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娟
地理學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環(huán)境中各種自然現(xiàn)象和人文現(xiàn)象,以及它們之間相互關系的學科。地理學是綜合性、實用性都很強的學科,在人類認識逐步提高的今天,在學生整體課業(yè)任務重、地理課時相對較少的當下,如何利用有限的地理課堂以更好的方式講授,這是教學方法的問題,更是地理教師能力的體現(xiàn)。一個完美的地理教師需要具備多種能力,掌握很多種方法,下面列舉幾種。
一、地理課堂資料的運用
地理與生活、歷史、時事休戚相關,地理故事生動形象,對學生有很強的吸引力,因此對世界上不斷發(fā)生的一些重大事件,可以結(jié)合地理課堂教學,使它成為學生注意的焦點。將學習地理與生活、當前形勢結(jié)合起來,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如:生活類的有“暖氣為什么安裝在近地面”,實事類的有地震災害、“嫦娥”登月、天宮一號等。還可以引用歷史故事,如講寒潮這個知識點時引用:1949年10月2日稱“臺風”的德軍大舉侵略前蘇聯(lián)。蘇軍派出一支西伯利亞軍隊(為什么派西伯利亞軍隊)作戰(zhàn),“臺風”完全失敗。這樣故事的講述與教材巧妙地統(tǒng)一起來。
二、地理課堂互動機制的運用
互動可以讓學生更好地參與到學習過程中,方法有很多種,這里只列舉典型的趣味實驗機制、競賽機制。如領著學生做實驗會提高學生的興趣,并使學生更好地理解課堂知識,如用實驗模擬溫室郊應中地面輻射使大氣增溫的這個環(huán)節(jié)。具體做法:兩個盆,其中一個盛有土壤,另一個空著,將兩支溫度計放入盆中然后用塑料膜蓋住玻璃盆。過一段時間,觀察溫度計,發(fā)現(xiàn)有土壤的盆中氣溫高于無土壤的盆中氣溫。
青少年具有易動、爭強好勝的特點,這促使他們樂于搶先回答問題。在教學中,將競賽形式巧妙地引進課堂教學中,適時利用競賽促使學生快速思考,搶先回答,寓教于樂。競賽的具體做法如下:全班學生分組,教師命題,各組代表搶答或分組必答,依據(jù)答題情況得分,在黑板上公布。
三、地理教學語言的運用
地理學是綜合性實用性很強的學科,可現(xiàn)實的地理教材中有關的地理原理、空間分布、地理成因等知識卻比較抽象枯燥,給學生留下枯燥乏味的印象。如果教師認真?zhèn)湔n積累,就不難發(fā)現(xiàn),許多詩詞諺語歌謠中都蘊涵著豐富的地理知識。如果在地理課堂中穿插一些詩詞諺語,詩化地理課堂,就可以使地理知識形象生動,既加強學科之間的聯(lián)系,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其對地理知識的理解、記憶和運用,效果不言而喻。如:反映地球運動的:“坐地日行八萬里,巡天遙看一千河”(毛澤東,《送瘟神》)反映了地球自轉(zhuǎn)周期約為一天,且赤道周長為4萬千米,即八萬里;“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蘇軾,《水調(diào)歌頭》)反映了月相有周期性的變化;諺語“大二小三兒,月亮露邊兒”和詩句“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說明了農(nóng)歷每月初三的月相為峨嵋月。反映天氣、氣候的:四川盆地是我國太陽輻射最貧乏區(qū),因此有“蜀犬吠日”的成語。因為對流層氣溫隨高度增加而遞減,“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白居易,《大林寺桃花》)反映了因海拔高度不同引起水熱狀況變化而導致自然景觀存在垂直分布的規(guī)律。民謠“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描繪的是我國的橫斷山區(qū)的自然景觀,是氣候和植被垂直變化的形象寫照。
四、地理“三板”的運用
“三板”體現(xiàn)了教師的基本功和素質(zhì)水平,是地理課堂教學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地理教師最基本的能力就是簡單精練的板書呈現(xiàn)和揮筆即來的板圖、板畫能力,因為讀圖能力、思維能力與應用能力一起構成地理學科能力的核心。在課堂教學中充分發(fā)揮板書的作用,是課堂教學重要的一環(huán)。
好的板書在課堂教學中可以發(fā)揮很大的作用,做到生動鮮明,重點突出,具有目的性。板書的內(nèi)容要突出,布局要合理,具有計劃性。板書要確切、精當,具有啟發(fā)性。板書形式要靈活、多樣,具有趣味性。板書要字跡工整,繪畫規(guī)范,具有示范性。教師板書還有一個很重要的目的,就是在傳授知識的同時引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書寫、繪圖、語言表述習慣。
地理圖像,作為直觀教學的重要形式,最能體現(xiàn)地理教學直觀性的特點。由于教學掛圖及地圖冊等大多是綜合性的地圖,包括的地理事物復雜而且范圍廣。學生在這樣的綜合地圖上尋找某一地理事物的難度較大?!鞍鍒D”則可以用最簡單的筆法,把教學中需要表述的地理事物和現(xiàn)象從復雜的原圖中“提煉”出來,使所要表達的內(nèi)容一目了然。所以“板圖”和其他各類地圖相比較,具有具體、形象、簡便、省時的特點。例如:教師一筆就準確地在黑板上畫出中國地圖或世界地圖,又或者讓復雜圖形幾何化,讓學生容易記,還會增強學生的崇拜心理,更好地接受知識。如:在講黃河時,在《中國地形圖》、《中國水系圖》、《黃河水系圖》及《中國政區(qū)圖》上,雖然都繪有黃河,但除了繪有黃河的干流之外,還有支流、流域界線、省區(qū)界線等許多“線條”,學生在這樣的圖上看黃河及其流向的特點是很不容易的。利用“板圖”,老師只需一筆就畫出黃河干流圖,學生一眼就看出黃河干流的流向像一個巨大的“幾”字。再添上兩筆,就把黃河的兩條大的支流勾勒出來。假如再用上幾句順口溜:“黃河‘幾道灣,(源于)巴顏喀拉山,青川寧甘陜,內(nèi)蒙晉豫魯,五千六百里,注入渤海灣?!边@樣更形象、生動,便于記憶。
五、地理教學科技的運用
多媒體引入課堂教學中,對地理教學起到了很大的幫助作用,需要老師具備相關的技術和創(chuàng)意。傳統(tǒng)的教學手段對局部地區(qū)的動態(tài)變化顯得無能為力。比如,地球的運動本身就十分抽象,要讓學生搞清地球運動的特點和意義比較困難,往往難以理解。用課件動態(tài)模擬就比較直觀,而要使學生在短時間內(nèi)記住各省市、自治區(qū)的形狀、位置、行政中心、簡稱,可以用課件提供一些散亂擺放的各個省級行政單位的輪廓圖,學生用鼠標點擊,拖動各個部件到屏幕上一確定位置,位置正確則連接,同時給予表揚,錯誤則返回原處,并給予提示。經(jīng)過多次嘗試,學生輕松地掌握34個省級行政單位的空間相對位置的知識。
多媒體教學非常適合地理學科的特點,在地理課堂上,讓學生接觸盡量多的地理資料,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而且,在以后的教學中需要同樣的素材,可以通過網(wǎng)絡從教學資料中心獲取。
因此,從小處看——一堂好的地理課,大處著眼——一個優(yōu)秀的地理教學過程,高中地理老師在把握機遇時代脈搏、認真研究教材的基礎上,必須具備組織、設計、創(chuàng)意等多種能力,并在課下進行深入細致的準備。在教學實踐中應運用直觀形象的語言、地理模型、圖片、圖表和多媒體技術等多種方式,多角度地調(diào)動學生的各種感官,激發(fā)學生的短暫興趣,讓學生輕松掌握地理知識,并且學以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