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衛(wèi)生
人們通常把學生上學叫做去“讀書”,把教師上課叫做“教書”。教師只有先“讀書”,然后才能去“教書”。但是,教師讀完了拿文憑的書,取得了做教師的資格證書,并不一定就能教好書。教師要教好書,必須一生不離讀書。然而,眼下教師不讀書卻是普遍現象,并有日益蔓延和惡化的趨勢,已成為影響教育發(fā)展的嚴重問題。
教書之人何以不讀書?
一是無空讀。目前,中小學教師工作量普遍偏重,有的甚至是超負荷工作。每天光是上課、批改作業(yè)、下班輔導就忙得不亦樂乎,特別是一些繁雜無效的所謂備課(其實就是年復一年的抄教案),勞形傷神,白白浪費了教師們許多寶貴時間。教師成天忙于應付各種形式主義的東西,身心疲憊,無暇顧及讀書。
二是無書讀。教師案頭上堆放的除了學生作業(yè)本、課本、不同版本的參考書和教輔資料外,幾乎很難見到一本教育教學理論書刊,更不用說是名家大師的教育經典著作了。偶爾發(fā)現一兩本掛在墻角的教育期刊,也似乎很少有人讀過。有的教師坦率地說自己從學校畢業(yè)出來,除了教參書外,壓根就再沒有認認真真讀過一本有關教育教學的理論著作,其他書籍也讀的非常有限。再走進學校圖書資料室,書架上大多是一些塵封已久的舊書刊,傳統(tǒng)或現代的教育名家的經典著作在這里難覓其蹤。有的學校校舍蓋的豪華氣派,綠化美化漂漂亮亮,電教設備一應俱全,但圖書室的藏書卻是那些發(fā)黃過時的書籍。新華書店(尤其是縣級新華書店)充斥的是各類教輔讀物,城鎮(zhèn)公園圖書館也難覓教育類圖書的蹤影。
三是無心讀。受市場經濟思潮影響和形形色色的娛樂休閑活動的誘惑,全民讀書風氣日益衰落,教師也感染了“閱讀恐懼癥”。再加上近十幾年來教師的社會政治經濟地位實際上的逐漸下降,教師職業(yè)退去了昔日神圣和虛幻的光環(huán),而社會和家長對教師的期望和壓力越來越大,使得教師變得更加現實,有的甚至出現了較為嚴重的職業(yè)倦怠。凡此種種,教師失去了讀書充電的原動力和閱讀興趣,也就很難有心思坐下來精心讀書了……
教師長期不讀書,張口全是陳詞濫調,講課只是當教參書的傳聲筒。上課照本宣科,講解人云亦云,板著臉孔說教,自己無動于衷卻假模假式地抒情,其面目必然可憎,令學生生厭。
“腹有詩書氣自華”。沒有書本的滋潤,缺少智慧的陽光,人的精神世界就會干縮枯萎,思想底色就暗淡無光。為人師者,本應具有較為深厚的文化底蘊,專業(yè)化的理論素養(yǎng),寬厚仁愛的人文精神,獨具魅力的人格品質。這一切無不建立在廣泛吸收優(yōu)秀文化精髓和接受名家大師經典洗禮的基礎上。多讀一點諸子百家、唐詩宋詞,就會多一分高雅的品位;多讀一點蘇霍姆林斯基、陶行知,就能多把握一分教育的真諦。
欲求教好書,必先做讀書人。教師只有有了一定寬度和深度的閱讀,才能口吐蓮花、妙語連珠;才能讓我們的課堂不僅僅是傳授知識,培養(yǎng)技能的訓練場,更是傳遞思想,啟迪智慧,充滿人文情懷和生命活力的大課堂;才能最大限度地實現教書育人的終極目標。
教書之人愛讀書、多讀書,不僅是職業(yè)需要,更應成為教師的一種習慣、一種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