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盛
摘 要: 語文課程標準中關于閱讀目標,在理念上有了較大變化,認為閱讀是搜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fā)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這就要求高中語文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必須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的閱讀體驗,引導學生對文本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解讀,提高其閱讀理解能力,從而全面提高語文素養(yǎng)。
關鍵詞: 新課標 語文閱讀 閱讀興趣 課外閱讀 創(chuàng)造性
“書是讀懂的,而不是教師講懂的”。葉圣陶先生的這句話道出了學生閱讀的重要性。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關鍵,怎樣上好閱讀課是需要語文教師長期探討的一個問題,下面我結合教學實踐談淡體會。
一、轉變教師的教學觀念
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模式往往是老師講學生聽,使老師的閱讀代替了學生的閱讀、老師的思考影響學生對文章的思考感悟。
(一)突出學生在閱讀教學中的主體地位。
有相當部分高中語文教師在開展閱讀教學時,整堂課基本上以“教師講”為主,留給“學生思”的時間比較少,導致學生完全處于“被動學”的地位。學生在教師控制下進行閱讀學習,缺乏自己獨立思考的空間、個性學習的余地。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大膽放手讓學生自己閱讀、思考,引導他們質疑、探究、體驗,培養(yǎng)他們閱讀的自主性、獨立性。
(二)重視學生在閱讀教學中的個體差異。
語文閱讀教學應該強調個性化的閱讀感受,而不能講求所謂的“同一性”。但是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為了達到既定的教學目標,往往直接教給學生標準答案,不重視學生個體化、差異化的閱讀感受。長此以往,學生會產生思想惰性,懶得思考、探索,覺得只有教師的答案才是正確的、唯一的,無法從閱讀中領悟個性化的感受。
(三)教師要真正開展針對性的閱讀教學。
不少高中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中,都是先讓學生瀏覽課文,之后就開始分析課文,有時甚至會細致分析課文的句子、詞語等,從而將一篇緊密聯(lián)系的課文肢解為零零碎碎的小知識點。一堂課下來,學生對課文的掌握只停留在對課文的具體句子分析中,沒有深入領會課文的整體內涵。這樣的教學模式缺乏針對性,不能激發(fā)學生對語文閱讀的興趣,只能讓學生被動地跟著教師走。
(四)積極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實踐中要積極發(fā)揮主導作用,充分調動學生參與閱讀教學的積極性。教師要特別注意討論過程中學生的參與、思維的碰撞,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分工合作,輪流總結發(fā)言,使每個學生都得到鍛煉和展示的機會,使學生真正參與閱讀教學。
二、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決定閱讀效果,沒有興趣的閱讀,語文學習將成為無源之水。
(一)以“讀”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
我國著名的語言學家呂叔湘先生說過,他于上世紀二十年代在北大讀書時,教他們莎士比亞戲劇的外國教授一上課就讓他們讀,如果不懂,就繼續(xù)讀。這樣,一堂課讀來讀去,終于領會莎翁戲詞的妙處。因此,我們應該把讀書的權利和時間留給學生,根據不同的文體指導學生采用不同的閱讀方法:文質兼美的大聲朗讀,深厚凝重的默讀等。
(二)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
可以開展每天5分鐘口語訓練,內容是個人的閱讀心得;利用各種節(jié)日、班會舉辦詩歌朗誦會、辯論會、手抄報比賽、征文比賽、讀書報告會等讀書交流活動,使學生在活動中感受閱讀的樂趣,讓學生成為閱讀的主人,獲得成功的體驗。
三、拓展課外閱讀,加強寫作訓練
當前學生書讀得太少、面窄、量少、自讀能力低下。為了改變現(xiàn)狀,語文教師要拓寬學生的閱讀范圍和視野,擴大知識面,了解更多社會、地理、科學等知識,為將來的發(fā)展奠定堅實的知識基礎。
(一)以課內閱讀帶動課外閱讀。
高中生有強烈的求知欲望,課堂閱讀范圍有限,只有擴展課外閱讀,把學生的閱讀興趣延續(xù)到課外,以課內閱讀帶動課外閱讀,才能滿足學生的需求,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教師在閱讀教學中,可以針對所學課文,給學生推薦一些與課文有關的書籍。同時,教師還要教給學生課外閱讀的方法,讓學生養(yǎng)成積累知識的好習慣,收集名言名句、名段名篇、好的寫作方法,認真領會其內涵,并以心得的方式記錄下來,然后發(fā)散思維,點明其成功之處和不足之處、可借鑒之處、可舍棄之處,進而把書本知識融入學生平時的應用與實踐中,真正達到閱讀的目的。
(二)在教學中以閱讀促進寫作。
葉圣陶說:“閱讀是寫作的基礎?!遍喿x教學可以檢測學生基礎知識的掌握和運用,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許多學生之所以提起筆來言之無物,不僅在于自身閱歷不夠,還在于讀書看報太少,知識積累太少。隨著學生閱讀面的擴大、信息量的增加,知識素養(yǎng)、審美愉悅、性靈陶冶達到一定量的積累,寫作上的“蓄勢”自然準備就緒。寫作興趣的激發(fā)會使學生加倍感到知識儲備的不足,反過來促使他們在閱讀時高度專注,厚積薄發(fā),這種雙向的努力無疑形成了以讀促寫、以寫促讀的良性循環(huán)。
四、重視閱讀的個性化和創(chuàng)造性
現(xiàn)代閱讀理論認為閱讀是作者、作品、讀者三個環(huán)節(jié)之間的互動過程,作者通過作品流露情感、蘊合哲理、直抒胸臆,讀者通過閱讀作品,觸摸作者的靈魂,并與其發(fā)生思想共振、情感共鳴。面對同一部作品,不同層次讀者的賞析體現(xiàn)出的情感是不同的,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因此我們要培養(yǎng)有創(chuàng)意的讀者,而不應以標準化解讀規(guī)范學生的理解,應重視學生的自讀自悟、個性和創(chuàng)意,把思維活動貫穿閱讀教學的始終。
(一)尊重學生的閱讀體驗。
課堂教學要調動學生思考的主動性、訓練思考的靈活性。教師提出問題啟發(fā)學生思考,使學生學會自己提問并進行思考。讓學生提問,不是簡單地質疑問難,而是要深入思考、理清思路、帶著問題有目的地學習。提出問題的主要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使學生學會思考、分析問題。教師要在培養(yǎng)學生思考的獨立性、創(chuàng)造性方面多下工夫。鼓勵、引導學生獨立探索知識,先讓學生在思考中閱讀、在閱讀中思考。此外,允許學生有自己的見解,尊重學生不同角度的理解,積極鼓勵學生敢于說出自己內心的想法與感受,不人云亦云。教師在教學中要留有余地,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給學生營造可以自己讀書、自己思考的環(huán)境,真正讓學生通過自學“另有所得”。
(二)采用自主、探究、合作的閱讀教學模式
要在高中語文課堂上深化閱讀教學,必須采用自主、探究、合作的閱讀教學模式,促使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進行大容量的閱讀活動,并在形成自己見解的基礎上,不斷形成對閱讀文本的體驗、感悟和領會。在自主、探究、合作的閱讀教學模式下,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更高漲,從而主動研究和探究、與他人分享資料,不斷在閱讀中發(fā)現(xiàn)快樂、體會內涵,形成獨到的思想。
閱讀教學是一門藝術,有待語文教師長期探究,我愿與同仁在這條路上不斷進取。相信在新課程教學理念的引導下,在堅實的實踐基礎上,語文閱讀教學模式會不斷得以創(chuàng)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