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淦
東漢明帝永平年間,北匈奴連年入寇,焚燒城市,殺戮邊民,劫掠財物,殘暴恣橫,使北方邊境地區(qū)“城門晝閉”,“烽火日通”,明帝非常憂慮。
永平十六年(公元73年),匈奴又大舉入犯云中郡(今內(nèi)蒙古托克托縣)。按照慣例,入塞敵軍超過5000,太守就可以發(fā)書向鄰近州郡求救。郡中吏士看到來犯匈奴人多勢眾,而郡中兵力單薄,難以抵擋,便急忙向太守報信,請求火速發(fā)書,向外郡求救,云中郡新任太守卻斷然拒絕。
此太守就是廉范,字叔度,京兆杜陵(今陜西西安東南)人。他泰然自若地部署防務(wù),留下老弱兵將守城,挑選精兵強將,親自率領(lǐng),“出至近縣”,迎敵匈奴??纯刺焐淹恚侗阆铝钤鸂I立寨,又命每位士兵將兩根火炬交叉綁成十字形,手持一頭,點燃其余三頭,奔走于營房前后。匈奴兵遠遠望見眾多火炬源源而來,漢營中星火密布,以為漢朝的大隊救兵到了,大驚失色,不敢貿(mào)然進攻,打算天亮?xí)r再做打算。哪知還沒等天亮,廉范已率漢兵氣勢洶洶地殺入營中,逢敵就砍。匈奴兵眼前刀光劍影,耳畔喊殺連天,哪里分得清漢軍虛實,頓時亂作一團,當(dāng)場就有數(shù)百人飲刃畢命,余下的自相踐踏,倉皇奔逃。從此,北匈奴再也不敢輕易侵犯云中郡了。
此后,廉范又歷任武威、武都、蜀郡太守,他“隨俗化導(dǎo),各得治宜”,在蜀郡的政績,尤為值得稱道。
蜀郡首府成都是個大都市,居民眾多,房屋連棟,因為怕引起火災(zāi),官府規(guī)定居民不準(zhǔn)夜間點燈干活??墒抢习傩丈嫴蛔悖L夜難捱,往往偷偷點著油燈繼續(xù)勞作。這樣遮遮掩掩地干活反倒更容易引起火災(zāi)。廉范到任后,經(jīng)過認(rèn)真細(xì)致的調(diào)查,毅然廢除了禁火令,準(zhǔn)許百姓夜間點燈,但嚴(yán)令各戶,必須儲足用水,以備不虞。這樣,不但火災(zāi)大為減少,而且大大地方便了老百姓,當(dāng)?shù)厝嗣癯灥溃?/p>
廉叔度,來何暮?
不禁火,民安作。
平生無襦,今五袴。
廉范在蜀地數(shù)年,離任后,蜀地人民思念他,將自己的兒子取名為“廉”者千余人。
廉范是趙國將軍廉頗的后人,廉氏家族是豪門望族,其曾祖父廉褒在漢成帝、漢哀帝時期擔(dān)任右將軍,祖父廉丹在王莽時期擔(dān)任大司馬庸部牧,頗有名望。廉范的父親遭遇戰(zhàn)亂,死在蜀地。廉范15歲時,辭別母親,來蜀地接回父親的靈柩。蜀郡太守張穆曾是廉范祖父的部屬,對廉范重加饋贈,但廉范堅辭不受。歸途中,廉范所乘之船觸礁沉沒,行李盤纏全都落入水中,他僅死死抱著父親的棺柩,最終被人救起。張穆聞訊,又派人騎著快馬送來先前所贈的財物。廉范說不能“前后相違”,仍然堅決推辭,沒有接受。
廉范平生不愿接受別人的饋贈,自己卻樂于助人。章和二年(公元88年),漢章帝病死,各地官員紛紛赴京都洛陽奔喪。廬江郡掾嚴(yán)麟在奔喪途中,拉車的馬死了,無法前進。正在為難時,忽見一個官員率領(lǐng)若干隨從奔馳而來。那官員見此情狀,就將一名隨從的馬讓給了嚴(yán)麟,隨即奔馳而去,嚴(yán)麟連他的姓名也未及詢問。吊唁完畢,嚴(yán)麟不知將馬歸還給誰,就四處探訪。有人對他說:“原蜀郡太守廉叔度喜好周濟人,常替人排難解憂,這次也來奔赴國喪,或許是他給你的馬?!眹?yán)麟久聞廉范大名,就牽了那匹馬登門求見。一照面,嚴(yán)麟就認(rèn)出廉范確實是途中慷慨贈馬之人。
廉范在任太守之前,即漢明帝永平初年(公元58年),隴西太守鄧融聞廉范之名,準(zhǔn)備厚禮聘請廉范為郡屬功曹。然而鄧融突然被牽入一樁罪案之中。廉范假托有病,請求離去。鄧融見他如此薄情勢利,非常氣憤。不久,鄧融被押入都城洛陽獄中。這時,有個獄卒對他盡心服侍,百般照顧。鄧融覺得這個獄卒形貌酷似廉范,但轉(zhuǎn)念一想,又認(rèn)為廉范絕不會在此,一問姓名,果然不是。但鄧融越看越覺得獄卒像廉范,心中非常疑惑,忍不住又問:“你怎么那么像我原來的功曹廉范?”那獄卒大聲呵斥道:“你大概是受難過多,頭昏眼花了吧!”以后就不再與鄧融搭話。后來鄧融因病出獄,類似于今天的“保外就醫(yī)”,那獄卒又隨從護衛(wèi)服侍,直到鄧融死后,他又幫其家人將喪車送到鄧融的老家南陽,安葬完畢后才離開。其實,他就是廉范。原來廉范看到鄧融所牽涉的案子無法赦免,將被押至洛陽,就預(yù)先到了那里,改名易姓,請求代為吏卒,盡心盡力照顧他。
后來廉范被征聘到公府,恰逢侍奉博士(學(xué)官名)薛漢因牽連謀反案,被漢明帝處死。薛漢是廉范早先游學(xué)京都洛陽時所拜的老師,此時,他的諸多學(xué)生及多年好友都害怕受到牽連,紛紛避開,唯獨廉范前去收尸,并將薛漢安葬。明帝大怒,召廉范質(zhì)問道:“薛漢與人同謀造反,你是公府職員,不與朝廷同心,反去收殮罪人,究竟是何用心?”廉范磕頭答道:“臣愚昧無知,認(rèn)為薛漢已經(jīng)伏誅,感念師生之情,因此收葬,罪當(dāng)萬死。”明帝見他辭懇情切,漸消怒氣,不但沒有治他的“罪”,還重賞了他。
(壓題圖:廉叔度)(責(zé)編:孫瑞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