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婷
【摘 要】波德里亞深受索緒爾和羅蘭·巴特的影響,在前兩位著名符號學理論學家的基礎上,對符號學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豐富了符號學的內(nèi)容。其中,他提出的“仿真”或者說“超真實”理論對當代社會存在的符號暴力現(xiàn)象有很大的啟發(fā)。通過波德里亞的符號學觀點來分析符號暴力現(xiàn)象,對于審視這種現(xiàn)象具有重大的社會意義。
【關鍵詞】波德里亞 符號學 “仿真” 符號暴力
讓·波德里亞(Jean Baudrillard)是當代法國著名的哲學家、社會學家。他的思想是現(xiàn)代性與后現(xiàn)代性斗爭、轉(zhuǎn)換的寫照,他從現(xiàn)代性立場轉(zhuǎn)向符號決定一切,又進而在對“符號/意義”解構的基礎上轉(zhuǎn)向徹底的后現(xiàn)代主義、虛無主義。①他與現(xiàn)代性社會逐漸叛離,因此他常常被認為是后現(xiàn)代主義者。在索緒爾和巴特的影響下,他運用符號學理論研究消費社會、媒介和信息等內(nèi)容,雖然他本人沒有提出一套完整的符號學理論,但他的一些獨到的見解對符號學的發(fā)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一、索緒爾與羅蘭·巴特的符號學理論
符號學的研究自上個世紀下半葉以來得到快速的發(fā)展,關于符號學的著作頗豐,也涌現(xiàn)出了許多著名的符號學家,其中首當提到的就是索緒爾和羅蘭巴特。
索緒爾本人其實并沒有正式出版過關于符號學理論的書籍,他的《普通語言學教程》是由其學生整理的課堂講義編集而成,提出了符號的概念:“我們把概念和音響形象的結合叫做符號,但是在日常使用上,這個術語一般只指音響形象,例如指詞”,“我們建議保留符號這個詞表示整體,用能指和所指分別代替概念和音響形象”。②索緒爾提出的符號學并沒有形成系統(tǒng)的符號學理論,但是對后來的許多學者產(chǎn)生了重大影響,包括著名的列維·斯特勞斯、羅蘭·巴特、皮爾士、格雷馬斯等等。而波德里亞也是其中被影響者之一,他關于符號學的觀點是承襲了索緒爾的理論,同時在此基礎上有了擴展。
羅蘭·巴特曾是波德里亞非常尊敬的學者,所以他受到巴特的影響也非常之大。羅蘭·巴特在符號學理論上做出的貢獻并不亞于索緒爾。他發(fā)表了《符號學原理》一書,對符號學理論進行了全面的總結,為后來的學者進行符號學研究提供了一個非常合適的理論指南。他繼承了索緒爾的符號學理論,但是又提出了自己不同的看法,他認為符號學并不屬于語言學,相反,語言學應該是符號學的一個部分。這個看法與索緒爾恰恰相反。另外,他提出“神話”這個概念,強調(diào)意識形態(tài)的作用,他認為“神話是一種語言”,“它是一種意指作用的方式,一種形式”,神話學就是力圖揭示種種偽造的“自然法則”,也就是發(fā)現(xiàn)隱藏于日常世界背后的種種觀念以及這些觀念制造者的企圖。他承襲索緒爾的符號學的觀點,與結構主義相結合,開辟了結構主義符號學的研究之路。他在《符號學原理》中,按索緒爾提出的命題,將對符號和符號系統(tǒng)的討論抽象為四組二元對立的概念:語言和言語、能指和所指、組合與系統(tǒng)、外延與內(nèi)涵。這種二元對立的分析方法,可說是結構主義符號學的一種基本方法論。③巴特還發(fā)展出了他獨特的符號學架構,并將之廣泛應用到文學、文化現(xiàn)象及一般性事物研究,為符號學開創(chuàng)了一片新天地。
二、波德里亞關于符號學的繼承與發(fā)揚
索緒爾在提出能指和所指的兩個方面時,并沒有提到物質(zhì)方面的觀點,他提到“語言符號所包含的兩項要素都是心理的,而且由聯(lián)想的紐帶連接在我們的腦子里”,④“語言符號連接的不是事物和名稱,而是概念和音響形象”⑤。從這里可以看出,索緒爾明確強調(diào)了對物質(zhì)本身的忽視,而波德里亞提出的“仿真”和“超現(xiàn)實”的概念,也是摒棄了對事物本身的觀照,更注重符號背后所構建的意義。他實現(xiàn)的超越是直接省略掉“所指”,直接提出由“能指”所表達和建構的世界,這個世界是仿真的世界,與實際的世界并不相同,給人的感覺比真實世界還要真實,呈現(xiàn)出一個“超真實”的世界。另外,索緒爾提出符號的任意性原則,也被波德里亞吸收,他提出在仿真時,人們可以任意創(chuàng)造出各種符號,隨著這種符號在空間和時間上的傳播而逐漸被認可,這也是“超現(xiàn)實”世界顯現(xiàn)的第一個步驟。
然而,不僅是索緒爾,羅蘭·巴特對波德里亞的研究也具有重大的啟發(fā),他出版的《物體系》就是在巴特的課堂下完成的,他的《符號交換與死亡》、《消費社會》也都不同程度地運用到了符號學理論。巴特所做的一切不是讓人們發(fā)現(xiàn)真理、發(fā)現(xiàn)秘密,而是讓人們領會如何重新看待我們周圍的世界,如何用不同于常識和習慣的眼光去看待一切。⑥他將符號學運用于實踐研究的方式也使波德里亞受到啟發(fā),他將符號學觀念運用到更加廣泛的社會研究當中,更深入社會本質(zhì)的深層,批判資本主義的統(tǒng)治,抨擊資本主義制度下的社會生活,以至于許多后來的后現(xiàn)代主義學者把波德里亞當成是后現(xiàn)代主義的理論奠基者。
同時,在借鑒索緒爾和羅蘭·巴特的結構主義符號學之后,波德里亞將這種理論運用到他提出的消費社會的理論中,把消費進行了符號學的闡釋。在他的《消費社會》中,他提到商品的符號化、消費的符號化,提出了物在使用價值和交換價值之外的第三種價值,即符號價值。他還認為符號對消費行為具有統(tǒng)治的能力,通過對消費的統(tǒng)治從而統(tǒng)治世界,他對于這種符號所構建的世界抱有很深的擔心與憂慮。所以他提出“象征交換”觀念對符號消費社會進行了無情的批判,他認為象征交換是打破符號統(tǒng)治的唯一途徑。在《象征交換與死亡》中,他明確提出符號與象征的對立,并從符號與象征的關系探討西方文化自文藝復興以來的現(xiàn)代化過程來說明現(xiàn)代性。⑦
三、當代社會的符號暴力
“符號暴力”是當代法國最具國際性影響的思想大師布爾迪厄提出來的,他把話語看成是壓榨統(tǒng)治人民的專制,對它進行了強烈的批判,并把這種專制稱作“符號暴力”。“話語”從符號學的角度可以解釋為語言符號,它通過言語來構建已知事物。如他所說,語言和符號帶來的是一種“溫和的暴力”,他認為社會生活、文化、教育等無不存在語言權力和符號暴力,在《語言與符號權力》這本著作中詳細闡述了自己的觀點。“符號權力”通過語言符號的創(chuàng)造和描述來確定或者改變被統(tǒng)治者對于世界的景象和視域,進而強化或改變了他們對于世界的看法和行動,這與傳媒的話語建構有著相似之處。
語言符號和景觀符號可以被看成是話語的兩種具體表達形式?!霸捳Z”這個詞可大可小,小到一句具體的語言運用,大到意識形態(tài)的抽象表現(xiàn)。這些語言符號和景觀符號時常被運用,成為一種符號暴力。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美國好萊塢電影,它們在很多時候都把中國塑造為一個貧窮落后、封建保守的國家,在影片中,中國人時常以一種艱險狡詐的形象出現(xiàn)。好萊塢電影發(fā)展幾十年,其關于中國形象的描述與呈現(xiàn)幾乎始終沒有太多改變。這些“落后”、“雜亂”、“擁擠”的景觀符號以有形的形式和隱形的話語意義呈現(xiàn)在熒幕上,看似無意卻有意地隱晦表達使西方人對于中國的幻想一直處于不盡人意的狀態(tài),而事實并不是如此。
四、符號暴力與波德里亞“仿真”、“超現(xiàn)實”理論
波德里亞提到的“仿真”和“超真實”理論與符號暴力的形成有著密切的相關性。在《論仿真》一書中,波德里亞通過將社會發(fā)展的階段分析成擬像的秩序或客體得以復制的形式,要想?yún)^(qū)分客體與設計好用來復制客體的模型,或者要區(qū)分現(xiàn)實與對現(xiàn)實的表征,都變得越來越困難了。⑧這里的“仿真”不僅僅是語言符號上的,也有視覺符號上的仿真。
筆者認為,“仿真”的制造者最明顯不過的就是今天的傳媒,它們對于話語的制造與傳播極具仿真色彩。不僅如此,媒介對于占統(tǒng)治地位的意識形態(tài)的宣傳話語實際上就是一種符號暴力的體現(xiàn)。它通過忽視或者批判其他具有反抗意識的思想意識,以此來強制人們接受其自身的主流意識,大眾也接受了所謂“公認的”符號的意義,以此作為自身語言符號表達的意義,這個意義不斷被普及、被傳播,最后不僅是媒介,還有大眾自身,為大眾描述了一個“真實”的世界,而實際上,這個世界與實際的世界相差甚遠,但卻成為了一個“超真實”的世界,大眾生活在這個媒介通過符號和話語建構的世界中卻茫然不知。其實,符號本身并不具有暴力性,主要在于符號、語言的使用者所處的社會結構和權力關系所反映出來的社會規(guī)約和權力、政治規(guī)約才體現(xiàn)出了暴力傾向。⑨
要解決由“仿真”所帶來的符號暴力似乎很難,甚至說沒有方法可以解決這個問題,首先,因為仿真制造者所處的權力關系太過復雜,很難把符號變成純粹的不帶意識形態(tài)的溝通與表達的工具。其次,符號暴力作為非常普遍的社會現(xiàn)象而存在,要改變這一狀況幾乎不可能。再次,大眾毫不知情地沉浸在媒介或者說各種權力機構的符號暴力之中,服從于看似“集體”的意志,很少會去思考語言符號使用和宣傳的作用。唯一能做的只有不對他人施加“符號暴力”,并對外來的符號暴力保持清醒的頭腦,樹立個體意識,保持思想上的獨立性。
參考文獻
①張?zhí)煊拢骸渡鐣柣R克思主義視域中的波德里亞后期思想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1-2
②④⑤費爾迪南·德·索緒爾 著,高明凱 譯:《普通語言學教程》,北京:商務印書館,1980:102、100、101
③丁和根,《論大眾傳播研究的符號學方法》,《新聞與傳播研究》,2002(3):81-86
⑥汪民安:《誰是羅蘭·巴特》,江蘇:江蘇人民出版社,2005:223
⑦王涵淑,《試析波德里亞的符號與象征》,《劍南文學(經(jīng)典教苑)》,2012(3):183-185
⑧道格拉斯·凱納爾 著,陳維振、陳明達、王峰 譯:《波德里亞:批判性的讀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5:230
⑨韓巍峰,《語言的強制性規(guī)范——從索緒爾的語言社會觀看“符號暴力”》,《中州大學學報》,2008(2):56-58
(作者:浙江工業(yè)大學人文學院2012級研究生)
責編: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