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桂雄 (中石化東北油氣田分公司,吉林 長春130062)
松遼盆地南部地區(qū)中生代以來發(fā)育了一系列斷陷盆地,早白堊世為斷陷沉積期,晚白堊世為拗陷沉積期,并以斷陷期沉積為主。這些斷陷盆地大小不一,其成盆期類似[1],總體上受 NE向斷裂控制 (圖1),同時受EW向斷裂的影響。主要發(fā)育早白堊世的義縣組 (K1yx)、九佛堂組 (K1jf)、沙海組(K1sh)、阜新組 (K1fx)和晚白堊世孫家灣組(K2sjw),K1yx以火山巖夾少量火山碎屑巖沉積為主;K1jf以泥巖、凝灰質泥巖、油頁巖夾砂巖沉積為主,為區(qū)域性烴源巖發(fā)育層和主力勘探層系。早白堊世晚期遭受強烈改造作用,發(fā)生大規(guī)模擠壓抬升與剝蝕作用,K1fx及以上早白堊世地層大部分被剝蝕。晚白堊世沉積厚度薄,大部分缺少古近系和新近系,導致斷陷埋藏淺,殘存規(guī)模小,具有典型的改造型盆地的特點[2,3]。
彰武斷陷位于松南斷陷群的南部 (圖1),是一個新發(fā)現(xiàn)的斷陷,殘存面積僅100km2,研究發(fā)現(xiàn),彰武斷陷具有 “早期深埋生烴,后期抬升改造,油氣有效保存”的成藏特點,對該斷陷的勘探表明,彰武斷陷烴源巖豐度高,成熟度中等,保存條件好,其中彰武2井、彰武3井分別獲得日產(chǎn)12.4m3和17.6m3的油產(chǎn)量,目前評價井也有多口井獲工業(yè)油流,估算資源規(guī)模近億噸。筆者旨在對彰武斷陷含油氣特征的深入解剖,發(fā)現(xiàn)其相關規(guī)律,為松南地區(qū)同類斷陷的勘探提供參照。
圖1 松遼盆地南部中生代斷陷分布圖
彰武斷陷位于松遼盆地西南隆起區(qū),斷陷結構呈箕狀特征,平面呈橢圓形態(tài),NE向展布,現(xiàn)今的斷陷面積約150km2,斷陷層最大埋深約3000m。早白堊世晚期斷陷遭受較強烈的剝蝕,K1fx以上地層基本被剝蝕殆盡,保留地層自上而下包括K1fx、K1sh、K1jf、K1yx,斷陷邊緣地層剝蝕量大,上述地層均有不同程度的剝蝕 (圖2)。
圖2 彰武斷陷結構特征圖
彰武斷陷最大沉降區(qū)位于中央的彰武3井東南,K1jf現(xiàn)今最大埋深為2200m。向斷陷邊緣部位迅速抬升并有部分被剝蝕。地層分布具有斷陷中央厚、邊緣薄,東側厚、西側薄的特點。埋深大于1000m的K1jf下段分布面積也不到100km2。但目的層厚度大,K1jf累積厚度達1800m,占現(xiàn)今斷陷地層總厚度的60%。
根據(jù)彰武斷陷深洼部位3口探井的地化分析資料,彰武斷陷烴源巖具有厚度大、有機質豐度高、有機質類型好的特點。
主要目的層K1jf烴源巖最大厚度達800m,殘余有機碳質量分數(shù)w(TOC)平均達到2.70%以上,最大值為8.63% (表1),有機質類型以Ⅰ型和Ⅱ1為主,表明有機質主要來源于湖盆中低等動植物[4]。
對于這類抬升早、埋藏較淺的斷陷,有機質是否成熟是油氣富集的關鍵的影響因素之一。研究表明,烴源巖經(jīng)歷早期深埋生烴作用,其證據(jù)來自2個方面,一是根據(jù)彰武3井的埋藏史分析 (圖3),單井模擬結果顯示,彰武3井K1jf-K1fx連續(xù)快速沉積,沉積速率達到104m/Ma。K1jf底界埋深達到3000m,K1jf溫度達到100℃。K1jf烴源巖在K1fx沉積期間進入成熟門限,在K1fx沉積末期其中下部烴源巖鏡質體反射率Ro達到1%,K1sh底部烴源巖同時進入成熟門限,Ro達到0.5%。K1fx沉積末地層開始抬升剝蝕,地層溫度降低,烴源巖演化停滯。
模擬結果表明,K1sh底部和K1jf上部烴源巖演化屬于低熟階段,K1jf下部烴源巖演化屬于成熟階段。K1jf和K1sh烴源巖存在一期生烴過程。
二是根據(jù)目的層獲得的大量流體包裹體分析數(shù)據(jù),與烴類包裹體同期的鹽水包裹體均一溫度分布在100~120℃之間,反映K1jf烴源巖有機質已經(jīng)成熟,普遍進入生烴高峰階段。
表1 松南地區(qū)彰武斷陷K1jf烴源巖有機質豐度
圖3 彰武3井埋藏史、熱史演化示意圖
早白堊世末,受燕山運動Ⅲ幕影響,研究區(qū)發(fā)生了近NW向左旋擠壓作用,地層遭受強烈的抬升剝蝕[5],根據(jù)彰武1井聲波測井資料計算的K1fx以上地層剝蝕厚度約750m,反映斷陷改造強烈,對油氣的有效保存帶來巨大挑戰(zhàn),但從彰武斷陷已發(fā)現(xiàn)的油藏分析,油藏含油飽和度高,地層水為氯化鈣型,間接反映斷陷在后期強烈改造的背景仍然具有良好的保存條件。
彰武斷陷具有優(yōu)異的保存條件與良好的區(qū)域與局部蓋層條件密不可分,K1sh底部沉積一套湖沼相泥巖,分布面積廣,厚度穩(wěn)定,在早白堊世末期的抬升剝蝕中得以完整保存,為區(qū)域性蓋層,K1jf上段泥巖既是烴源巖也是良好的蓋層,厚度都在100m以上,既是斷陷的區(qū)域性蓋層,也是油藏的局部蓋層。
圖4 彰武斷陷主要有藏類型示意圖
彰武斷陷雖在成盆期發(fā)育控凹斷層及調整斷層,但這些斷層在后期擠壓抬升過程中斷層沒有明顯的反轉,加之K1jf砂地比較低,可以預計斷層始終處于閉合狀態(tài)。因為已發(fā)現(xiàn)的油氣藏以巖性油藏為主 (圖4),同時已發(fā)現(xiàn)的油藏成熟度較低,原油具有較高 密 度 (0.9231g/cm3) 和 黏 度(160mPa·s),較 高 的 凝 固 點(26℃),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油氣運移距離,使得油氣具有近源成藏的特點。
松南地區(qū)共有大小斷陷30多個,在過去20年的勘探中,經(jīng)歷多次反復,到目前為止,除陸家堡、奈曼、張強等少數(shù)較大斷陷獲得油氣外,一直處于徘徊局面,主要原因是對松南地區(qū)現(xiàn)今殘余面積小,目的層埋藏淺的斷陷認識有限。2011年,在勘探面積僅150km2的彰武斷陷勘探取得重大突破。研究表明,彰武斷陷具有 “早期深埋生烴,晚期抬升改造,油氣有效保存”改造型盆地成烴成藏演化特點,松南地區(qū)大部份斷陷也具有類似特點,彰武斷陷勘探認識和經(jīng)驗,對這些斷陷勘探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根據(jù)改造型盆地 “早期深埋生烴,晚期抬升改造,油氣有效保存”的成烴成藏演化特點,這類盆地的資源潛力取決如下關鍵要素:①烴源巖數(shù)量和質量是基礎,松南地區(qū)已獲得油氣資源的斷陷烴源巖厚,有機質豐度高,有機質類型均為Ⅰ型或Ⅱ1型干酪根,成熟度達到低熟-成熟階段,其中成熟度是非常重要影響因素。②良好的區(qū)域與局部蓋層是必要條件,改造型盆地在后期改造時蓋層易受到剝蝕而導致油氣散失,區(qū)域蓋層得到有效保存是關鍵,松南地區(qū)大部分斷陷K1sh下部煤系地層和K1jf上段泥巖蓋層在后期改造時得以保留,為油氣有效保存提供條件。
[1]云金表,羅傅清,李玉喜 .東北地區(qū)中生代斷陷盆地群構造演化與成油關系探討 [J].石油勘探與開發(fā),1994,21(6):40~47.
[2]劉池洋,楊興科 .改造盆地研究與油氣評價的思路 [J].石油與天然氣地質,2000,21(1):11~15.
[3]孔凡軍,陳文學 .改造型含油氣盆地油氣成藏研究進展 [J].石油天然氣學報 (江漢石油學院學報),2010,32(1):174~176.
[4]程克明,王鐵冠,鐘寧寧,等 .烴源巖地球化學 [M].北京:科學出版社,1995.
[5]周建波,張興洲,馬志紅,等 .中國東北地區(qū)的構造格局與盆地演化 [J].石油與天然地質,2009,30(5):530~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