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春玲
【摘要】數學課堂改革中,除了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素養(yǎng)和能力,還要注重提高課堂教學效益。所以教師要充分利用課堂時間,在有限的時間內讓學生學到更多的數學知識和學習方法。要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就要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和教學模式,是學生能夠積極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
【關鍵詞】中學數學 教學方式 策略研究
1 中學數學教學方式的創(chuàng)新
1.1 積極推進,循環(huán)上升
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在學習過程中要不斷對知識進行鞏固,這樣就能提高效率,省出時間,有了時間就能更好的對學生因材施教。傳統(tǒng)教學模式對循序漸進和打好基礎的理解都是很機械的,就在實際操作中把整體的內容分成若干部分,然后在每個知識點進行反復的講,這樣在教學的同一處重復過多就會抑制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習效率也就會下降。對教學方式的創(chuàng)新,要讓學生理解知識,在積極上升的基礎上,用循環(huán)來完善和逐步提高認識,解決問題,掌握新知識,提高數學教學課堂效率。
1.2 淡化形式,注重實質
傳統(tǒng)的數學課堂是按照知識的邏輯順序進行教學,先學習概念:然后性質、再是操作步驟、例子,最后就是學生的模仿解題,這種模式注重的是知識本身,與人的認識規(guī)律是相反的。新的數學教學方式應該是從問題出發(fā),讓學生帶著問題聽課,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引出相關的概念和結論,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領悟知識,注重的是對知識的掌握和學生智能的發(fā)展,不斷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課堂教學效率。具體的操作過程有以下幾個,(1)對概念要深入理解,對概念的理解要透徹,概念應該與知識相結合,不能單純的在概念上下功夫,要盡快進入實質性的問題,讓學生在掌握知識的過程中對概念進行理解。(2)要淡化純文字敘述,數學的特點之一就是符號化,對于那些有明確公式、法則的,不必要求學生的表述與教材上的文字一字不差,只要能明白公示、法則的真正意義,能正確運用就可以了。對文字的敘述也一定要規(guī)范到一種形式,讓學生能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出來就可以了,這樣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靈活性和創(chuàng)造性。(3)摒棄形式理論,如果只是追求形式,就會在教學中增加師生的負擔,時間沒有用到刀刃上。要注重對知識實質的理解,這不但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智能,也可以真正掌握知識,提高數學教學效率。
1.3 開門見山,適當集中
數學課堂教學要直接揭示主題,突出主要矛盾,這樣可以保證進度,實現積極推進,比如,在學習有理數時,可直接由實例引入正負數,讓學生理解有理數的加法其實就是正負相消,在第一節(jié)課時可以從正負數的概念開始,運算法則可以從與學生的運算中總結出來。這樣的做法不僅可以充分利用時間,提高課堂效率,又可以讓學生克服不觀察、不動腦、照葫蘆畫瓢的不良做題習慣。在教學過程中應采用整體出現,分層推進的方式,這樣可以讓學生整體了解知識,主動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有利于學生智能和數學能力的提高。
1.4 先做后說,師生共進
親身實踐是使學生真正掌握知識的重要方法,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實際操作,對知識進行體會、鞏固和掌握,盡量不要采用說教式和結論式的教學方法。新課程要求把學生和老師結合起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主導作用就是要發(fā)揮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作用,積極引導和督促學生,這樣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教師也掌握了新的教學方法,師生共同進步。
2 中學數學的教學策略
2.1 構建和諧互動的教學模式
教學中的教學模式是根據教材和教學情節(jié)的不同而發(fā)生變化的,因此要根據教學內容和目標采取多種教學模式和手段,互動教學模式改變了過去只是教師向學生單方面進行知識傳輸的現象,更注重的是師生之間雙向的交流,教師在過程中主要起著對教學信息進行選擇、加工以及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學習過程的作用,促進學生自我構建知識和自主發(fā)展,師生共同探索,形成一種教學相長的境界,在互動過程中要鼓勵學生發(fā)散思維,在互動中引發(fā)學習的主動性,不斷提高學習效率。
2.2 注重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
學習方法在學習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給學生學習方法更重要,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給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的空間,讓學生在學習中找到正確的學習方法,不斷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發(fā)展,讓學生敢于表達自己的想法,師生之間以及學生之間要進行充分的交流。素質教育的實施下,教師不能只是知識的傳授者,而應該是學生學習活動的促進者、啟發(fā)者以及示范者,教師只是起著導向的作用,而學生才是課堂的主體。數學課堂教學中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是數學教育的基本目標之一,教師在講解知識之前要先激發(fā)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觀察方法。比如,在學習軸對稱圖形和中心對稱圖形這兩個相似概念時,教師可以拿出一些實物讓學生觀察研究,然后鼓勵學生自己總結出軸對稱和中心對稱圖形的概念以及兩者的相同點和不同點以及他們的性質,教師在學生總結的基礎上進行補充,學生在頭腦中重新對知識進行構建,得出正確的結論,這種通過自己的觀察得出的結論比教師機械的灌輸知識更容易讓學生理解和記憶。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在數學教學過程中要實行自主探究,強調的是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教師則成為引路人和倡導者。教師要根據學生的知識水平和學習能力的差異,因材施教,滿足學生多樣化的學習要求。
結語
素質教育實施下,中學數學課程的教學不能再按照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和模式,要提高教學效率就必須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轉變教學模式,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積極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參與課堂的主動性,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實現素質教育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