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都
認識一位老師傅,他在我們那個國企干了近三十年,企業(yè)效益不好,年過五十,仍近乎月光族,一年到頭,攢不下多少錢。
可是,生活的拮據并沒有影響到他的心情,每次遇到他,總見他一副樂呵呵的模樣,讓人感到親切而快樂。
見過好幾位跟他差不多大的男人,為了撐起家庭的重任,廠里廠外地打兩份工,沒日沒夜地忙著賺錢。而他,白天在廠里工作,下了班陪老婆做做家務、散散步,或者讀一些詩集。
興致上來的時候,他會約上三朋五友,到公園的綠地上或長亭中開沙龍文藝聯(lián)歡會,美美地過一把詩歌朗誦大比拼的癮兒。
他就這么隨性、自在地生活。他說,他一直覺得,人生可以沒有錢、沒有地位,但不能沒有愛好和情趣。他看重精神生活勝過物質生活的個性,對家庭環(huán)境也起到了過濾世俗思想的凈化作用。他們家,從不會出現(xiàn)因錢而爆發(fā)的爭吵,他們很少購買家電和服飾,卻常購進圖書,閑暇時,一家人或各捧一本書靜靜閱讀,或外出旅游,飽覽大好河山。他告訴兒子:“物質的貧瘠使人感到生存的艱難,而精神的貧瘠,則會令人覺得生命的存在毫無意義?!痹谶@樣純凈美好的環(huán)境中長大的孩子,氣質自然不俗。他的兒子小學、中學,成績一路領先,高考后考進名校浙江大學,后又考取母校的研究生。
他說,兒子剛考上浙江大學那年,有位教授在課堂上說了這么一句話:“從浙江大學畢業(yè)的學生,你們將來出去,我不擔心你們物質上會匱乏,我擔心的是你們在精神上不富有?!眱鹤痈勂鹄蠋熯@段話的時候,他很自豪——自己不是大學教授,說不出那樣高屋建瓴的精辟之言,但那個道理,他是懂的,并且已讓這個道理,貫穿了兒子的成長……
節(jié)目最后,錄了一段他代表朗誦沙龍說給觀眾們的寄語,他說:“現(xiàn)在的社會,工作壓力大,生活節(jié)奏快,人們缺乏精神生活上的投入,今年第三屆‘夏青杯朗誦比賽就是人們注重精神生活的一個反映。可以說,我和工友們建起這個職工沙龍,有那么一種找到幸福源泉的歸屬感。
他的話,讓我想起幼時聽父親講過的一個故事。
傳說,遙遠的森林里有一個幸福泉,誰能找到幸福泉,他就能成為世界上最幸福的人。有兩個青年人,都相信這個傳說,一個人覺得,世界上最幸福的事,就是賺取一輩子花不完的金錢,那人帶著尋找財富的夢想上路了。一路上,遇到各種發(fā)財?shù)臋C會,對像他這樣有著極強金錢占有欲望的人來說,怎能錯過發(fā)財?shù)臋C會呢?于是,他停下尋找幸福泉的腳步,忙著賺眼前的那點錢。得到利益后,他背著賺來的錢,開始向前行走,走著走著,又遇到賺錢的機會,他又停下了腳步,去為眼前的利益忙碌……就這樣,背負的重量越來越多,但他仍執(zhí)著地背著財富往前走,一定要尋找到幸福泉。他很自私,總怕別人也找到幸福泉,分享了那里的財富,還怕與他同行的人占他的“便宜”,孤身前行,沒有分享,也沒有分擔,有一天,他累死在半路上……
而另一個青年,他認為最幸福的事,就是一生精神上的富足。一路上,他只帶剛夠維持自己日常生活的金錢,路上賺到的錢,除了支持生活所需要用品之外,都投入豐富精神的生活上了,他拜師學會了拉琴、唱歌,還寫得一手好字,以才藝結識了很多志同道合的良師益友,互相幫助、結伴行走在尋找幸福泉的路上。有一天,他和他的朋友們一起找到了幸福泉,他們都成了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兒時聽了這樣的故事,只覺得縹緲虛無,而今,眼前就有這么一個真實的例子,讓我越發(fā)深刻地理解了幸福的含義。原來,并非所有的人都與幸福有緣,對物質生活過度地追求,只會削弱你感知幸福的敏銳度。因為,幸福本來就是一種精神上愉悅的感知,它只屬于那些樂觀開朗、重視精神生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