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法義
(吉林省杉松崗礦業(yè)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吉林 輝南 135100)
煤礦生產中技術管理是對整個生產過程的指導以及基礎,其具有很強的規(guī)劃性和前瞻性。而在現代這一科技創(chuàng)新、技術進步迅猛的新時代新形勢下,煤礦企業(yè)的發(fā)展和興起就需要加強技術上的管理,這不但能在基礎上對煤炭業(yè)的系統(tǒng)工程進行面貌上的改善,同時,也是一項安全生產目標實現的基礎工程。
技術管理不規(guī)范是造成井下發(fā)生重大事故的因素之一,煤礦開采中井下作業(yè)的危險度很高,非常容易因為一些技術管理工作的失誤而造成一些重大事故的發(fā)生。不到位的技術管理以及在管理工作中產生的漏洞就是造成這些事故產生的在技術管理上的主要原因,因此進一步強調技術管理,在煤礦企業(yè)的生產過程中是十分必要的。其中最需要做的就是將管理基礎夯實牢固。
安全生產不僅僅是企業(yè)的內部高度重視的問題,同樣受到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并逐步成為現代煤礦業(yè)共同關注的重點問題。煤礦的生產每個環(huán)節(jié)都十分的復雜,同時涉及到了各個技術層面的問題,因此想要保證生產的安全性同時就要將各個環(huán)節(jié)和方方面面的技術管理工作做到位,將各種生產技術綜合起來,將這個復雜的過程和眾多的環(huán)節(jié)的安全管理工作做到位,這也是管理工作的基礎重點。這種管理是貫穿了整個生產的始終,對煤礦的生產工作是起到了指導的作用的,通過這種管理將每個環(huán)節(jié)都相互呼應、相互聯系、相互適應和配合,以避免因為任何一個環(huán)節(jié)的差錯而影響到整個生產。
設計是所有活動進行前的預先考慮,安全生產是各行各業(yè)的基本要求,而煤礦礦井在開采的設計以及礦井的布置上的考慮是否合理直接影響到了煤礦生產安全與否。這主要包括了:如何合理的劃分開采區(qū)域,開采的巷道在布置上是否符合標準,生產流程以及工藝是否符合規(guī)范以及設備和開采技術以及保護措施的設置是否完善。這些都需要有一個總體性的綜合布置和安排。開采的布置以及開拓工作都需要一個總體的規(guī)劃,這些措施的安排,就需要技術進行支撐,因此技術管理就成為了開采能夠順利進行的基礎工作。因此煤礦開采前的設計工作就成為了重點,需要對礦地進行勘探,對地質以及環(huán)境情況進行全面細致的了解。對于煤礦發(fā)展以及需要使用技術以及裝備進行合理的預先安排,充分了解先進的工藝和發(fā)展水平。
在煤礦的設計中應當注重三個原則:機械化原則、在經濟以及技術上的合理化原則以及集中化原則,并且對于巷道的布置應當盡量的簡單。并且對于各個設備以及設施在功能上的考慮要綜合經濟以及技術兩方面,力求雙向合理,做到技術可行、經濟適用,并且對于可能發(fā)生事故的點要盡量的在實現進行避免,這些都需要技術方面的支持。這些方案的制定都需要對技術進行充分的分析、論證以及對方案進行多方的比較。礦井在開拓設計上以及開采區(qū)在開采設計上的合理性以及技術性和安全性都關系到整個礦區(qū)的安全和效益,是一個礦井質量好壞與否的衡量標準之一。礦井的壽命以及效益都需要以技術管理為基礎,因此這項工作的進行關系到了整個開采工作,意義重大。
主要的煤礦事故都是由于礦井結構不合理導致的坍塌、透水等,以及通風設置不合理從而引起的窒息以及爆炸等,除了這些人為因素之外還會受到自然災害的威脅諸如:水、火、頂板以及煤塵和瓦斯。這些都需要在各個開采工序中進行注意,并采取針對性安全措施,避免事故的發(fā)生,尤其是事前事故的預防和隱患排查治理工作,以確保安全生產。
近年來,我國煤礦瓦斯事故頻繁發(fā)生,給國家和人民生命財產造成重大損失,這充分說明:“一通三防”技術管理工作決不可疏忽大意,如果稍有不甚,思想上稍有松馳就會釀成大禍,安全生產就沒有保證,更重要的是會給國家和人民的生命財產造成無法彌補的損失,因此,要想把握安全生產的主動權,就必須把“一通三防”工作作為安全工作的重點,狠抓“一通一防”技術管理工作,堅決控制瓦斯、煤塵等重特大事故的發(fā)生。要搞好“一通三防”技術管理工作應做好以下幾點:
4.1 建立健全各級領導及各業(yè)務部門的“一通三防”管理工作的責任制,明確責任,狠抓落實,實行齊抓共管協同作戰(zhàn)。同時要重點把好四關,即:設計關、生產布局關、措施審批關、隱患處理關。
4.2 高度重視礦井通風技術管理工作是礦井防治瓦斯、粉塵和防滅火工作的基礎,在具體工作中,要加強通風系統(tǒng)的管理,調整改造不合理的通風系統(tǒng),管好用好通風設施,建立和完善礦井通風管理制度,做到合理供風、配分。同時要教育廣大員工愛護好通風防塵設施,杜絕人為的破壞,確保礦井通風系統(tǒng)的合理、穩(wěn)定、可靠。
4.3 加大“一通三防”安全措施資金的投入,配齊通風防塵設施,也就是說在“一通三防”設施的資金使用上,該花的錢,堅決花,以確保通風、防塵設施安全可靠,做到萬無一失。
4.4 實現煤礦安全生產的最大動力就是要依靠科技進步來加強技術管理
要想實現煤礦安全生產,必須依靠科技進步,改進采煤工藝,大力推廣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新材料,提高廣大員工的綜合素質,努力改善井下的工作環(huán)境。
眾所周知,煤礦安全狀況整體不是很好,除受地質和開采的特殊條件制約外,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裝備和工藝落后,安全技術管理人員素質和員工的綜合素質不高而造成的。
4.5 技術管理體系的建立和完善,工程技術人員積極性的充分發(fā)揮是煤礦安全生產的有力保障。
技術管理同樣應堅持以人為本,為了適應安全生產的需要,各級組織一定要從生活上關心工程技術人員,工作上幫助支持工程技術人員,工資、待遇上傾斜工程技術人員,充分把工程技術人員的積極性、創(chuàng)造性調動起來,使他們全身心地投入到煤礦安全生產建設中去,發(fā)揮聰明才智,更好地為煤礦服務。
總之,在實施科技興煤戰(zhàn)略的新形勢下,煤礦安全管理體制和安全監(jiān)察體制也在進行改革,要實現煤礦安全生產的根本好轉,穩(wěn)定煤礦安全生產的良好局面,必須大力加強煤礦技術管理工作,只有這樣,才能促進煤礦安全生產的健康發(fā)展。
[1]胡文國.國內外煤礦生產安全管理經驗及啟示[J].煤礦安全,2011(5).
[2]瞿芳彬.淺談煤礦生產技術管理與煤礦安全生產的關系 [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1(23).
[3]封花梅.淺談煤礦企業(yè)的現代安全生產管理[J].經營管理者,2010(17).