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學東 (中石化勝利油田分公司河口采油廠,山東 東營257200)
埕南埕91塊、埕911塊位于埕東油田南部,構造上位于埕東凸起與渤南洼陷的過渡部位,處于渤南洼陷生成的油氣向埕東凸起運移的必由之路,成藏條件十分有利。埕91塊主力油層系為古近系東營組二段 (Ed2),油藏頂深1750~1800m,含油面積1.02km2,地質儲量256.6×104t,含油飽和度平均63.1% 。儲層巖性主要為含礫砂巖、細砂巖、礫巖及粉砂巖,儲層孔隙度26.6%,滲透率1270mD,為高孔、高滲砂巖儲層。埕911塊主力油層系為新近系館陶組10砂組 (Ng10),油藏頂深1600~1700m,含油面積0.5km2,地質儲量135×104t,平均含油飽和度63.1%。Ng10儲層巖性以含礫砂巖、礫巖為主,孔隙度29%,滲透率946mD。
根據(jù)試油資料,兩個區(qū)塊均為常壓系統(tǒng);地面原油密度1.0173~1.054g/cm3,80℃原油黏度6252~10000mPa·s,地層溫度80~81℃,地溫梯度3.6℃/100m,均屬于常溫常壓系統(tǒng)。
儲層為弱速敏,無臨界流速;臨界礦化度為10000mg/L;中等水敏,極強酸敏,中等偏弱堿敏。
埕91塊Ed2Ⅰ期砂體全區(qū)為油層,未見邊底水;埕911塊Ng10油層全區(qū)為純油層,未見邊底水。兩塊油藏形成均受構造和巖性雙重控制,為構造-巖性稠油油藏。
埕91塊試油情況:探井埕91井,1987年在Ed2的Ⅰ期砂體通過熱洗累積產(chǎn)油1.7t;Ed2的Ⅱ期砂體通過抽汲求產(chǎn),僅出油花。通過油性分析測得Ⅰ、Ⅱ期80℃時原油黏度分別為13042、12702mPa·s,常規(guī)試油未求得產(chǎn)能。
埕911塊試油情況:探井埕斜911井,1997年2月在Ng10進行過試油,常規(guī)試油日產(chǎn)油0.39t,累計產(chǎn)油3t,原油黏度在80℃時為6252mPa·s,試油結果為超稠油油層。
埕南91-P1井50℃最高黏度為36.8×103mPa·s,80℃黏度達3.2×103mPa·s;埕911-P1井50℃最高黏度為65.2×103mPa·s,80℃黏度達1.2×103mPa·s。黏溫關系表明:原油黏度對溫度敏感性強,溫度每升高5℃,原油黏度下降近一半,極易在作業(yè)和維護過程中造成冷傷害。
1)油層埋藏深 注汽壓力高,井身長,井筒熱損失大,導致井底干度低,蒸汽質量下降,影響注汽效果。
2)原油黏度高 對溫度的敏感性強,作業(yè)及采油過程入井液易造成冷傷害,舉升過程中易造成井筒舉升困難。
3)地面集輸困難 黏度隨溫度敏感性強,地面原油溫度的下降對集輸造成困難。
水平井采用篩管頂部注水泥完井技術[1]。油層套管:A點以上選用P110H鋼級濫177.8mm套管,A點以下至井底采用濫177.8mm精密濾砂篩管,中間加兩根盲管。濾砂管:基管濫177.8mm、P110H鋼級;最大外徑濫198mm、內通徑濫159.4mm;擋砂精度0.15mm。酸洗液設計:復合緩速酸+油層清洗液。pH值調節(jié)劑:調整殘酸pH值。酸洗管柱設計:密封插管+油管串 (造斜點以下使用4×30°倒角油管)+洗井封隔器+油管串+洗井封隔器+油管串到井口。
HDCS強化采油技術是采用高效油溶性降黏劑、二氧化碳輔助、水平井、蒸汽吞吐的復合技術[2],發(fā)揮協(xié)同降黏、混合傳質及增能助排作用,達到降低注汽壓力,擴大波及范圍,實現(xiàn)中深層特超稠油油藏有效開發(fā)的綜合性技術。
3.2.1 油溶性降黏劑的效果
表1 油溶性降黏劑降黏效果實驗評價結果
在油藏溫度下,該地區(qū)稠油油藏注汽需要一定的啟動壓力,因此在注汽前需要用油溶性降黏劑對油層進行預處理,以降低注汽啟動壓力,提高回采效果。表1為油溶性降黏劑降黏效果實驗評價結果,可以看出5%濃度下降黏劑的降黏率達到了82%,效果較好。
3.2.2 CO2最佳注入量的確定
隨著CO2加入量的增大,原油黏度顯著下降,體積因數(shù)增大;地層油體積膨脹越多,地層油的彈性能量增加越多;氣油比達到23.9時降黏率為92%。
表2 不同CO2注入量下的增產(chǎn)效果
利用室內物模實驗裝置進行了N2、CO2、油溶性降黏劑等協(xié)同作用提高蒸汽吞吐效果的研究和實驗。純蒸汽驅的驅替效率只有21.94%,伴蒸汽注入CO2驅的驅替效率為48.90%,伴蒸汽注入油溶性降黏劑驅的驅替效率為68.56%,伴蒸汽注入N2+油溶性降黏劑驅的驅替效率為77.04%,伴蒸汽注入CO2+油溶性降黏劑驅的驅替效率為87.61%??梢姡檎羝⑷隒O2+油溶性降黏劑驅是提高特超稠油驅替效率的最佳驅替方式。表2為不同CO2注入量下的增產(chǎn)效果,從中可以看出,水平井注入CO2在140t時,增產(chǎn)效果最好。確定該地區(qū)水平井CO2注入量為110~140t(計算條件:水平段長200m,油層有效厚度10.0m,周期注汽量3000t)。
3.2.3 注汽參數(shù)的優(yōu)化設計
注汽時應根據(jù)注汽設備的情況盡量提高注汽速度,降低注汽壓力,以提高井底蒸汽的干度,減少熱損失,提高注汽質量。注汽參數(shù)優(yōu)化設計結果為:注汽速度10~15t/h、井口注汽干度大于73%、水平井注汽強度15~20t/m。
全程隔熱的理念:縱向實現(xiàn)從井口到油層的全井段隔熱;橫向實現(xiàn)從注汽到轉抽的全周期隔熱。全程隔熱的目標:提高在注汽和采油過程中的熱能利用率;減少作業(yè)及管理過程中產(chǎn)生的冷傷害。
圖1 全程隔熱管柱示意圖
全程隔熱管柱主要包括兩部分:注汽節(jié)能管柱部分和注采一體化管柱部分[3]。其節(jié)能封隔器及密封插管為核心技術。
注采一體化管柱包括注汽插管、注汽洗井單流閥、長距離井下補償器、注采一體化泵、隔熱管、注汽后下入空心抽油桿和電熱桿;注汽節(jié)能管柱包括注汽節(jié)能封隔器、旋轉脫接器、隔熱管。全程隔熱管柱示意圖見圖1。
全程隔熱技術的優(yōu)勢:①全程隔熱,降低沿程的熱損失,提高注汽的效果和熱能的利用率;②提高液體舉升過程中的流速,降低沿程熱損失,充分利用地溫;③舉升過程中全程密閉,避免稠油在井筒中脫氣,提高特稠油的流動性能;④利用注汽節(jié)能管柱的密封性,避免注汽后作業(yè)、維護過程中油層冷傷害;⑤洗井、打撈方便。
為防止吞吐后期由于井筒溫度降低,產(chǎn)出液的黏度升高造成井筒舉升困難,加上該區(qū)塊地理位置偏僻、地面設施不配套,配套采用電加熱井筒降黏工藝[4]+注采一體化管柱+高真空隔熱管,加熱功率80kW。使用了耐溫250℃的加熱電纜,配套應用低頻加熱柜,選擇注采一體化泵。
建立了溫控一體化管理體系:①蒸汽對油層 “加溫”;②一體化管柱對井筒 “保溫”;③電熱桿對地面 “升溫”;④加藥、摻水、加熱爐保障集輸暢通。
至2011年底,已在埕91塊、埕911塊完鉆的37口水平井中應用深層超稠油開采配套工藝技術,累計應用51井次,單井平均使用油溶性降黏劑11.6t,二氧化碳110t,注汽壓力平均18.2MPa,平均單井注汽量1964t。平均單井峰值日產(chǎn)液52.5t,日產(chǎn)油25.5t,單井周期日產(chǎn)油能力13.7t,周期平均含水63.7%,單井周期累計產(chǎn)油2442t,平均周期155d,油汽比1.24。
典型井埕南91-平9井:預處理注油溶性降黏劑12t,二氧化碳120t,注蒸汽2508t,開井后峰值日產(chǎn)油達50t,至2011年底油汽比2.68,周期131d,平均周期日產(chǎn)油37.6t,含水7.2%。
[1]楊海波,余金陵,魏新芳,等 .水平井免鉆塞篩管頂部注水泥完井技術 [J].石油鉆采工藝,2011,33(3):28~30.
[2]李賓飛,張繼國,陶磊,等 .超稠油HDCS高效開采技術研究 [J].鉆采工藝,2009,32(6):52~55.
[3]李大軍,王艷紅,劉杰 .注采一體化管柱在特超稠油生產(chǎn)中的應用 [J].勝利油田職工大學學報,2008,22(S1):160~161.
[4]林日億,李兆敏,董斌,等 .塔河油田自噴深井井筒電加熱降黏技術研究 [J].中國石油大學學報 (自然科學版),2006,30(4):67~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