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埃利奧特·斯旺森/訪 李莫/譯
莫·海德(Mo Hayder),1962年出生于英國埃塞克斯郡,英國犯罪和驚悚小說作家。
海德15歲離開學校,做過酒吧女招待、保安人員、電影攝像師、東京俱樂部女服務生、教育行政人員和面向外國人的英語老師。后在美國華盛頓特區(qū)的美利堅大學獲得電影學碩士學位,在英國的巴斯斯巴大學獲得創(chuàng)意寫作碩士學位。
海德迄今已出版了6部以警探杰克·卡弗里為主人公的長篇小說:《鳥人》(Birdman,2000)、《治療》(The Treatment,2001)、《儀式》(Ritual,2008)、《皮膚》(Skin,2009)、《失蹤》(Gone,2010)和《玩偶》(Poppet,2013),其中從《儀式》開始,小說里又加上了“行者”這一角色,始稱行者系列(Walking Man series);第5部行者系列《狼》(Wolf)將于明年出版。除此之外,海德還出版了3部獨立小說:《東京》(Tokyo,2004,該書次年改名《南京的惡魔》The Devil of Nanking在美國出版)、《豬島》(Pig Island,2006)和《命懸一線》(Hanging Hill,2011)。
海德年近不惑才開始小說創(chuàng)作,但豐富的生活閱歷加上成年后的專業(yè)學習,使她具備了一個作家必備的素質,步入文壇十多年,她已成為蜚聲世界的暢銷書作家,獲獎無數。2000年1月出版的處女作《鳥人》,廣受好評,很快成為世界級的暢銷書,雖然也有評論家指出小說過于暴力和血腥,但它還是被多個國家引進出版?!吨委煛返巧稀缎瞧谌仗┪钍繄蟆窌充N書榜單,并獲得2002年WH史密斯優(yōu)秀讀物獎。《儀式》獲英國犯罪小說作家協(xié)會伊恩·弗萊明鋼匕首獎和柴克斯頓年度老牌詭異犯罪小說獎兩項大獎提名?!妒й櫋帆@2012年埃德加·愛倫·坡最佳長篇小說獎、2011年英國犯罪小說作家協(xié)會圖書館匕首獎,并被法國著名新聞雜志《觀點》評選為2010年20本最佳圖書之一?!稏|京》不僅登上《星期日泰晤士報》暢銷書榜單,還獲得《艾里》雜志犯罪小說獎和法國高鐵偵探小說獎,并獲三項CWA匕首獎提名。《豬島》獲巴瑞最佳英國犯罪小說獎和CWA匕首獎兩個獎項的提名。
莫·海德現和丈夫鮑勃·蘭德爾(埃文和薩默塞特郡水下搜索隊的退休警察)及女兒住在英格蘭巴斯郊外。
以下是美國《書單》雜志特約撰稿人埃利奧特·斯旺森對莫·海德的專訪。
埃利奧特·斯旺森:2008年在巴爾的摩的一次小組討論會上,你被問及一個問題:作為情感宣泄的寫作。你認為作家寫作是為了情感宣泄嗎?人們看書也是為了情感宣泄嗎?
莫·海德:與其他寫作原因比起來,我認為作家因為情感宣泄而寫作的可能性會更大些(笑)。而那些閱讀犯罪小說的讀者,我認為他們是想在書中尋找宣泄的渠道,以化解生活中受到的驚嚇,不管他們自己承不承認這點。他們有可能在書中的人物身上得到啟示,甚至會想,如果這事發(fā)生在自己身上,自己該怎么辦。
斯旺森:你的意思是,讀者在看到遭受暴力侵害的人物時會想,謝天謝地,好在不是我?
海德:我不知道!我認為每個人的想法是不一樣的。我看書時經常會想“要是……又怎樣,要是……又怎樣,要是……又怎樣”。但是我同意你的說法。我們?yōu)槭裁匆陔娨暀C前關注現實生活中的災難?有些人可能希望看到火車相撞之類的重大事故,心中暗想,謝天謝地,好在我躲過了一劫。災難有時也會產生正面的影響,不是嗎?
斯旺森:對一部當代偵探小說來說,你認為哪些是必要的元素,哪些已經過時了?
海德:這確是一個非常有趣的問題。甚至在10年前,偵探小說一定充斥著暴力和大量的法庭辯論。我想那時在犯罪小說里暴力是一個不可或缺的元素,但是我能感覺到那種情形正在慢慢結束,因為我們不能總沉溺在血腥中。現在我們不再喜歡那些鮮血飛濺的場景,正在尋找一點新鮮的東西。我想即使犯罪小說不渲染暴力,它仍然可以讓人心生畏懼。在我開始寫作之前的很長一段時間里,犯罪小說在暴力量的處理問題上極其謹慎,我決定在自己的小說里把暴力寫清楚。
斯旺森:那是一個完整的計劃嗎?
海德:是的。我當時仔細考慮過,如果你打算寫一部以暴力犯罪——這樣的內容正是吸引讀者的地方——為核心內容的犯罪小說,不把犯罪的暴力過程完整呈現出來是不可能的。警方那些錯綜復雜的破案程序也是我想在小說中逼真保留下來的。
斯旺森:你在幾部作品中展現了超自然的元素,例如,《豬島》中的幽靈,《儀式》中水警弗麗·馬里和她父母的心靈感應。然而,對這些超自然現象的解釋,你一直非常謹慎。愿意就此發(fā)表評論嗎?
海德:是的,那對我來說一直是個挑戰(zhàn)。在我還很小的時候,我看哥特小說喜歡直接跳到結尾。此類小說充斥著大量超自然現象,對我影響很大。然而我有很強的科學背景——我父親是位天文學家。他是劍橋大學的研究員,交往的人中有許多對超自然現象感興趣的哲學家。從我記事起,他們就在爭論科學原理是否能夠被用來研究超自然現象。所以你能看到,雖然我當時還很年輕,但我已經嘗試使超自然現象合理化,我現在也仍然對此抱有很開放的心態(tài)。
斯旺森:你書中有真正的超自然現象嗎?
海德:只有一本叫《東京》(美國版叫《南京的惡魔》)的書中有超自然的元素。書中的一些人物能預見未來或者回望過去,我從來沒有就此認真發(fā)表過意見。
斯旺森:你在作品中塑造了一些大邪大惡之人,從《南京的惡魔》中食人肉的日本人冬利,到《治療》中的戀童癖者羅蘭·克萊爾。你是如何進入這些人物的內心世界的?
海德:回答這個問題確實嚇到了我,因為事實是,我不得不花費大量心思塑造那些壞人——是我塑造了這樣的人物!你是第二個問我這個問題的人,我也一直沒有想出一個讓人滿意的答案。也許最好還是讓作品本身去回答吧。
我為寫作閱讀了大量犯罪案例,也與警察做過廣泛交流。我還從現實生活中汲取創(chuàng)作靈感,許多人物形象是我遇到或閱讀過的不同人的混合產物。但是同時,不少人物是作家憑想象塑造出來的。
斯旺森:你的作品中一個最有吸引力的連續(xù)人物是“行者”。這個從前曾被判刑的人選擇了一種四處流浪的生活,在杰克·卡弗里眼里他是個智者。你能告訴我們行者這個人物形象從何而來嗎?
海德:好的。首先,我正在向世界各地的出版商推介“行者系列”圖書。我總是更喜歡這樣稱呼它,盡管杰克·卡弗里才是這些書中的主人公,里面的人物還有弗麗·馬里;而對我來說,行者是真正的關鍵。行者可能是唯一一個直接來自于現實生活中的人物,他源自我過去在英國西南部生活時經常看到的一個流浪者。一天我停下來和他聊天,得知他曾在北愛爾蘭服過兵役,在部隊時,他的妻子在倫敦有了婚外情。他退役回來后,妻子停止了婚外情,對此那個情夫很不高興,竟然用自制的玻璃瓶汽油炸彈炸毀了軍人的房子。妻子和孩子們在襲擊中遇難。至于那個士兵……是的,他的反應不是留下來處理后事。他的做法是拿走房子灰燼中能找到的一切,背在肩上,開始流浪四方。
我對這個人說得越多,我就越發(fā)覺得他完全瘋了?;叵氪耸?,我真的不知道他的故事中有多少是真實的。我詢問當地的警察,但沒有發(fā)現玻璃瓶汽油炸彈襲擊的事。但這并不重要,因為這是個難以置信的主意,你也可以看出像那種變故可能使一個人徹底變瘋。我想最觸動我的是他眼中的焦慮和不安。真正打動我的是:日復一日的流浪會是一個什么狀態(tài)?他是在尋找什么?事實上,在這系列作品中,行者一直在尋找某個東西,但是順著這個線索下去現在仍然沒有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