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攝影/索窮
皮吉拉巴拉孜雪下的堆諧傳人
撰文、攝影/索窮
拉孜雪的拉孜堆諧排練場,這里已成立了由16位農牧民組成的堆諧演出隊。
藏族民間歌舞種類很多,主要有“果諧”與“鍋莊”,鼓舞與“熱巴”,“堆諧”與“勒諧”、“羌諧”等。堆諧是西藏西部地區(qū)的一種民間歌伴圈舞?!岸选睘樯匣蚋叩刂?,藏族人民把雅魯藏布江上游的仲巴、昂仁、定日、拉孜、薩迦及阿里一帶叫做“堆”;“諧”是歌曲的意思,“堆諧”歌曲往往與舞蹈結合在一起,因此,上述地區(qū)的農村歌舞就叫做“堆諧”。這種歌舞后來在整個西藏流傳,經過藝人的加工提煉,舞步逐漸演變?yōu)槟_下打點的踢踏舞形式,以拉薩地區(qū)最為盛行。
傳統(tǒng)的堆諧中,歌詞和音樂有的帶著宗教色彩,還有歌頌愛情的,描繪山川景物的,記述歷史事件的,反映了藏族人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堆諧的表演具有固定的程式,包括引子、歌曲、尾聲。舞蹈氣氛熱烈、動作靈活。音樂節(jié)奏鮮明、開朗、活潑。舞蹈者必須踏點準確,既不拖,又不往前趕,以保持集體舞蹈的整齊、統(tǒng)一。
堆諧從音樂上可分降諧和覺諧兩類,“降”是慢的意思,“覺”是快的意思。降諧以歌唱為主,舞蹈動作較簡單;覺諧為快板歌舞,現在作為舞蹈形式在舞臺上表演的都是覺諧。堆諧的伴奏樂器有札木聶、豎笛、胡琴等,有條件的地方可適當增加樂器,如揚琴、根卡、橫笛、串鈴等。堆諧的音樂已經程式化,它的歌頭、尾聲舞曲基本是固定的可以通用,目前已形成了表演性的歌舞。
2011年8月的一天,我們走進西藏日喀則地區(qū)拉孜縣拉孜鎮(zhèn)拉孜雪村尋找堆諧藝人的后代,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拉孜雪村的地標——村南邊雅魯藏布江畔突兀而起的拉孜宗山——古時候拉孜地區(qū)的行政中心。
迎接我們的皮吉拉巴老人徑直把我們帶到村邊雅魯藏布江上的拉孜渡口。按照他的說法:不到拉孜渡口你不會明了拉孜堆諧的淵源和歷史脈絡。
拉巴老人站在河邊的草甸上,告訴我們說:拉孜雪村,古稱羌拉孜、堆南木加拉孜,西藏古歌記載“堆南木加拉孜,不是故鄉(xiāng)常念及”。當地古諺云“拉雄玉衣芎巴,魯當協(xié)以綁翠”,意思是拉孜盆地像金盆玉碗,它是西藏歌舞藝術取之不竭的豐富寶藏。
為什么這里會成為堆諧歌舞藝術之源?老人說,拉孜雪村自古就是拉薩通往后藏極西和阿里地區(qū)的必經之道、雅魯藏布江西段的主要渡口,人馬驛旅不斷。有了橋梁和渡口,兩岸人民才能往來,也為堆諧藝術培育出最適宜的生長土壤。
又由于拉孜雪這一帶地方氣溫適中,人情濃厚,恰好處在拉薩到阿里一半的距離,過往的商人、游民、公職人員都喜歡在這里打尖、休整、安排渡船,閑暇時跟當地人飲酒對歌,起舞助興。這是個人流物流信息流和多種文化的會聚之地,久而久之,拉孜堆諧博采眾長、精益求精,不斷取得進步和發(fā)展。
皮吉拉巴認為,西藏人在這種“上了發(fā)條一樣”持續(xù)不斷、跋山涉水的漫長旅行生活中創(chuàng)作出很多膾炙人口的堆諧歌曲,“因為沿途高原上連綿起伏,躲也躲不開的高山巨峰適合觀察適宜比喻,比如:山頂上白雪皚皚,山腰上云霧繚繞,山底下綠草茵茵。”比如這首《聶拉木通拉》:
小馬它頻頻回首,
要我說情有可原——
它最可心的飼草呀,
落在那通拉山下。
拉孜雪村堆諧傳承人——皮吉拉巴老人的家。
拉巴老人點評:“這就是一種很美的隱喻,用詞非常恰當。當時是有很多年輕小伙子參加到艱辛的馬幫運輸中,跟沿途照料他們的村姑產生感情。依我的理解,這就是一首旅途中的愛情歌曲,但很文雅、含蓄,這就是堆諧藝術的魅力所在?!?/p>
老人又饒有興致地介紹了另一首也叫《聶拉木通拉》的歌曲——
聶拉木通拉山口,
被大雪鎖上鐵門;
和熙的陽光照射,
請打開通拉門鎖。
這種堆諧歌詞,完全來源于對生活的悉心觀察和體驗,《聶拉木通拉》、《常松拉》、《拉木工堂》都是西藏真實的地名,拉巴老人說:“它絕不是閉門造車,因此才會有長久的生命力?!?/p>
我們在渡口的談話還在繼續(xù)著,老人還是堅持認為沒有拉孜古渡口就沒有拉孜堆諧藝術。老人家邊指點邊告訴我們,過去這里不但有簡易鐵索橋,還有牛皮舟和大型的馬頭木船“誅仙大果”。馬頭木船的來源可以追溯到薩迦派的一位祖師在內地蘇杭水鄉(xiāng)長達十余年的寓居生活,是他把馬頭木船帶到西藏的,主要用于擺渡牲口和大型貨物。
聊得興起,老人用滄桑悠遠的嗓音吟唱起一段西藏古歌中關于馬頭木船的描述——
藏歷正月十五,
文成公主入藏,
趕不到頭的壩子你不必擔心,
可派去駿馬百匹迎接你;
田卓對馬老說,我們“十大本土最具發(fā)展?jié)摿Ψ康禺a企業(yè)”評選活動的策劃就是高先生做的,操作性很強,目前進展得很順利,具體情況我會單獨向您匯報的。
百余條攔路的大河你不必擔心,
可派去百艘馬頭木船迎接你。
南來北往的旅客從古格王時期傳下來的簡易樂器“卓木墊”在堆南木加拉孜演化成具有本地特色的“扎年琴”,并生根開花,結出碩果……
拉孜堆諧的歷史在皮吉拉巴老人這一代又一次奏出華彩樂章。
皮吉拉巴,是拉孜皮吉家族第十二代傳人,皮吉瓦是這個家族的房名。老人說所謂“房名”幾等于姓氏,名字可以換,房名會跟隨一個人一輩子,至于其中的原委,有說是為了表明家族“骨系”和血緣傳承關系,也有說是為避諱計,比如說當村里有人去世,鄰人只須提到是某某家的,而不用直呼其名。
走近屋內,但見老人家的客廳里沒太多的陳設,偌大的屋子顯得有些空曠冷寂。拉巴老人說:“這是專門為了教學方便,冬天在院子里太冷了,就在這客廳里跳‘拉孜堆諧’?!?/p>
出生在拉孜雪村的皮吉拉巴,打小就跟著在村里的工會組織中當民間歌手的媽媽學跳堆諧。小拉巴學得很快,13歲時,村里的同齡人就都趕不上他了。從此,堆諧藝術成為他的終生之愛,“因為這是一門使人快樂的藝術;因為這是一個讓人久看不厭的藝術,哪怕參加歡慶時有一百個小伙子會彈‘扎年琴’,我們也會盛情邀請我們中公認彈的最好的人領銜表演,他總是最受尊重的?!?/p>
1960年代,拉巴和村里的年輕人一起參加日喀則機場民工團,成為民工團宣傳隊里的骨干成員,并在那里和現在的老伴相識相愛成親。318國道修到拉巴的家門口時,每到夜幕降臨,工區(qū)帳篷里總能看到拉巴舞動的身影。后來,拉巴一直在拉孜鄉(xiāng)小學當民辦教師,他利用課余時間教鄉(xiāng)里的娃娃們跳堆諧,彈六弦琴。
1997年,他們組織成立農民業(yè)余堆諧隊,組成160人的團隊參加了第一屆日喀則地區(qū)“珠峰文化節(jié)”,嶄露頭角。
經過拉孜堆諧藝人一代代的不懈努力和共同付出,拉孜縣拉孜鎮(zhèn)獲得“堆諧之鄉(xiāng)”和西藏民間藝術之鄉(xiāng)稱號。
特別是2010年初,在日喀則地區(qū)煙草公司的大力扶持下,為演員支付誤工補貼和演出津貼,“有了資金和人才,我們才能組織起一個像模像樣的隊伍。”
不知道是誰沾了誰的光,老人曾跟著堆諧隊漫游杭州、成都、南京等內陸城市,參加了在杭州舉辦的
全國第十三屆“群星獎”舞蹈比賽并獲得“群星獎”?!半m然成績很大,但現在最大的困難是經營狀況還不是特別理想,我們還需要繼續(xù)努力呀?!?/p>
2000年,退休后的拉巴開始研究堆諧,不僅收集整理已有內容,還憑記憶口述,請人記錄傳統(tǒng)堆諧的唱詞、曲譜、舞蹈步法、舞蹈身段等,拉孜堆諧在皮吉拉巴老人這一代又一次奏出華彩樂章。
2000年,退休后的拉巴開始研究堆諧,不僅收集整理已有內容,還憑記憶口述,請人記錄傳統(tǒng)堆諧的唱詞、曲譜、舞蹈步法、舞蹈身段等內容。2009年6月,皮吉拉巴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命名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堆諧(拉孜堆諧)代表性傳承人”。
如今,除了教授堆諧,拉巴開始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傳統(tǒng)堆諧唱詞的收集整理上。眼下,他已收集到《隆桑啦》、《聶拉桑伯》、《嘎博啦》、《格桑啦》、《歐瑪良吉》等三四十個老曲目。
拉巴老人患有嚴重的氣管炎,身體不是很好,但談到拉孜堆諧的傳承,老人很樂觀?!耙郧拔覔倪^,但現在不擔心了。我反倒覺得現在對堆諧的傳承和保護要比以前做的好!我已經收集整理了三十多首曲目,自己還編排了一些。以前學的人不多,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喜歡堆諧,關心堆諧,這讓我對堆諧的明天很有信心。我覺得一切的艱辛付出都值了。”
為何對拉孜堆諧的未來并不擔心,老人說到,現在有些小學校用拉孜舞樂代替課間操和廣播體操,這對下一輩人傳承這門古老的鄉(xiāng)土藝術必將產生不可估量的影響,他是由衷地佩服學校領導人和這些老師的膽識和遠見,他說:“從某些方面講他們做的比我還好。因為這是一種公共行為,跟我個人單槍匹馬沒法比!今年,我當上了拉孜縣政協(xié)委員,縣里年初成立了由16位農牧民組成的堆諧演出隊,但經我了解,隊員住宿條件還比較差,師資緊缺,我今年上交的第一個委員提案就是希望上級機構進一步加強業(yè)務指導和幫扶力度,使拉孜堆諧真正成為拉孜縣的一張名片?!?/p>
現在學拉孜堆諧的人越來越多。關于學習拉孜堆諧應有的條件,老人提到了來自云南香格里拉的拉木措姑娘,她從云南千里迢迢到拉孜,吃住在老人家里學習堆諧,堅持了兩個多月。老人希望學習堆諧藝術的人一是最好有簡譜基礎;二要有耐性和恒心,“一天學會一節(jié)歌詞和音律,已經很不錯了。60天才學會60節(jié)段落,沒有那么容易呀?!?/p>
老人唯一擔心的是拉孜堆諧不能保持它的“原汁原味”。老人舉例說,村里有人參加了廣播電臺的堆諧歌曲接龍比賽,明明答對了人家說不對,答錯的反而說對?!皞鹘y(tǒng)文化保持純正很難,但很必要,因為這是一個民族的歷史記憶。傳承和創(chuàng)新一定要分得很清楚,傳承要干凈,創(chuàng)新要徹底,這就是我的基本觀點!否則,國家投那么多錢,花那么大的力氣保護我們這些傳承人干什么呢!”
上圖 2009年6月,皮吉拉巴被文化部命名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堆諧(拉孜堆諧)代表性傳承人”。
下圖“ 堆諧”歌曲往往與舞蹈結合在一起,這種歌舞后來在整個西藏流傳,經過藝人的加工提煉,逐漸演變?yōu)槟_下打點的踢踏舞形式,以拉薩地區(qū)最為盛行。(攝影/語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