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元元
摘 要:從20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大學生“村官”從無到有,到快速發(fā)展,經歷了一個長時間的發(fā)展過程。但在其發(fā)展過程中,存在著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隨著大學生“村官”政策的進一步推行,一些服務期滿后的大學生“村官”面臨著嚴峻的流向問題。在分析大學生“村官”期滿后的流向存在問題的基礎上,著重探討了影響流向的一些制約性因素。
關鍵詞:大學生“村官”;期滿;流向現狀
中圖分類號:C91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3)10-0117-02
什么是大學生“村官”?目前學術界并沒有一個絕對權威的定義。通常認為,為了滿足新農村建設對人才的需要,改善農村人才隊伍結構,為農村帶去新的觀念和技術,以促進農村事業(yè)的發(fā)展,國家定期從各高校選拔一批優(yōu)秀畢業(yè)生深入農村,讓他們發(fā)揮自己的特長,協(xié)助當地村干部,幫助和帶動農民整體素質的提高,有效地灌輸和傳播先進科學技術,真正促進新農村建設。而這部分駐扎農村的高校畢業(yè)生,被稱為大學生“村官”。
近幾年來,隨著大學生“村官”政策的進一步發(fā)展,一些“村官”面臨著現實的流向問題。為此,國家出臺了一些相關政策和措施,提出了“五條出路”:一是鼓勵留任村干部;二是推薦參加公務員考試;三是扶持自主創(chuàng)業(yè);四是引導另行擇業(yè);五是支持繼續(xù)學習深造。但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這些政策和措施顯得過于宏觀。因此,大學生“村官”服務期滿后的流向問題,存在著一些亟須解決的現實難題。
一、流向現狀
第一,通過假期的實地調查,我們得知:大學生“村官”服務期滿后的流向主要是考公務員,其次是政府推薦工作(主要是去企事業(yè)單位工作)或另行擇業(yè),繼續(xù)留任或提拔為村主任或村支部書記等職位的人數所占比例較小,而考研和創(chuàng)業(yè)的比重很小。顯然,這與我們國家提供的“五條出路”基本相吻合。
第二,我們小組的實地調查數據如下:
注:由于各種條件的限制,我們無法找到足夠的服務期滿的大學生“村官”。因此,我們主要對在職的大學生“村官”的出路意向進行了實地調查。根據調查數據得知,在服務期滿后,大學生“村官”主要選擇考公務員,其次是自主擇業(yè)。
第三,我們通過網絡資源查詢到的一份2009年服務期滿后的大學生“村官”的去向調查表:
二、存在問題
(一)大學生“村官”的流失現象嚴重
服務期滿后,大學生“村官”存在著明顯的流失。大學生“村官”在職期間的隱性流失(即:“在其位,不謀其政”的失職現象)較為嚴重,服務期后,大學生“村官”則存在很大比例的顯性流失。根據我們的實地調查,以河南信陽市商城縣為例,該縣共計88名大學生“村官”,其中隱性流失55人,流失率高達63%,他們經常待在家里或從事其他的兼職,根本沒有從事大學生“村官”應該做的實際事務;顯性流失為15人,占17%,在服務期滿后,他們都選擇“另行擇業(yè)”。此外,續(xù)簽、繼續(xù)留在原崗位或者被提拔的比例很小,很多大學生“村官”不愿意繼續(xù)留在農村。
(二)服務期滿后,大學生“村官”的流向比例不協(xié)調
1.兩年或三年的服務期滿后,考公務員的人數比較多,這成為期滿后流向的“主流”。其中,很多大學生“村官”在起初選擇這項“職業(yè)”的時候,就認為這是他們以后順利考取公務員的一個有利跳板。很顯然,國家對大學生“村官”考取公務員的一些優(yōu)惠政策對某些大學生“村官”而言是一個很大的“誘惑”。
2.大學生“村官”進行自主創(chuàng)業(yè)(包括在服務期間創(chuàng)業(yè)和期滿后創(chuàng)業(yè)兩種情況),以此拉動農村經濟發(fā)展所占的比重很小。由于大學生“村官”自身缺乏一定的進取心和創(chuàng)造力,加之,相對落后的農村缺少強大的創(chuàng)業(yè)物資條件和良好的創(chuàng)業(yè)環(huán)境,這都使得大學生“村官”的創(chuàng)業(yè)之路舉步維艱。
3.大學生“村官”期滿后的自主擇業(yè)和繼續(xù)學習深造的占有一小部分的比例,同時,他們面臨著較大的“瓶頸”——沒有顯著的就業(yè)競爭的優(yōu)勢和學習深造的優(yōu)勢。
三、制約因素
(一)不留任的原因
1.角色認知模糊。一是大學生“村官”的動機不純、態(tài)度不正,一些人把大學生“村官”當成了自己將來就業(yè)的一個“跳板”,自身的角色定位不明確,無法正確把握自己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進而導致我們前面所說的大學生“村官”“隱性流失”的現象比較嚴重,期滿后則會選擇不再留任。二是大學生“村官”在農村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受傳統(tǒng)觀念的影響,一些大學生“村官”容易受到當地村干部的排擠和當地村民的輕視,進而導致他們的才能得不到應有的發(fā)揮,因此,他們會在期滿后選擇離開農村。三是根據我們的實地調查得知:很多大學生“村官”都得不到周圍親人和朋友的支持,常常受到其他社會成員的誤解甚至是蔑視,這就使得他們缺乏足夠的動力和積極的工作熱情,更不會在服務期滿后選擇留任。
2.培訓措施不完善。一是當地政府沒有對大學生“村官”進行適當的崗前培訓,使得大學生“村官”對本職工作認識不清,對當地農村的基本事宜了解甚少,工作的順利展開存在一些阻力。二是大學生“村官”自身的專業(yè)知識和能力素質沒與農村的實際治理要求完全吻合,加之缺乏必要的培訓。因此,在實際的鄉(xiāng)村治理過程中,大學生“村官”往往無法真正發(fā)揮自身的能力,這就使得他們與國家和政府的初衷脫節(jié),久而久之,他們的工作積極性會被逐步消減。三是一些政府及其相關部門的政策和措施不到位,沒有建立健全的幫扶機制,使一些有經驗的干部積極地幫助大學生“村官”了解農村的實際情況,掌握相關的鄉(xiāng)村管理方法,進而提高他們的管理素質,更好地適應農村的生活。
3.管理機制不健全。一是一部分大學生“村官”在職期間,缺乏明確的責任意識和責任感,不能和當地的村民進行有效的溝通和交流,也不能協(xié)助當地的村干部處理鄉(xiāng)村事務,整天無所事事,無法實現自身的價值。二是,當地政府沒有建立健全的考核機制和監(jiān)督機制,缺乏有效的外在約束措施,這使很多大學生“村官”在職期間存在著嚴重的“隱性流失”——“在其位,不謀其政”,不能真正發(fā)揮應有的作用。
4.激勵措施不到位。一是與城鎮(zhèn)相比,農村的生活條件相對差一點,一些基礎設施不完備,加之,當地政府對大學生“村官”基本生活的保障措施做得不夠完備,這使得在大城市生活習慣了的他們一時難以較快地適應鄉(xiāng)村生活,進而無法安心繼續(xù)在農村工作。二是各地的工資待遇不是很完善,一些當地政府沒有很好地落實國家的相關政策和各項保障措施與優(yōu)惠政策,這導致大學生“村官”在職期間的工作積極性不高,工作效率不高,因此也就缺乏足夠的留任動力。
(二)其他出路不暢通的原因
1.考公務員。雖然擔任大學生“村官”使得他們擁有了2—3年的基層工作經驗,并在一定程度上鍛煉了他們的工作能力,因此,任職期滿后,很多大學生“村官”選擇考公務員。但是,由于大學生“村官”在農村任職期間經常從事一些冗雜的事務,在日常的生活中缺乏足夠的時間和精力準備考試,相比之下,他們缺乏一定的競爭力。此外,由于農村的環(huán)境相對落后,信息相對閉塞,他們缺乏一些相關的考試培訓和及時的考試信息。
2.創(chuàng)業(yè)。盡管國家積極出臺各項政策扶持具有創(chuàng)業(yè)能力的大學生“村官”進行在職創(chuàng)業(yè),進而有力地促進農村經濟的發(fā)展,但是當地政府的機制不健全,相關的扶持資金不到位和創(chuàng)業(yè)項目缺乏,信息渠道不暢通;此外,由于大學畢業(yè)生剛剛踏入社會,缺乏創(chuàng)業(yè)必要的啟動資金,存在融資難、擔保難,而通過當地農信社貸款、政府創(chuàng)業(yè)基金支持等方式,他們籌得的資金也大多在5萬元以下,創(chuàng)業(yè)本金不足直接導致“村官”們不得不選擇投資規(guī)模較小的基礎農業(yè)項目,有時即便有很好的機會也只能選擇放棄。加之,一些大學生“村官”缺乏足夠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進取精神,以及當地村民不能積極地配合他們的創(chuàng)業(yè)行動,因此,大學生“村官”無法真正帶領當地村民致富。
3.考研。與考公務員相類似,由于大學生“村官”要再當地農村從事2—3年的基層工作,在此期間,他們缺少了一種良好的學習氛圍和積極的學習熱情,并且缺乏一些相關的考試培訓和指導,與其他社會成員相比,這使得他們處于相對劣勢的地位,因此考研的比例很少,即便是選擇考研,他們能成功考取的幾率也比較小。
4.另行擇業(yè)。國家和當地政府沒有制定較為完善的流出機制,沒有充分考慮到大學生“村官”服務期滿后的“再就業(yè)”問題,這就使得部分大學生“村官”在期滿后的“另行擇業(yè)”存在很大的阻力;此外,盡管2—3年的服務期讓大學生“村官”積累了基層工作經驗、鍛煉了自身的能力,但是,正如我們前面所講的那樣,一些社會成員以及工作單位對大學生“村官”的角色認知不正確,在招收員工的過程中會對他們存在一定的偏見,這就不利于大學生“村官”的“另行擇業(yè)”。
參考文獻
[1]郭淑敏.北京大學生村官調查[M].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9.
[2]呂洪良,呂書良.新農村建設與大學生村官政策[J].中州學刊,2009,(01).
[3]林善煒.大學生“村官”工程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思考[J].福州黨校學報,2009,(01).
[4]米寸美.“大學生村官”現狀調查與思考——以滑縣為例[J].經濟研究導刊,2009,(09).
[5]林善煒.大學生“村官”研究綜述[J].沿海企業(yè)與科技,2009,(02).
[6]吉蕾蕾,吳國清.引導大學生“村官”走創(chuàng)業(yè)路[J].江蘇高教,2010,(06).
[7]王艷艷.“大學生村官”計劃的公共政策分析[J].湖南師范大學,2009,(05).
[8]劉滿喜.大學生“村官”機制與新農村建設[J].首都師范大學,2008,(04).
[9]翟純純,莊建國.新形勢下大學生村官的現狀及前景分析[J].中國經貿導刊,2O10(08).
[10]申建軍,周永華.完善大學生村官計劃退出機制的思考[J].法制與社會,2010,(03).
[11]張磊,張宇.論大學生村官計劃長效機制的構建[J].黑河學刊,2010,(02).
[12]鄭明懷.大學生村官鄉(xiāng)土化的路徑分析[J].山東省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