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義明
二十世紀末,布朗等人進一步提出,知識具有情境性,知識是在情境中通過活動而產(chǎn)生的,學習情境的性質決定了所學知識在以后情境中再運用的可能性,學習的目的不僅僅是讓學生懂得某些知識,而是要讓學生能真正運用所學知識去解決客觀世界中的一些問題,只有在真實世界的情境中,學習才能更為有效,因此,應該重視個人與情境之間的相互依賴性,讓學生在真實的與應用的環(huán)境背景中,通過目標定向的活動,學習知識與技能。所以,我們化學教師有必要在上課伊始,積極創(chuàng)設教學情景,抓住學生的心,吸引他們的注意力,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進而學好化學。
一、創(chuàng)設愉悅的游戲情境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學生的學習才會有無窮的動力。因此,我在化學教學中,常常利用學生喜歡新奇、刺激、做游戲的心理特征,創(chuàng)設愉悅的游戲情境進行課堂教學,以化學自身的魅力去誘發(fā)學生的主動參與,使學生一接觸就有妙趣橫生之感,從而開闊思路。這種課堂教學的實施,讓學生在游戲過程中學習知識、理解知識,并有效地從實踐中獲取知識。比如,在上第一節(jié)化學課時,我就給學生表演了一個小魔術。我課前取膽礬粉末、鎂粉和還原鐵粉各1克,把它們混和均勻后,放入小塑料瓶里。瓶底用針打一些小孔。帶到課堂上,告訴學生我要給他們表演一個小魔術,他們聽了興奮地不得了。我拿出酒精燈點燃,然后在酒精燈火焰的上方,輕輕拍打事先準備好的塑料瓶。瓶里的粉末落在火焰上時,火焰呈綠色。在綠色火焰的上方,飛舞著紅色和白色的星光,景色十分美麗。學生們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我告訴他們這其中的奧妙就要用我們學習的化學知識來解答,利用化學知識還可以設計出許許多多有趣的魔術。學生的學習興趣就培養(yǎng)起來了。教學中只要能夠表演小魔術或者小游戲的我都會盡可能地去做,我希望學生在我的引領下快樂地探索化學的奧秘。
二、利用好實驗可以設置出許多生動、有趣的情境,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化學教學離不開實驗,對許多知識的講解必須要結合化學實驗來進行,不然我們講的知識就顯得太空洞,學生無法理解?;瘜W實驗是我們化學課堂教學中創(chuàng)設情境的有利因素。利用好實驗可以設置出許多生動、有趣的情境,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積極主動參與課堂教學,同時也有利于學生觀察能力、分析能力和科學素養(yǎng)的提高。我們在化學課堂教學中要不斷研究實驗的教學方法,除了加強演示實驗的功能以外,還可以利用趣味實驗、探究實驗等充分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創(chuàng)造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提高教學質量。例如:在教學 CO2 的實驗制法時,我先設置了幾個問題,引導學生在實驗中探究:①在三支試管中,分別加入以下三組物質:a、大理石和稀鹽酸;b、大理石和稀硫酸;c、純堿與稀鹽酸。從以上三組實驗結果,你認為哪一組最適合實驗室制二氧化碳。②若制取較多量的氫氣,應選用什么裝置?所需儀器有哪些作用?③怎樣檢驗裝置的氣密性?向氣體發(fā)生器中如何裝藥品?加藥品時應注意些什么?④怎樣制得的氣體較純凈?怎樣去收集氣體?若使反應停止應怎樣操作?操作時應注意什么?在具體實踐中,教師可發(fā)給每組同學不同的儀器,學生組合出了十多種不同的制取CO2的實驗裝置,并讓每組同學介紹裝置的優(yōu)缺點,教師適當加以點撥,最后讓學生歸納出實驗的思路與方法。在整個問題解決過程中,教師是引導者和參與者,問題的討論分析、結論的得出都由學生來完成,學生成為了學習過程的主體,既增長了學生的知識,又培養(yǎng)了動手能力、交流能力、思維能力。
三、運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情境
多媒體的引入,給我們的化學教學帶來了勃勃生機。它能有效地利用圖像、聲音、色彩等形式來傳遞教學信息,調動起學生的多種感官,使教學內容能較好地接近客觀實際,使學生不但能置身于課堂教學材料所描述的情境之中,較好地理解教學內容,還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力和思維力,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但在運用多媒體時,我們要根據(jù)具體教學內容靈活運用,而不能單純地為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活躍課堂氣氛去運用。我認為在以下幾種情況可以運用:①介紹教材內容時可運用錄像或網(wǎng)絡資源講述,使學生具有親臨其境的感覺。例如:學習第一章部分,我先放映《開啟化學之門》的錄像給學生看,然后,引導其討論化學給我們帶來了為什么?化學主要研究些什么? ②處理一些教學難點時,我制作動畫課件,模擬真實的情境。如:在“構成物質的基本微?!币还?jié)中,如何更直觀、更具體的表現(xiàn)分子和原子及這兩個不同的概念,如何講述分子和原子的基本知識,這些是學生認識的難點,也是教師難于用語言表達清楚的。但在計算機上將原子形象化為一個具體的球體,通過動畫演示球體內部電子圍繞原子核運動及原子核內部的更小微觀結構將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從生活中提取情境素材
生活中處處涉及化學知識,我們可以運用真實的生活情景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尤其是初中化學教學,更應聯(lián)系日常生活,讓學生從感性上體會到學習化學知識的重要性。
在學習“認識化學元素”時,可用《人體中的化學元素》圖表來設置教學情境。
在學習“化學與能源和資源的利用”時可以聯(lián)系家庭中所用的合成材料(如塑料、橡膠制品等)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
在學習“溶液”時,可以聯(lián)系日常生活,如“蘿卜、馬鈴薯在水中洗”形成懸濁液,用肥皂洗油跡形成乳濁液,用汽油洗油漬形成溶液。
在學習“物質組成的表示”時可以取許多日常生活中用到的藥品,食品標簽作為教學情境,并要求學生分析有關成分及其含量的意義。
在學習“酸堿鹽”時,可以結合生活中一些小竅門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如“如何除去魚膽的苦味”、“為什么有的饅頭松而多孔”等。
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努力創(chuàng)設恰當?shù)摹扒榫场保ㄟ^“情境”啟發(fā)學生積極的觀察、思維。以“情境”為主線來組織和調控課堂教學,就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體性,促進學生科學探究活動的開展和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