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瀟涵 陳 亮
2012年2月底,成都市全面啟動“百姓故事會”活動,“百姓故事會”與“法制大講堂”、“全民太極拳”一起,被成都市委確定為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深化基層宣傳工作的三大活動,作為成都市的主流媒體,成都廣播電視臺自然積極參與此項活動,對其進行豐富、持久的傳播和報道。
“百姓故事會”肩負著“傳播主流價值、豐富文化生活、提升文明素養(yǎng)、展示成都精神”等多個項目,如何通過電視節(jié)目把這些目標充分展示出來,對于電視人而言無疑是一個嚴峻的考驗。經過一年多的實踐,成都廣播電視臺都市生活頻道在這個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通過前一階段的傳播活動積累了一定的經驗,為今后報道類似活動提供了有益的借鑒。
許多年前,講故事在廣播等大眾媒體上廣受歡迎,一度風靡全國的“廣播評書”節(jié)目堪稱此類節(jié)目的成功典范;但是,在擁有更加豐富的傳播通道的電視媒體上,講故事卻沒有延續(xù)同樣的輝煌,中央電視臺曾經嘗試推出《電視書場》等節(jié)目,但都未能獲得滿意的收視率:電視書場節(jié)目時段在中央臺一套的年平均收視率非常低,在0—1%之間[1],如此難以得到觀眾青睞的節(jié)目自然無法在屏幕上持久,最終淡出熒屏。許多學者都曾指出:有無圖像是廣播與電視的根本差別,一幅畫面勝過千言萬語,電視的主要優(yōu)勢和弊端均出自畫面。在電視屏幕上,觀眾更注意的是鏡頭和畫面,而對聲音、語言的關注度必然下降,淪為輔助性傳播符號,而電視上講故事,畫面的局限性是其致命的弱點,在節(jié)目中不可能出現(xiàn)豐富多彩、激動人心、賞心悅目的畫面,使得觀眾無法較長時間關注故事本身。如何引導觀眾把注意力集中到聲音、語言上來,始終考驗著電視節(jié)目的主創(chuàng)人員。
在此背景下,一些電視臺在“講故事”的內容上想辦法,最大限度增加內容的吸引力,《一周立波秀》等節(jié)目應運而生,在節(jié)目中,“講故事”的人不停秀段子、抖包袱,逗得觀眾樂不可支,收視率自然不成問題。不過,我們認為這種操作手法并不能契合《百姓故事會》的電視傳播,如果一味追求故事的趣味性,甚至刻意在講述過程中添加段子、特別是成都人俗稱的“葷段子”等,不時冒出一些粗話、臟話,固然滿足了節(jié)目的“觀賞性”,卻直接損害了“百姓故事會”承載的“傳播主流價值、豐富文化生活、提升文明素養(yǎng)、展示成都精神”等使命,顯然得不償失,這種想法必須堅決摒棄。
一番思考過后,“百姓故事會”的電視傳播模式最終回歸其本質所在,讓故事親歷者真情講自己的故事,用真情感染觀眾。眾所周知,自古流傳下來的“講故事”是典型的人際傳播方式,而且傳播效果非常明顯,那些來自民間的故事講述者通常都沒有掌握很高的傳播技巧,聽者愿意接受他們所傳遞的信息,就在于這些信息來自最真實的表達,其語言甚至還帶著來自鄉(xiāng)野、里巷的泥土味道,講述者把自己最真切的感受告訴別人,完全是發(fā)自內心的呼喚,充滿了真情,自然能夠打動聽眾,引起他們的共鳴和共振,產生良好的傳播效果,唐代大詩人白居易早就道出了其中的真諦“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人際傳播的特色,在于它是一種直接傳播,由此帶來了強烈的親和力、互動性,法國新聞學家貝爾納·瓦耶納認為以人際傳播為代表的直接的線型傳播模式是人類傳播中“最豐富最良好的形式……人類的其它聯(lián)絡形式都不過是這種形式的替代,且往往是這種形式為擴大其傳播范圍而采取的手段的延伸”。[2]
為此,在“百姓故事會”的整個電視傳播過程中,尤其是在2013年1月15日在成都東郊記憶舉辦的“2013·成都百姓故事會首場巡講”晚會這一重頭節(jié)目的創(chuàng)作上,我們確立了一個基本原則,“真實的故事最精彩,身邊的故事最動人”,因為“百姓故事會”的主角是廣大人民群眾,故事會就要堅持以講述身邊的真人真事為核心內容,讓百姓自己講自己的故事。在節(jié)目設計過程中,編導人員的任務不是做“加法”,無須為群眾帶來的故事增添段子、包袱或者精神口號等,而是必要的“減法”,即協(xié)助故事講述者壓縮故事的篇幅,進一步凝練語言,使故事更加簡潔,沖突和高潮體現(xiàn)得更加鮮明,更具有強烈的感染力。
“2013·成都百姓故事會首場巡講”取得了非常好的傳播效果,許多媒體評價這臺晚會以11個故事傳播了正能量,其最大的亮點恰好是通過百姓講述身邊真實故事,溫暖感動,樸實精彩。
這次巡講中的故事《美麗媽媽》講述了新津孝順兒媳張?zhí)鞖g的感人事跡,講述者是來自成都市高新區(qū)的小學生敬欣逸。小欣逸一上臺就把現(xiàn)場的氣氛帶動了起來?!皨寢尩氖?,裂了口子,長了老繭,顯得那么粗糙,我偷偷給她買了護手霜,但她卻從來不舍得用,每天只給爺爺奶奶擦……”現(xiàn)場許多觀眾為之動容,潸然淚下,“實在是太感人了,孝順的兒媳,乖巧懂事的女兒,通過講故事的方式來傳遞孝道,這不僅僅是對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更是對當下年輕人的一種深刻教育。”
來自郫縣的社區(qū)民警耿琦則操著一口成都話講起了自己約會的故事:“對到我是扯頭發(fā)、揪臉蛋兒、哈嘰咕兒、彈哱羅兒……”這些話都是地道的成都土話,但在故事中說出來讓現(xiàn)場觀眾感覺分外親切,一下就吸引了他們。
樸實的故事,體現(xiàn)出了強大的傳播力。在百姓故事中,北改、交通先行、地鐵建設等,這些成都當下的大事不再是文件上的任務或工程,而化成了群眾嘴里的一個個故事,與他們的日常生活緊密相關的故事,說到興奮處,他們開懷大笑;言至感傷時,他們也會流淚,正是在這淚與歡笑之間,人們被打動了,故事會的傳播目標得以實現(xiàn)。有學者早就說過:“大眾傳播應該是一種建立在人際基礎上的社會化傳播活動,在大眾傳播中引入人際傳播模式,發(fā)揮人際優(yōu)勢,也將成為將來大眾傳播的新趨勢?!保?]這次故事會巡講,也算是我們在潛意識中踐行了學者們的學術論斷。
真情講述不僅能感染普通觀眾,也得到了專家們的高度贊許。節(jié)目播出前,曾經出任央視春晚導演的陳嵐來到排練現(xiàn)場,耿琦這位業(yè)余散打愛好者的表現(xiàn)讓她感到吃驚,“已經很接近專業(yè)演員水平了!”此外,陳嵐也很喜歡聽“四川話過了8級”的美國小伙子陳德寧講故事,“他的表演非常清新自然,有些類似‘脫口秀’,但又不是那種刻意訓練出來的,而是‘天然萌’?!?/p>
在這次巡講中,主持人的角色把握頗到位,在整個節(jié)目過程中,成都廣播電視臺主持人張毅和鳳凰衛(wèi)視主持人陳曉楠始終沒有口號式的語言,沒有刻意拔高某種行為或精神,同樣樸實自然,他們只是引導觀眾一個接一個地欣賞故事,傾聽來自百姓的心聲和訴說,真正讓故事員們成為晚會的主角,讓晚會在他們的故事講述中傳遞主流價值和正能量。
“2013·成都百姓故事會首場巡講”晚會是成都“百姓故事會”系列傳播活動的一個重要節(jié)點,它更應該成為一個起點。換言之,我們應當通過這臺晚會的成功,思索一些帶有普遍性的問題,例如它證明了借助語言類電視節(jié)目,傳遞社會的主流價值,傳播群眾迫切需要的正能量,是完全可行的。此外,我們還可以思考一下,如何拓展語言類電視節(jié)目的語言類型、節(jié)目形式等。
“百姓故事會”的電視傳播過程具有較強的借鑒和示范價值,其意義不在于其運作模式值得全面模仿,換言之并非今后的語言類節(jié)目一定要采用故事會的形式,而在于這次傳播活動樹立了一個范本,并在相當程度上確立了此類節(jié)目成功的靈魂和要訣——讓故事道出精彩,讓真情感染觀眾。電視傳播始終要遵循“內容為王”的規(guī)則,具備了主流價值、正能量的內容是節(jié)目成功的首要因素,這次傳播過程中發(fā)掘出的百姓故事,無論關涉到北改、二環(huán)路改造、地鐵建設等成都重點工程,還是民警日常工作、媳婦孝敬公婆等小事,都充分體現(xiàn)出成都人的精神風貌,展現(xiàn)了積極進取、和諧包容的成都精神,這些故事提供了節(jié)目所需要的最重要的內核,成為電視傳播取得成功的關鍵因素。
相形之下,節(jié)目類型的設計等固然也很重要,但只有獲取了有價值的信息內容,才更容易處理好。因為為具備主流價值、正能量的內容尋找到合適的表現(xiàn)方式固然也很重要,但始終是圍繞節(jié)目內容而展開,是為內容服務的??梢哉f,只要電視節(jié)目的主創(chuàng)人員在豐富的社會生活實踐中善于發(fā)現(xiàn)承載了先進思想、進步理念等社會主流價值觀念的內容,就不難為其尋找到恰當?shù)谋憩F(xiàn)形式,使之在電視屏幕上生動地展現(xiàn)出來,除了這次的故事講述模式之外,還可以運用本地人喜聞樂見的各類曲藝方式,例如金錢板、車燈、諧劇、荷葉等,也可以使用小品、相聲等傳統(tǒng)表演形式來進行。
在地方電視臺舉辦語言類節(jié)目,方言的使用是不可回避的問題。前些年,國內許多電視臺相繼開辦了方言類節(jié)目,贊賞和反對的聲音都不少,批評者的主要依據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有規(guī)定,廣播電視節(jié)目要使用普通話作為基本的播音用語;實際上,就在我國制定這部法律的同時,1999年11月,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一般性大會宣布:從2000年起,每年的2月21日為“國際母語日”。國際母語日的確定,主要是為了促進語言和文化的多樣性,以及多語種化。在我國,四川方言被認為是最大的方言,四川、重慶以及周邊的省份,大量的人都在講四川話,從人口上說,使用四川方言的人口不下3個億。在此背景下,方言節(jié)目具備了傳承當?shù)啬刚Z、延續(xù)本土文化等方面的重要意義,其合理性與正當性都顯得很充足,而且成都已經涌現(xiàn)了許多善于用方言講故事的高手,例如李伯清、羅小剛、畢飛等,其中李伯清就曾經與成都電視臺第二頻道合作,錄制過散打成都城鄉(xiāng)統(tǒng)籌新成就的方言節(jié)目《李伯清逛新村》,該節(jié)目先后播出了14集,當時社會反響很不錯。就這一點而言,語言類電視節(jié)目中能夠使用方言是毋庸置疑的。
總之,通過借助語言類電視節(jié)目傳遞社會主流價值,不是一個“能不能”的事實判斷問題,而是一個“如何為之”的態(tài)度抉擇問題,一個具有進取心、樂于接受挑戰(zhàn)的電視節(jié)目主創(chuàng)團隊是可以完成好這一任務的,關鍵是抓取合適的信息內核,為節(jié)目找準恰當?shù)撵`魂,夯實節(jié)目成功的基礎,進而輔以合理的節(jié)目形式等,對節(jié)目進行必要的包裝,使節(jié)目更具有表現(xiàn)力和傳播力,最終實現(xiàn)節(jié)目的成功。
[1]凌群峰.電視書長怎么“書”[J].聲屏世界,1996(8):47.
[2](法)瓦耶納著,丁雪英,連燕堂譯.當代新聞學[M].北京:新華出版社.1986:3.
[3]石磊.人際傳播與大眾傳播的融合互動——論人際傳播在大眾傳媒中的運用[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2006(10):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