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占梅
【摘 要】作者在多年的語文教學中發(fā)現(xiàn),有些語文教師的教學越來越處于一種被動僵化的狀態(tài)。不僅不知道如何從這種困境中走出來,反而抱怨學生笨,反應慢,不配合老師。其實這些都是老師們逃避創(chuàng)新的借口。俗話說的好:“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師?!闭Z文教學是科學和藝術的結合,如果不講究教學藝術,學生上課的興趣就會減半,剩下的一半科學知識,學生只能僵化地接受。所以,老師引導時至關重要。
【關鍵詞】語文教學 課堂氣氛 情境 民主 需要
一個老師要讓學生有所改變,首先得改變自己。如果有一天學生發(fā)現(xiàn)他們的語文老師變了,講課時神采飛揚,語言幽默,時而讓學生們高興、快樂,時而讓學生們陷入深思,在輕松愉快的教學中,學生們不再膽小、不再拘束,他們愿意討論,愿意發(fā)言。出現(xiàn)這種局面的一天是老師最快樂、最成功的一天。
每位學生都希望展示自己最閃光的一面,但他們?yōu)楹尾辉刚酒饋砟??是因為教師沒有為他們創(chuàng)設一個展示自己的環(huán)境。這個環(huán)境就是我們常說的課堂氣氛。如何去營造課堂氣氛,需要老師去創(chuàng)造、去開發(fā)。根據(jù)本人的經(jīng)驗,可以從以下三方面進行創(chuàng)造。
一 寬松的課堂氛圍是首要條件
通常在課堂上,學生會感覺老師是高高在上的,是不茍言笑的,沒有老師的允許學生不敢主動發(fā)問,課堂上只是老師講學生聽,老師問學生答。如果哪位學生“冒尖”便會遭到同學們的冷嘲熱諷,這就從氛圍上扼殺了學生探求問題的勇氣。因此,要創(chuàng)設一個寬松、愉快的課堂氛圍。這要從初一的第一天開始打好基礎。首先,老師要面帶微笑、和藹可親、談吐幽默。其次,老師上課時要保護好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只有這樣學生才敢探究和體驗,說自己之想說,做自己之愿做。初一的學生畢竟還是孩子,孩子犯錯誤是正常的,我們不能僅責備他們,要學會欣賞他們的錯誤。要善于抓住他們的閃光點,使他們感受到老師的信任、鼓舞,獲得心理上的滿足感,他們才敢去體驗,不怕出錯誤和鬧笑話。比如,在學《第一次真好》時,本人請一位學生談他的第一次經(jīng)歷,他沒多想就說:“我第一次偷西瓜,又害怕又緊張。”同學們哄堂大笑。本人馬上引導話題說:“這位同學很誠實地談了自己第一次偷西瓜的經(jīng)歷和感受,說的很好,但我覺得作為學生,這樣的第一次我們不應該去嘗試,因為它不利于我們健康成長。同學們還能舉出哪些第一次不能嘗試的例子嗎?”學生舉出如早戀、吸煙、喝酒等不良現(xiàn)象。這樣我既沒有打擊那位學生的自尊心,又達到了教育學生的目的。
二 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參與學習、探究的強烈興趣
有了第一步基礎后,第二步就是要激發(fā)學生強烈的學習興趣。新課程基本理念強調(diào)“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保護好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fā)其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讓他們能夠“主動參與、樂于探究、交流合作,這需要老師在課堂中創(chuàng)設與課堂相適應的情境來渲染課堂氣氛??梢钥紤]以下方法。
第一,教師范讀,通過動情的朗讀來感染學生,使其進入文本氛圍。例如,教《爸爸的花兒落了》。在表現(xiàn)文中主人公因爸爸的逝世而變得無比的懂事和堅強時,本人充滿深情地念到:“我把小學畢業(yè)文憑。放到書桌的抽屜里本人走過院子,看那垂落的夾竹桃,心里默念著,爸爸的花兒落了,我已不再是小孩子?!甭曇舻统炼г埂W生的情感在這樣的氛圍中受到了感染。
第二,借助音樂、圖片等情感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音樂是一種特殊的語言,通過音樂創(chuàng)造場景和氛圍能使學生感受到美的形象、體會到美的意境。而圖片能產(chǎn)生較強的視覺沖擊力,通過畫面的形式讓學生進入作品的特定氛圍。
第三,開展課堂活動,活躍課堂氣氛,如分角色朗讀、課本劇表演、文學常識比賽等。創(chuàng)設活動情境讓學生在活動時充分體驗,體驗豐富產(chǎn)生語境,再引導學生產(chǎn)生豐富的體驗(感),由此產(chǎn)生口頭“語用”的需求。本人的情境活動創(chuàng)設五花八門:有時創(chuàng)設故事情境,讓學生體驗故事中的角色;有時創(chuàng)設的是游戲活動的情境,讓學生做做游戲或是舉辦一些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有時讓學生動手做手工制作;有時讓學生身臨大自然中感覺大自然的和諧與神奇;有時利用電教媒體,讓學生看圖想像說話,等等。在活動和游戲的體驗中學生定會產(chǎn)生感言,有了感受他們就要表達了,所謂腹中有物而必言。
三 架設一個師生互動的民主平臺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中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fā)展”,“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的、富有個性的學習”。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中為學生架設一個民主的互動平臺,教師不但是“傳道、授業(yè)、解惑”的角色,而且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引導著、參與者、和合作者。教師要引導學生不斷提出問題、解決問題、親身體驗、自主探索。例如,在教《日和月》時,課前我讓學生自己先閱讀課文,讀完后讓學生分組討論,把不懂的問題提出來,再由學生通過討論自己解決他們提出的問題。學生們積極地提出了幾個問題,本人讓他們討論,時間是15分鐘。15分鐘后,再讓他們解答那些問題,令我驚異的是,他們不但回答了問題,而且答得比我想象的還要好。這節(jié)課,我上得輕松,學生學得快樂。通過這堂課可以感覺到,作為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信任學生的能力,多留一些時間讓學生思考、解決問題。教師不應成為課堂的主角,要形成師生民主互動的氛圍。否則不但課堂氣氛不濃,學生也易形成惰性。當然,不是每堂課都適用這種方法,對難度較大的課文要因學生的實際能力而定。
教師不必去抱怨學生太笨、反應太慢、不會配合。不要因整天忙于批閱堆積如山的作業(yè)而抹殺了腦海中稍縱即逝的創(chuàng)新念頭。大膽地去實踐吧,即使是失敗,那也是生命中最珍貴的體驗。請相信在語文教學中,無論走向何方,都有無數(shù)雙眼睛跟隨著我們,從那里,我們才能真正認識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