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蒼
一起輪奸案引爆輿論,只因有根導火索——其中一名犯罪嫌疑人李某的父親是大名鼎鼎的歌唱家李雙江。這根導火索一年多前就引爆過一次,2011年9月,李某因無照駕駛、毆打他人引起公憤,被收容教養(yǎng)。因此,有人揶揄李某是“坑爹衛(wèi)冕冠軍”。
可見,輿論的焦點總是對準“爹”,肇事者總是被貼上“二代”的標簽,事件總是被放大成對一個群體的口誅筆伐。李某確有“富二代”、“軍二代”的身份,標簽并沒貼錯;但只強調“某二代”,就容易給人誤導:個體違法喪德,臟水卻潑向一個群體。其實,李某這個17歲的未成年人還代表不了整個群體。
隨意貼上“二代”標簽,隨便把特定的負面印象強加給這個群體,也可能給個體帶來不必要的傷害。比如,去年美國南加州大學兩個中國留學生遇害,只因他們開的是二手寶馬汽車,就被視為“富二代”,讓其家人很受傷;再如,藥家鑫案中,網(wǎng)絡給藥家鑫貼上“軍二代”的虛假標簽,一度挑動起強烈的社會情緒。
而且,焦點對準“爹”,也容易讓更多值得關注的細節(jié)“失焦”。以李某上一次肇事為例,車輛套牌、未成年人駕駛等值得關注的點,被李某的身份淹沒。這一次,李某在解除收容教養(yǎng)后再次犯案,對教養(yǎng)制度有效性的反思,也被憤怒的情緒淹沒了。
正因如此,要看到這些憤怒情緒背后的“二代焦慮”。有報道說,這次在看守所中,李某多次提到父親;在前一次無照駕車打人事件中,其父也利用自己的影響力進行了斡旋。聯(lián)想到山西太原公安局原局長李亞力包庇兒子毆打交警,再聯(lián)想到更早之前河北保定北市區(qū)公安分局副局長李剛兒子駕車撞人后大喊“我爸是李剛”,就不難理解輿論的焦點為什么對準“爹”了——批判“爹”和“二代”,不僅僅是對這些個案進行監(jiān)督,更反映出普遍的社會心態(tài):對濫用權力的焦慮,對財富不公的心結,對社會板結的迷惘,對階層固化的擔憂。網(wǎng)帖“我奮斗了二十年,才能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引來的無數(shù)共鳴,與李某輪奸案造成的強烈反響,都是基于這同樣的大背景。
造成公眾“二代焦慮”的事件中,都能看到“一代”不成功教育的影子。這些“坑爹”的“二代”們,往往過早嘗到了財富和權力帶來的好處。有媒體報道,李某自年少便經(jīng)常犯錯,卻很少受到處罰,甚至讀三年級時就把一名二年級同學推下樓。財富和權力的畸形濫用,造成了“二代”的畸形成長,讓他們失去敬畏心,產(chǎn)生特權感,進而“給社會制造麻煩”。公眾強烈的“二代偏見”,正是源于這種“能找人擺平的事就不是事”、“能用人民幣解決的問題就不是問題”的惡劣風氣。
無論在什么社會,都有對“二代”的焦慮。所謂“老子英雄兒好漢”等,并不是自然科學問題,而是社會問題:成功人士占有大量社會資源,他們的子女也可能會獲得更好的成長條件。有鑒于此,人們會對身為公眾人物的“爹”提出更高要求:教育好你的子女;也會對“二代”提出更高要求:別踐踏你優(yōu)越的成長條件。
但是,掃描各種“二代”培訓班,課程從財報分析、國際貿易,到高爾夫球、馬術、國學,無所不包,唯獨沒看到道德、人格的課程。比成功學更重要的是人格教育,包括尊重他人和生命,了解自身和社會,哪怕只是讓“二代”認識到一個簡單道理:你并不是天生就有權過更好的生活。
我們希望“為富不仁”、“有權不德”的富家子、官家子會少一點。我們希望李某的輪奸案作為一件正常的刑事案,根據(jù)相關證據(jù)和法律進行判決,加以懲處,不因“二代”身份而在滔滔民意下量刑過重。我們也希望李某的輪奸案作為一件特別的刑事案,嚴格防止“爹”利用名人影響力損害司法公正,別讓整個社會的公平正義再次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