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愛華
我很喜歡《西游記》第八回里的一首詞,名叫《蘇武慢》。“試問禪關(guān),參求無數(shù),往往到頭虛老。磨磚作鏡,積雪為糧,迷了幾多年少?毛吞大海,芥納須彌,金色頭陀微笑。悟時超十地三乘,凝滯了四生六道。誰聽得絕想崖前,無陰樹下,杜宇一聲春曉?曹溪路險,鷲嶺云深,此處故人音杳。千丈冰崖,五葉蓮開,古殿簾垂香裊。那時節(jié),識破源流,便見龍王三寶?!?/p>
這首詞意境深遠,頗有韻味。磨磚作鏡,本意為白辛勞一場。因為磚頭再磨,也變不成鏡子。單從詞面講,就是浪費光陰,夢想不會成真的意思。這讓我想到了另一句俗話——“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想來如果把磚頭換成一塊銅(古代歷來都使用銅鏡),磨銅為鏡是一定可以成功的。我的心情頓時大好,覺得“磨磚為鏡”的意境其實更加深遠。一個人,如果明知不可為而一定要為,自然有他的道理。也許醉翁之意不在酒,人家真正要打磨的,不是一塊磚,而是一顆心。
而“積雪為糧”一句,則是關(guān)于蘇武的。傳說蘇武被匈奴拘禁的時候是以積雪為糧的,試想,一個人落魄到一粒糧食也沒有,在寒風中只能用積雪來充饑,此人的意志力是何等堅強!
于是,在我的思考中,既然積雪可為糧,磨磚也可為鏡。只要信念堅定,奇跡就可能出現(xiàn)。
唐太宗李世民曾說:“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毖由扉_來,就是以己為鏡,可以知善惡;以鄰為鏡,可以知親疏;以詩為鏡,可以知心境;以名人為鏡,可以知成敗。
因此,我以為,“磨磚為鏡”的境界,應(yīng)當是一個自我反省、獨立思考的過程。有了這個過程,就能向成功更靠近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