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映潼,續(xù) 薇
(吉林大學第一醫(yī)院,吉林 長春130021)
肺癌是目前世界范圍內(nèi)發(fā)病率及病死率最高的惡性腫瘤[1],近年來,中國肺癌的發(fā)病率和病死率呈明顯上升趨勢。目前用于肺癌的診斷方法較多,痰脫落細胞學檢查是其中最常用方法之一。本文對本院近3年9515份痰標本脫落細胞學檢查結(jié)果進行回顧性分析,具體情況如下。
1.1 對象 2008年1月-2011年10月期間6631例送檢于吉林大學第一醫(yī)院檢驗科細胞室痰標本9515份,男3816例,年齡8-103歲,平均年齡62.7歲;女2815例,年齡9-94歲,平均年齡62.8歲。
1.2 方法 被檢查者病人晨起漱口,深咳留痰送檢。挑取痰中微帶血性、色素沉積,或含有固體顆?;野咨吵順犹狄褐糜诓F?,制成薄厚均勻的傳統(tǒng)涂片2張;將剩余痰液放入含有消化液的離心管中,離心吸棄上清,取細胞成分加入保存液中,靜置15min,采用Thin Prep–2000制薄層液基涂片1張。95%乙醇固定10min。巴氏染色后鏡檢。
1.3 細胞學診斷 采用3級分類診斷標準[2]:1級:未找到癌細胞;2級:找到可疑癌細胞;3級:找到癌細胞。以找到癌細胞為痰脫落細胞學診斷陽性。多次送檢以最高診斷作為該病例痰脫落細胞學最終診斷。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tǒng)計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數(shù)資料采用卡方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6651例患者的9515份痰標本,一次送檢患者4873例(73.5%,4873/6631);兩次送檢987例(14.9%,987/6631);三次送檢561例(8.5%);三次以上送檢210例(3.2%)。6631例患者中痰脫落細胞檢查陽性患者492例(7.4%),人均檢查2.2次;找到可疑癌細胞患者156例(2.4%),人均檢查2.1次;未找到癌細胞患者5983例(90.2%)。9515份痰標本中,取材不滿意標本1630份(17.1%)。2009年1月至2012年10月痰脫落細胞學檢查結(jié)果見表1-2。
表1 9515份標本痰脫落細胞學檢查結(jié)果
表2 6631例患者痰脫落細胞學檢查結(jié)果
不同年齡、不同性別痰脫落細胞學組織分型見表3。因大細胞癌只有1例,故未列入其中。不同年齡、不同性別組織分型分布均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
表3 不同年齡、性別痰脫落細胞組織學分型
492例痰脫落細胞學診斷陽性患者中,466例能夠明確分型,其中106例有活檢或術(shù)后組織病理對照,痰脫落細胞學與組織病理學分型總符合率98.1%,其中腺癌97.8%,鱗癌97.1%,小細胞癌100%。痰脫落細胞學與組織病理學分型結(jié)果比較見表4。
表4 106例患者痰脫落細胞學與組織病理學分型結(jié)果比較
492例患者中臨床癥狀為咳嗽、咳痰者385例(78.3%),痰中帶血119例(24.2%),胸痛91例(18.5%),咯血52例(10.6%)。另有1例患者無咳嗽咳痰、咯血等癥狀,體檢肺CT發(fā)現(xiàn)左下葉肺結(jié)節(jié),由痰脫落細胞查到腺癌細胞。492例患者中134例患者行纖維支氣管鏡檢查,其中12例纖維支氣管鏡下表現(xiàn)正常,行刷檢或肺泡灌洗未找到癌細胞,均由痰脫落細胞學查到癌細胞且分型。12例患者肺CT提示中心型肺癌4例,周圍型肺癌2例,近縱膈旁占位4例,左上葉尖后段結(jié)節(jié)2例。
痰脫落細胞直接來自于支氣管及肺泡,可通過定期復查觀察到癌前病變、原位癌、浸潤癌等各階段腫瘤表面脫落細胞形態(tài)改變過程。痰脫落細胞學檢查作為肺癌檢查的重要方法之一,其檢出率受標本取材、制片技術(shù)、閱片水平、送檢次數(shù)等多種因素的影響。本文9515份標本痰脫落細胞檢查檢出率6.8%,6631例患者檢查檢出率7.4%。自2008年1月至2011年10月,痰脫落細胞學檢查檢出率呈逐年上升趨勢,與制片技術(shù)的改進及閱片水平的提高有關(guān)。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痰脫落細胞學診斷陽性患者人均送檢2.2次,可疑癌人均送檢2.1次,高于陰性患者1.4次,說明增加送檢次數(shù)有利于癌細胞的檢出。6631例患者人均送檢次數(shù)較少,僅為1.4次,三次送檢率為8.5%。9515份痰標本中,17.1%標本取材不滿意,主要原因為痰液并非從肺深部咳出,痰液量過少等。因此,為進一步提高痰脫落細胞檢查的陽性率,應(yīng)注意標本質(zhì)量、增加痰標本的送檢次數(shù)。
6631例患者中429例痰脫落細胞學診斷陽性,男女比例為1.7∶1,50歲以上者占88.8%。本文腺癌檢查檢出率為45.3%,高于鱗癌、小細胞癌。不同年齡、不同性別痰脫落細胞學組織分型分布無統(tǒng)計學差異。腺癌常發(fā)生于女性,與吸煙關(guān)系不密切,主要起源于支氣管黏液腺,分化好的腺癌細胞多數(shù)成團或成片分布,呈球樣、乳頭狀、腺管樣排列;鱗癌常見于老年男性,與吸煙關(guān)系密切,多起源于段和亞段支氣管黏膜,分化好的鱗癌細胞多單個散在分布,邊界清楚,呈多邊形、纖維形、梭形等形態(tài),部分鱗癌細胞可見癌性角化珠。分化好的鱗癌與腺癌較易鑒別,但對于分化差的鱗癌,角化細胞較少,不易與分化差的腺癌區(qū)別,應(yīng)從少數(shù)散在細胞中辨別其鱗癌特征。本文痰脫落細胞學與組織病理學分型符合率較高,為98.1%,腺癌97.8%,鱗癌97.1%,小細胞癌100%。
咳痰、咯血是痰脫落細胞學檢查的重要指征。本文492例痰脫落細胞診斷陽性患者中,78.3%臨床癥狀表現(xiàn)為咳嗽、咳痰,24.2%表現(xiàn)痰中帶血,10.6%表現(xiàn)咯血。另有1例患者無咳嗽咳痰、咯血等癥狀,因體檢肺CT發(fā)現(xiàn)左下葉肺結(jié)節(jié),行痰脫落細胞學檢查,找到腺癌細胞,說明痰脫落細胞學能夠早期發(fā)現(xiàn)無癥狀的隱匿性肺癌。492例患者中134例患者行纖維支氣管鏡檢查,其中12例鏡下表現(xiàn)為正常,行刷檢或肺泡灌洗未找到癌細胞,均由痰脫落細胞學查到癌細胞且分型。12例纖維支氣管鏡檢查陰性患者肺CT提示中央型肺癌4例,周圍型肺癌2例,肺周圍型病變6例。纖維支氣管鏡對近端氣道內(nèi)腫瘤檢出陽性率較高,但對于遠端氣道內(nèi)不能直接窺視的病變,纖維支氣管鏡檢查具有一定局限性,痰脫落細胞能彌補其不足。
[1]IARC-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OL].http://www.iarc.fr/.
[2]從玉隆,續(xù) 薇,等.檢驗與臨床診斷(腫瘤細胞學分冊)[M].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