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琴
點評:
慢性腸炎屬中醫(yī)“泄瀉”范疇,其表現(xiàn)以腹部隱痛、排便次數(shù)增多、時溏時瀉或兼有黏液等為主要癥狀。中醫(yī)認為病機多為脾虛濕盛,治則以健脾化濕為主。
扁豆味甘淡,性平,入脾胃經(jīng),為“補脾而不滋膩”、“除濕而不燥烈”的健脾化濕良藥,常用于脾胃虛弱、體倦乏力、飲食減少、便溏腹瀉等癥。藿香性微溫,味辛,主要有芳香化濕、解暑發(fā)表、和中止嘔作用,主治濕阻脾胃、胸脘悶脹、食欲不掁、惡心嘔吐、泄瀉、中暑等癥。扁豆、藿香氣香性溫,脾遇香而能舒,溫能助化脾濕,二味補脾且能行氣,合用能增強醒脾化濕之力,達到健脾止瀉效果。古人認為,扁豆、藿香均能治“霍亂和吐痢”(注:嘔吐與腹瀉并見的急性腸道傳染病)。
現(xiàn)代藥理研究表明,扁豆有抗菌、抗病毒、增強免疫力作用。藿香能促進胃液分泌、止嘔、抗病毒。藥用經(jīng)驗表明,白扁豆經(jīng)炒制后其健脾止瀉作用更強。二味相伍,可共奏醒脾和胃、化濕止瀉之功效。上方用于慢性腸炎屬寒濕型者(以嘔吐頻繁、大便清稀不臭、腹瀉喜按、渴喜熱飲、舌苔白膩等為主要表現(xiàn))效果更佳。對一般脾虛、暑濕所致腹瀉也有效。
(點評者:成都中醫(yī)藥大學(xué)副研究員 蒲昭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