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娜.帕拉西奧
安娜·帕拉西奧
(作者系西班牙前外交部長,世界銀行前高級副行長,現(xiàn)為西班牙國務委員)
奧巴馬的以色列之行已塵埃落定。奧巴馬第二個任期的首次出訪,并沒有如很多人希望的那樣形成突破,這表明奧巴馬與其他總統(tǒng)在第二個任期內打上自己鮮明外交政策烙印不同,其主要意圖是為自己內政掃清障礙。
奧巴馬的野心是顛覆自尼克松1968年當選以來主宰美國政壇的安排。他希望保證溫和的民主黨能主導國內政治和政策制定的核心,將共和黨邊緣化。
奧巴馬以色列之行的主要活動是在耶路撒冷的演講,在演講中,奧巴馬展示了自己標志性的雄辯口才,通過強調道德感、要求聽眾從巴勒斯坦角度思考巴以沖突,贏得了充滿疑惑的以色列公眾。然而,盡管此次演講被廣泛認為是一次成功的公共外交行動,卻并不預示著美國重新加入和平談判。相反,它預示美國將繼續(xù)在巴以沖突中采取袖手旁觀的方針。
奧巴馬決定向以色列人民而不是以色列領導人發(fā)表演講,意義重大。他認識到當前政治氣候并不利于和平談判。在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打造了一個中右翼聯(lián)盟,其主要成員都是支持定居點計劃的有名望的官員,包括住房部長、猶太家園黨艾里爾和國防部長、內塔尼亞胡的利庫德集團的雅倫。明顯的一個例外是司法部長利夫尼,之所以任命他,似乎只是為了給和平進程披上一件官方的外衣。作為溫和派的財政部長拉皮德,則被清除出了和平進程(他本人對兩國方案的態(tài)度含混不清)。
此外,盡管內塔尼亞胡在2009年宣布支持兩國方案,他在奧巴馬來訪期間再次強調了這一點——利庫德集團卻持有支持定居點的態(tài)度,以色列計劃在約旦河西岸最敏感地區(qū)之一E1走廊建設定居點就是明證。與此同時,巴勒斯坦總統(tǒng)阿巴斯的合法性正在受到侵蝕,巴勒斯坦地區(qū)的動蕩局勢一直有礙于和平進程。
面對并不情愿的以色列政府和分裂的巴勒斯坦,奧巴馬并沒有花血本敦促雙方走向和平。奧巴馬借訪問的機會,向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公眾傳達實現(xiàn)和平協(xié)定的責任。事實上,在奧巴馬在演講中借同情和道德之名,發(fā)出了一個清晰的和平進程的信號:談判的推動力必須來自以色列和巴勒斯坦街頭,而不會來自華盛頓。
這是一個戰(zhàn)術性動作,使奧巴馬能夠在不身陷其中的情況下解決巴以沖突,而且他此次訪問的根本目的在于,讓自己不要因為以色列而從國內目標中分心。
奧巴馬在首次訪問中選擇以色列,這不利于美國作為一個真誠的談判牽線者的角色,與此同時,也沒有可靠的候選人填補這一位置。以色列之行還預示著以色列與奧巴馬關系的重大變局,在其總統(tǒng)生涯中,奧巴馬一直被批評故意不為美國的中東最強盟國提供足夠支持。最近,參議院在國防部長提名的聽證會上就反映了這一批評。在以色列問題上,被提名的前參議員哈格爾,遭到咄咄逼人地詢問。
奧巴馬面臨著控制國會的持久戰(zhàn)、明年的中期選舉和中東地區(qū)的日漸動蕩(包括以色列對伊朗核設施單方面采取行動),他顯然認為現(xiàn)在并不是推行和平協(xié)定的時機,因為不可能成功。相反,他在試圖通過安撫國內批評、緩解以色列安全憂慮讓以色列不再成為問題。
為此,奧巴馬收回了他對和平談判先決條件的支持,向巴勒斯坦人表示他們不必期望在談判前凍結以色列定居點建設計劃。在耶路撒冷演講中,奧巴馬重申了美國保護以色列安全的承諾,同時還承諾控制敘利亞化學武器存量、防止伊朗擁有核武器。
這一戰(zhàn)略已經(jīng)奏效。內塔尼亞胡為2010年以色列突擊隊突襲加沙邊境土耳其船只向土耳其致歉,這稱得上是奧巴馬的一次重大外交勝利。更重要的是,內塔尼亞胡-奧巴馬之間的無分歧局面,消除了中期選舉中共和黨的一大發(fā)難目標。對共和黨來說,如此良機正變得越來越少。
以色列民意可能因奧巴馬的耶路撒冷演講而被激發(fā)起來,支持和平;或者美國國務卿克里能夠在引導談判方面順利前進——奧巴馬可以以和平締造者的姿態(tài),讓此次以色列之行具有歷史意義。利夫尼可能在以色列政府中獲得重要地位;勞動黨可能取代猶太人家園黨加入新執(zhí)政聯(lián)盟;內塔尼亞胡的態(tài)度可能因追求自己的烙印而發(fā)生改變。當然,這些變化發(fā)生的可能性不大。
但是,如果以色列政治和社會不發(fā)生重大改變,奧巴馬將繼續(xù)安全行事。隨著他逐漸鞏固民主黨在美國政壇中的位置,以色列將繼續(xù)建設定居點并變得越來越孤立。我們只能希望奧巴馬犧牲外交政策以贏取內政的戰(zhàn)略,不會付出過于高昂的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