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字潭摩崖石刻位于福建省漳州市華安縣沙建鎮(zhèn)許田村,九龍江支流的汰溪下游,距漳州市區(qū)34公里,是福建省首批公布的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這里兩山夾峙,溪流彎曲成潭,北岸峭壁林立,巖壁上散布著幾組古怪蒼老、似字又有別于傳統(tǒng)觀念上的文字,似畫又過于抽象變形的文化符號,由于年代久遠,深奧難懂,訛傳為神仙所書,故名“仙字潭”。 仙字潭摩崖石刻所在地也是旅游勝地,河道曲折,云霧繚繞,草木蒼郁,潭水清澈可鑒,卵石游魚歷歷可數(shù)。
仙字潭巖畫,早在1000多年前就被發(fā)現(xiàn)。據(jù)宋《太平廣記》引張讀《宣室志》云:“泉州之南,有山焉,峻起壁立,下有潭,水深不可測,周十余畝……石壁之上有鑿成文字一十九言,字勢甚古,郡中士庶,無能知者?!庇腥顺窒勺值耐乇荆埥淘诼尻柕捻n愈,經(jīng)韓潛心精研后,破譯道:“似上帝責蛟螭之辭”。但不知有何根據(jù)。
張讀,字圣用,深州陸澤人。他是張薦的孫子,十九歲中進士,僖宗時任吏部侍郎,終于尚書左丞。他又是寫《玄怪錄》的牛僧儒的外孫,受外公影響,而撰《宣室志》。宣室是漢文帝召賈誼問鬼神的地方,用以名書,表示本書所記,都是鬼神靈異的事跡??梢娤勺痔对谕硖茣r,已被發(fā)現(xiàn)并記述于史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