二。所以,孔子固然偉大,固然有很多高屋建瓴的東西,可是更多的還是講怎么與人相處,怎樣考上公務員等等。所以,孔子實際上很俗,沒有三俗,也有兩俗。
《論語》就是一部俗書,當然俗沒什么不好,俗是真實的,雅是假裝的。大家知道,《論語》是曾參率領(lǐng)弟子們編纂的,曾參是總編,曾參的水平比孔子又差了很多,所以,《論語》這本書的編纂比書中的內(nèi)容又更俗一些。
俗點好,俗的東西能讀懂,而且實用。
到這里,肯定有人說你個王八蛋在這里滿嘴噴糞,玷污祖先。且慢,有書有證據(jù)。
整部《論語》的編排比較雜亂,可是學問就在雜亂之中,該有序的地方一定有序。就像一臺晚會可能很雜亂,但是主席臺或者貴賓席的安排一定不能出差錯。
《論語》的第一篇是“學而”,整篇內(nèi)容看似雜亂無章,其實稍加總結(jié),就能發(fā)現(xiàn)其中的奧妙。第一篇的人物出場順序也就是整部書的出場順序,越靠前當然越重要,我們不妨一起來看看。
第一個出場的毫無疑問是孔子,之后的順序是有若、曾參、子夏和子貢,第一篇只有他們五人的言論。為什么沒有大師兄子路?為什么沒有孔子最欣賞的顏回?我們不妨看看這四個人的身份。
有若,孔子學校的時任校長,《論語》中稱之為有子;曾參,孔子學校的時任教務主任、《論語》總編,《論語》中稱他為曾子;子夏,當時天下第一強國魏國的中央黨校校長,魏國國家領(lǐng)導人魏文侯的老師;子貢,時任中國首富、孔子學校主贊助商。
看見附著在他們身上的關(guān)鍵詞了嗎?依次為“縣官”、“現(xiàn)管”、權(quán)力、金錢。這與當今社會有什么區(qū)別嗎?有的,順序有時不同。但是,內(nèi)容絕對一樣。譬如春節(jié)晚會,坐在現(xiàn)場前排的都是這四個關(guān)鍵詞。
我們試想一下,曾參和他的弟子們難道不能把《論語》按照某種原則歸納排序和分類嗎?他們一定能??墒?,任何能夠拿上臺面的原則都不能滿足以上出場順序的要求,譬如按輩分、按學問、按德行,都無法同時讓上面的四個關(guān)鍵詞同時出現(xiàn)在第一篇里。
到這里,我們是不是可以懷疑一下,《論語》之所以順序雜亂,完全是有意為之的。
幾千年來,中國文化媚權(quán)媚財,《論語》也不能幸免。 (轉(zhuǎn)載自新浪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