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彩俠
摘 要:文由情生,感情是文章的血液,是文章的生命力,想讓文章打動人,感染人,就要挖掘文章內(nèi)心深處的靈魂,探討文章內(nèi)心深處的真情。使文章融情于事,融情于物,引導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讓他們貼近鮮活的生活,激發(fā)他們關注社會,感悟人生。
關鍵詞:文由情生;融情于物;感悟人生
現(xiàn)在小學各年級的語文教材里都編排了一定數(shù)量的獨立閱讀文章(一般為每個單元一篇)。如何進行這類文章的教學,現(xiàn)在尚未定論,是讓學生會讀為佳,還是允許學生有所不懂?是施教者放手讓學生去獨立閱讀和理解,還是教者給予適當點撥?至今亦無定則。
我認為文由情生,感情是文章的血液,是文章的生命力,想讓文章打動人,感染人,就要挖掘文章內(nèi)心深處的靈魂,探討文章內(nèi)心深處的真情。使文章融情于事,融情于物,引導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讓他們貼近鮮活的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引導他們關注社會,感悟人生。
這學期我教授了十二冊語文第二單元《別餓壞了那匹馬》一
文后,頗有感思,現(xiàn)將感觸點滴草撰成文,管窺之見,求教于大方之家。
這是申高的一篇記敘文,文章以一個出人意料且感人至深的故事為主要內(nèi)容展開的,題目“別餓壞了那匹馬”是文中殘疾人的一句話,是句謊言。但讀了這篇文章的人都知道這個謊言是善意的、真誠的。全文的大致意思是:“我”上小學五年級時,因無錢買書,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以成草換書看,但后來卻發(fā)現(xiàn)殘疾攤主并未養(yǎng)馬的經(jīng)過。表現(xiàn)了攤主的同情和善良。全文共八百余字,要求一個課時完成教學任務。我在教授該文時是按照下列步驟進
行的:
1.恩格斯說:“除了細節(jié)的真實外,還要真實地再現(xiàn)典型環(huán)境中的典型人物?!卑凑諅ト说囊?,我設計了這樣的授課程序:新課前,我先展示了小黑板上的題目:(1)文中共出現(xiàn)了哪幾個人物,你對誰印象最深?(2)你能用簡明扼要的語言概括出你印象最深的人物品質(zhì)嗎?(3)你還有那些想法和問題?
施教過程中,教師與學生緊扣問題共同討論,很自然地將問題弄懂了。
比如:同學們在回答第一個問題時,就有幾種正面說法:
“我最喜歡攤主,因為他心地善良,樂于助人。”
“我最喜歡作者,因為他熱愛學習,喜歡讀書。”
……
2.葉圣陶先生說:“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議二,練成閱讀和作文的熟練技能?!蔽易裾者@一點,在二類課文中從不忘記致力于學生寫作水平和寫作技能的培養(yǎng)。
為方便這方面的啟迪,我根據(jù)文章的具體內(nèi)容設計了下列問題與學生共同討論:
(1)你知道該故事的線索嗎?它是怎樣展開的?
(2)文章以“我”愛書為烘托,實際上展示了哪一個人物形象?
(3)你對文章題目中的“馬”有何想法?
就這樣,讓學生圍繞問題積極思考,教師必要時給予畫龍點睛般的點撥;故事情節(jié)波瀾起伏,環(huán)環(huán)相扣,攤主心地善良的形象便栩栩如生地出現(xiàn)在了大家面前。同時也挖掘和加深了題意。“以事感人,以情動人”利用文章的感染力,引起學生的共鳴,繼而培養(yǎng)學生繼續(xù)學習和探究的興趣,達到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目的。老師利用這樣的方法即可起到“潤物細無聲”的作用。
參考文獻:
王芳.淺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方法.才智,2009(11).
(作者單位 江蘇省沛縣河口鎮(zhèn)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