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月沐
新總理記者見面會或曰記者會,歷來為中外媒體強烈關(guān)注。原因不言自明,新總理及其國務(wù)院新班子的新面孔本身就是新聞,因此能弄張進場券就是莫大的榮耀和幸運,起碼可以好好地照些相嘛。在如今手機就是相機的年代,“立此存照”變得那么輕而易舉;而且更為重要的,是新總理及其國務(wù)院新班子的答問之中,一言一語、一招一式、一顰一笑,都會傳達出強烈的嶄新的施政信號,有時我們說施政綱領(lǐng)都不為過。也正因如此,人們才會對李克強總理答記者問時,一些媒體、記者的表現(xiàn)有所微詞,甚至冷嘲熱諷、大加撻伐。
公眾輿論有時的確有所偏頗、偏激,乃至尖酸刻薄。比如這回對某女記者提問時的著裝靚麗和盈盈笑顏的嘲諷。筆者以為,這就在一定程度上有失公允了。媒體記者的著裝整齊鮮亮乃至有些講究,提問時笑語盈盈,恰是一種文明素質(zhì),一種有教養(yǎng)、有文化、有禮數(shù)的表現(xiàn),這與大方得體,本質(zhì)上是一致的。即便有女記者“搶”走記者會上總理喝過的礦泉水并喝了一口,顯得過“萌”,但也僅此而已,沒什么大不了的。女記者也是人,追追星啊什么的,雖有不成熟之嫌,但也絕不至于就不能見容于社會。有些輿論狠狠地罵她“賤”甚至更難以入耳,則有些貶損人格、侵犯人權(quán)了。只要我們理性些、客觀些,都不會否認(rèn)這一點。
但若因此以為,這次“攻擊”女記者只是指斥其“嗲”其“萌”,恐怕又是誤讀了社會輿論的真實指向。人們對女記者、對主流媒體、對傳統(tǒng)媒體的詰問、批評、嘲弄,針對的是其觀念太過陳舊、提問太過老套,其凸現(xiàn)出來的是李克強總理說的“大問題”——不具體、不會切口子、不會“突進”事物的內(nèi)里,等等,諸如此類的問題。確實如此,長期以來,我們的官方媒體、傳統(tǒng)媒體的記者們的提問,喜歡“高屋建瓴”“立意高遠”,習(xí)慣了說官話、空話、大話、套話、虛情假意的話、言不由衷的話,習(xí)慣了在提問時有意無意地講一些“正確的廢話”。而這些,正是與人民群眾所思所想、所欲所求背道而馳、大相徑庭的。誠如此次公眾輿論特別是網(wǎng)民們譴責(zé)的那樣,有成打成打的好問題不去借機向新總理提問,有那么多事關(guān)國計民生的好問題不去問新總理,比如官場腐敗、房價過高、食品安全、財產(chǎn)公示、環(huán)境惡化、教育公平、醫(yī)患矛盾。一抓一大把,兩會前在不少網(wǎng)站、新聞媒體的民意調(diào)查中都是熱點,但就是沒有記者張口,相反,只有外國記者逮住機會提了一兩個尖銳的問題,才讓李總理有了漂亮作答的機會!以至于人們說,李克強總理的回答延展出來的內(nèi)容及其內(nèi)涵,比我們那么多記者的提問尖銳得多。這不能不說是對若干媒體的尖銳諷刺。
可以十分肯定地說,這里揭示的首先是媒體自身的問題。一段時間以來,媒體及其編輯記者,熱衷于沉淪于泡會議、泡賓館、泡材料,熱衷于圍著官商大賈和“星”“腕”“款”轉(zhuǎn),眼睛向上,情趣向下,對這一套“新聞?wù)Z言”稔熟有加,對這類門道輕車熟路。當(dāng)然,也會對流行的官話、流行的套話有所“領(lǐng)悟”,他們不問這類“大問題”,還能問什么?嚴(yán)重的甚至跑關(guān)系、走門子,以稿謀私、以版面謀私,這樣的媒體及媒體中人,怎能問得出合民情順民意的問題來?說實在的,他們中一些人,壓根不把百姓疾苦放在心上筆下,壓根就高高在上,不愿走基層、下基層,不愿深入民生疾苦之中,不愿與底層民眾同呼吸共命運,當(dāng)然,希望他們關(guān)鍵時刻為底層代言、立言,這多半是一種夢想罷了。
毫無疑問,不深入民眾、不體恤下情,高高在上,脫離群眾,是提不出真問題、實問題的極其重要的因素。但若以為這就是根子,就是根源的全部,恐怕我們的分析又太簡單化了。深入去看,這是新聞界的問題,是媒體的問題,是記者的問題,又不全是或曰不是他們的問題?!肮Ψ蛟谠娡狻保瑔栴}在其外。在哪?在官方,在媒體面對的官方環(huán)境。只要看看我們的提問對象便可得知。一個個問下去,一回回問下去,都是那些媒體、那些媒體人。一屋子里黑壓壓的照相機錄音機,但真正能輪到機會問出問題的,都有誰?如此這般,真問題、實問題集體失語,偽問題、空問題、“大”問題,記者講官話、打官腔、背語錄、“做留聲機”的命運,就躲無可躲了。換言之,媒體及媒體中人,一定有清醒者,一定有懂得問真問題的人,一定有一把一把的真問題,但有時卻十分缺少這樣的環(huán)境。君不見,一些地方一些單位的記者會上,一些提問者,連題目都是上頭“配發(fā)”下來的,是導(dǎo)演給出的一部大戲的一個連環(huán),而不要你這個“其他人”來問問題,這個機會也許你永遠都不會有。題目是人家定好了的,根本不用動腦了,哪里還會有什么真問題、實問題?哪里還會記得什么底層、民間、民情、民意?哪里會有什么有水平的提問?哪里還有什么媒體提問的學(xué)問?
現(xiàn)代新聞學(xué)、傳播學(xué)十分講究互動。互動是提問和解答的鑰匙。讓提問題,讓提真問題,與會提問與提出真問題是互為表里的,甚至毋寧說,前者更關(guān)鍵。因此,習(xí)近平總書記最近反復(fù)指出:“共產(chǎn)黨要聽得進不同的聲音”;劉云山同志也多次強調(diào):問題是時代的聲音。分析至此,恐怕我們才會真正理解,什么才真的是媒體提問的學(xué)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